事迹材料的卓越之处有利于引导人们珍惜时光和珍贵的人生,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喜悦,激励人们不断前行,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1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
赵一曼已经十几岁了,李席儒不仅不叫她上学读书,还让母亲严格地监视着她。
母亲虽然慈祥善良,却受封建思想禁锢,既然丈夫死了,长子为父,儿子的话也是要听的。她不让赵一曼再出院门,不让赵一曼像小时候那样到草丛里捉蝴蝶,也不能到竹林里去挖幼笋,自然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耍了。
赵一曼的母亲按着老辈留下的规矩,要给赵一曼扎耳朵眼儿,要给她缠足。
按封建传统,女人三寸金莲被认为是一种美。赵一曼母亲的脚就是姥姥给裹的,穿着一双尖尖的小鞋,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的,实在是活受罪!在少年时期的赵一曼看起来既可怜又可笑。
一天上午,母亲把赵一曼叫到八仙桌前,拉住赵一曼的一双小手郑重地说:淑端哪,你该裹脚了,再不裹,大脚丫子会被人笑话的。长大了也是没人娶你的!
一听裹脚,赵一曼的心就像被蜂蜇针扎似的缩紧了。村里的小脚女人她看得多了,本是一双天然脚,却被一条长长的白布缠成了尖辣椒,有的连脚趾骨都被勒断了。尖尖小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快。她低头看看母亲那一双只有三四寸的小脚,心头涌起一股酸楚。小时候,她常常看到父亲一不顺心就要拿母亲出气,连踢带打,母亲总是颤巍巍跌倒在地,为躲避丈夫只能满地爬行;有时候,遇到天阴地湿,母亲要到山间拔两棵青菜,也要爬着去。一次,她随母亲一起下田,正好碰上下雨,妈妈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满身满脸的泥巴想到这些,赵一曼不寒而栗,她打内心深处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活受罪!
她倔强地对母亲说:妈,我不裹脚!
女孩子大了都要裹脚,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
裹了脚走路都走不稳,我不裹!赵一曼坚持说。
不裹也得裹!母亲也强硬起来。
不,我就不!赵一曼一边说着一边就从母亲眼前溜出了门外。
赵一曼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晚上她小心翼翼地又回到了家里。母亲似乎已经心平气和了,给她用辣椒油烧了两个菜。赵一曼一边吃饭一边用两眼观察着母亲的脸色,看母亲若无其事,她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
然而,赵一曼猜错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请来村里一位老婆婆当帮手,对她实行强制裹脚。两个人把小一曼死死摁倒在木床上,紧紧地压住她的双脚,母亲将她的脚趾使劲捏拢,老婆婆用一条白粗布将她的脚一层一层地裹紧,每裹一层,老婆婆就使劲勒一勒,赵一曼痛得号啕大哭,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掉。缠呀,缠!裹呀,裹!一层一层又一层,赵一曼拼命抗争着、挣扎着,嗓子也哭喊得嘶哑了,直到哭喊不出了声,也挣扎不动了,两只脚也已被裹成了像母亲那样的尖辣椒。
母亲满意了,她又给女儿双脚套上了两只尖尖鞋,板着脸儿对她说:从今天起,不准你出大门、上大街,所有男人都不能见!
赵一曼看看自己被缠了足的双脚,嘟囔着说:这样的脚咋走路啊!
母亲安慰她说:慢慢习惯就好了,来!站起来走一走,让妈看看咋样儿。
赵一曼试着慢慢地站了起来,抬起身却根本站不住,两只脚麻痛麻痛,还没有迈步走路就一下子跌倒了。她一阵懊悔,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哭闹着把两只小鞋甩得远远的。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2
提起抗日战争期间的民族女英雄,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赵一曼毫无疑问是顶天立地的一位。她1926年入党,1927年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曾在江西、上海从事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以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从事抗日游击工作。尽管赵一曼不是直接指挥抗战的将领,但她在日伪眼中被视为与赵尚志一样重要的威胁。在日伪档案中明确指出“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权利,她是北满中共的重要干部。”
1935年冬,赵一曼担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右手臂被子弹击中,在珠河县侯林乡上围子小西北沟养伤期间,被日伪发现,交战中赵一曼身中数枪,最终因失血过多不幸被俘。
被俘后,赵一曼被押往哈尔滨,被关押在哈尔滨市立医院里一边接受治疗的同时一边继续施以酷刑逼供。赵一曼始终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整个人始终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尽管赵一曼不断地受到抽打,但她强忍着钻心的伤痛,日本人始终从她嘴里只得到“不知道”三个字,其他的始终一无所获。
赵一曼面对日军刑讯逼供的不屈精神,也不知不觉地感染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在哈尔滨市立医院负责看押赵一曼的伪南岗警 察署的警 察董宪勋,另一个是医院的女护士韩勇义。他们对赵一曼尽管不断受到日军折磨,但始终咬紧牙关的英勇斗志极为佩服,于是两人决定联手营救赵一曼。
1936年6月28日,这天晚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董宪勋和韩勇义将赵一曼抬上预先雇用好的小汽车,不敢有丝毫停歇的向着哈尔滨南岗文庙方向疾驰而去。
为了避免日军发现赵一曼失踪后的尾随追捕,赵一曼等三人乘坐的汽车在抵达三棵树后,又转往阿城方向。但当他们走到哈尔滨与阿城交界的万缘桥时,因暴雨导致桥梁被冲毁,无法继续向前。不得不又再次折回三棵树,弃车后雇用抬杆将赵一曼抬到了阿城金家窝堡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家中暂时休息。
第二天一早,由董元策出面雇了一辆马车,赵一曼等人坐上马车继续向宾县方向转移。
这时候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前来换班的警 察发现赵一曼已经不见了,赶紧向上面汇报。很快,日伪当局便发现与赵一曼一起失踪的还有警 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当时的伪南岗警 察署总务主任日本人中野金藏赶紧下令在南岗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搜查,并将附近的出租车全部找来询问。最终从一名白俄司机那里得到了前天晚上从市医院拉了4名中国男女,其中一名女的还走路困难。
在得到这条讯息之后,日伪警 察通过搜查获得了赵一曼一行已经沿着宾县往东方出发。日伪警 察赶紧向着赵一曼等人出发的方向一路追赶,最终在距离阿什河东十来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坐在马车上的赵一曼、董宪勋、韩勇义以及董宪勋的叔叔董广政。赵一曼等四人遭到逮捕后,6月29日被带回伪南岗警 察署后当即便被押往伪哈尔滨市警 察厅刑事科接受审讯。
在这里赵一曼再一次遭受了日伪警 察的拷打问讯,甚至还动用了电刑,继续逼问赵一曼抗联队伍的情报。但正如前面的审讯一样,日本人始终从赵一曼口中只能得到“不知道”三个字。
日伪在用尽各种手段都无法从赵一曼口中撬取他们想要的情报后,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珠河县,在小北门外遭到日军杀害。
帮助赵一曼逃走的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也被日军关进了监狱,同样受尽了日军的各种酷刑。1936年7月董宪勋因受刑过重惨死在了监狱中,年仅27岁。
女护士韩勇义最终也因协助赵一曼逃走被日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刑满出狱后,韩勇义因在监狱中长期遭受折磨,身患多种疾病,被母亲接回了呼兰县家中休养。日本投降以后,在东北参加革命的同志重新找到了韩勇义,并吸收了继续参加革命工作,但因多种病患缠身,1949年2月12日韩勇义也不幸去世,年仅29岁。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3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
这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距这个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战场数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乡人民为赵一曼建立的纪念馆,馆里保存着新中国开国将领陈毅元帅的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一封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
历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女英雄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4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革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5
上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红色经典故事流传于此,我读过很多红色经典,但是我还是喜欢《赵一曼》这本书。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来到东北。她在珠河领导军事斗争,抗击日寇,威震敌胆。受伤被俘后她蔑视敌人的毒刑拷打,以大无谓的英雄气概鼓舞着同胞,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本书突出了她的斗争风姿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彩。
赵一曼的顽强、坚毅、坚贞不屈让我感动。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在养母约翰逊的鼓励与支持下,靠着自己顽强、坚毅的意志力与艾滋病病魔作斗争,活到了12岁,成为当今史上存活时间最长的艾滋病患者。
一个人只要像赵一曼和恩科西一样顽强、坚毅,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挫折、灾难都能承受。而现在的我们遇到困难就会逃避,向别人求助,只是偶尔能自己解决,真是自愧不如啊!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构成了英雄们充实的精神世界。使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个人才有进步,高扬革命传统大旗,不断地与时具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读了《赵一曼》,我觉得身边还有很多像赵一曼一样看似平凡其实是不平凡的人,让我们一起寻找这样的人。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6
今天夜晚,我在微弱的灯光下读者《八女投江》这篇课文。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当我读到这八位女战士中,最大的只有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时。我的心中一震,她们小小年龄肩上却背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关键是他们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一件任务。
与他们相比,我是何等幸福。我在心里说: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我读到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道德。我感受到了女战士们顾全大局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不愿让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保存抗日的力量。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女战士情绪高涨,热血澎湃。 当我读到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鬼子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好像在说:同志们,怎么办?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在回答: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冷云把手一挥,果断的说:同志们,下河!时我感受到了他们是如此坚强不屈,宁可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宁可战死,也不跪着生,这话说得非常好,女战士们清清白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胜利与成功。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更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道路也并非一条坦途。在这条路上,有牵挂,有岐途。我们用不着用生命去交换,但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击败他,跨越它,成为新时代有骨气的中国人!
英雄小故事英雄事迹篇7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中国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抗疫英雄事迹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