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是对调研任务的最终总结,也是对相关领域的专业呈现, ,调研报告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都至关重要,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

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形式,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农村经济改革探索的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首先能够以产、加、销一体化为龙头,带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次是能够以农产品基地为龙头,带动农业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三是以开放型、多层次的市场为龙头,带动农产品向更广阔的市场辐射。从而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有效避免分散经营的盲目性、趋同性。

xx区作为一个工矿区,农业资源总量相对较小。近年来,xx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以怡达集团为龙头,做大作强食品加工业,使食品加工业成为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带动了xx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xx区农业产业化现状

xx区是依靠采矿业发展起来的工矿区,全区耕地总面积不足6000亩,农民人均耕地不足3分。“十五”计划实施以来,xx区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已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其中以怡达食品集团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企业10家,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20xx年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个,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怡达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投资额1250万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00户,比20xx年增加10%。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人,比20xx年增加15.7%。

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果品基地,规模种植小区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近年来,完成果品基地建设4360亩,建成示范园10处,已建成百亩以上果品基地18处,优质果品示范园13处,并全部实施了水利配套。建成规模种植小区3处,养殖小区4处,肉类总产达1550吨,禽蛋总产达400吨,奶类总产达230吨。

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效果明显

xx区农业产业化按照“强龙头、壮龙身、带龙尾”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果品加工业,并培植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怡达食品有限公司和一个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使果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状大,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龙头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链条上带动作用明显。

采取了“强龙头”的措施,重点扶持怡达集团这个龙头,使龙头做大做强。对于怡达集团的发展,xx区始终站在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倾全力予以支持,将其纳入全区重点保护企业行列。仅20xx—20xx年,怡达集团就投资20xx多万元,新建厂房2栋近6000平方米,库房3栋7000平方米,新上4条水果罐头和2条肉罐头生产线,形成了年产水果罐头1.5万吨,肉罐头0.5万吨的生产能力。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怡达集团又投资4000多万元,收购了兴隆山楂集团和莽源公司两个总资产超过1.5亿元的国有企业,使企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20xx年,怡达集团投资20xx万元,新建两栋标准车间,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20xx年底,怡达集团果品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万吨。

怡达集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户”模式。企业以种植基地为“第一车间”,扶持农户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二是“中介组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向农民收购水果产品。三是“服务组织+农户”或“服务实体+农户”模式采取外引内联、确定保护价、联营开发等形式,扶持农民发展专项生产并逐步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四是“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引导农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展。20xx年,怡达集团合同带动农户4.1万户。同时,xx区已建立起一支有500多人的较稳定的经纪人队伍,设立购销中介组织20多个,把承德市8县、15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及3万果农连接起来,带动基地种植果树3万亩,年销售产值2500万元。带动果树种植户3万余户,户均增加收入750元,常年收购各类果品近5万吨,使本地及周边地区果农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几年来,免费向果农提供技术服务10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册,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农民收入的双赢。

(二)围绕怡达集团加快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壮了龙身。

在支持扶持怡达集团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14个,其中10个果品加工企业中,20xx年投资200万元新建2个,投资300万元对另外8个进行了改建扩能。其它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中,20xx年新建1个,扩能2个。新建的寿王坟酒厂,总投资300万元,年产白酒300吨,产值1000万元,使用品牌康熙三十六,精选优质农业原料,采用先进工艺,产品现已打入京津唐等城市市场。扩能的2个是纤维素酶企业,分别是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承德天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新上一条液体纤维素酶生产线,年产液体纤维素酶300吨,可创产值600万元;天丰公司投资1776万元,新建纤维素酶生产线,使纤维素酶产量由原来的年产300吨扩大到1950吨,并具备年产150吨精酶的生产能力。

(三)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果品基地建设,带动了龙尾。

以果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果品基地建设,以果品基地建设促进果品加工业更好地发展,依托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复垦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果品基地建设步伐。20xx年,新建成香白杏基地1000亩、板栗基地500亩、杂果基地500亩。

三、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

目前,xx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是以生产某项产品的基地、农户群体,与从事该产品销售及加工、服务的龙头企业(公司),相互以合约(合同)形式实行产加销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居多,这种利益联结形式主要以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和龙头企业租赁基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但随着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基地农户分享龙头企业在加工销售环节带来的利润,将企业链条拉长。因此,各级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采取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形式,带动基地农户共同致富。同时,通过企业牵头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强化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突破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实现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双赢。

(二)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为基地、农户提供配套服务。

近年来,xx区在发展果品加工业中实行的“带龙尾”的做法,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要求,不断改进品种,并通过建设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基地,获得稳定的原料,降低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并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同时,龙头企业还应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分片指导、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对基地、农户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和帮助,让农民熟练地掌握栽培和管理技术,为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支持龙头企业带领基地农户共同开拓市场,引导消费。

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基地、农户的产品进入市场,必须靠各级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开拓市场,首先要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措施。除了下大力气推广“良种良法”,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引导基地和农户科学种植养殖外,还要特别重视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系统地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和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基地、农户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的跨越。其次要强化营销策略,争取更多的“订单”,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先组织基地和农户种养后找市场,向签订更多的销售订单,并按订单组织基地和农户生产方向转变;从单纯注重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在向基地、农户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新产品,接受新产品,从而达到既开拓农产品市场,又引导消费的目的。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2

十五”期间,广西自治区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业迅猛发展,去年,养蚕量和产茧量全国第一。引起了全国蚕业界广泛关注。为加速我市蚕业发展,推进蚕业产业化,4月中旬,市蚕业总站和部分县、区蚕桑局长赴广西宜州市、鹿寨县对蚕业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政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

1、广西蚕业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广西具有发展桑蚕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年可养蚕8-10批次,与江浙地区和四川相比,春茧可提早1月上市,秋茧推迟1月收市;人平耕地多,可以规模化发展。20xx年广西桑园面积30万亩,产茧2.45万吨(49万担),20xx年,桑园增长到141万亩(投产114万亩),产茧13.5万吨(270万担)。全区养蚕户62万户,户平桑园达2.3亩;发种近400万张,户平养蚕达6.5张,蚕农售茧收入27亿元,户平收入4355元。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市桑园面积占了全区92.06%,鲜茧产量占了89.3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2、宜州市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宜州市属河池市所辖,位于桂西北河池市东部,辖7镇9乡,总人口62万,11.2万户,面积3896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从20xx年起,以每年扩种3万亩桑园的速度发展,去年,桑园总面积达2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8万亩),养蚕70万张,产茧量2.93万吨(58.6万担),蚕农售茧总收入5.8亿元,户均收入6277元。宜州市是全国产茧第一大县(市)。

3、鹿寨县基本概况和“十五”成就。鹿寨县属柳州市所辖,位于桂中偏东北,总面积33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4万亩,人口48.26万人,农业人口40.02万人。20xx年桑园面积3.59万亩压滤机滤布,养蚕量9.38万张,产茧3519吨,20xx年桑园达10.26万亩,养蚕22.47万张,产茧量8540吨(17.08万担)。20xx年,蚕农总数4.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4.15%,年产茧量超过万担的乡镇有5个,全县蚕农鲜茧销售总收入17163万元,收入超过1万元的户有650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085元。

二、推进产业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广西推进桑蚕业产业化主要措施和经验是领导重视、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政府引导和科技带动。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桑蚕产业定位准确,为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是广西桑蚕产业迅猛发展的最大动力。20xx年,广西自治区党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蚕桑生产,并对加快桑蚕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xx年初,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政府把桑蚕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加快发展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提出,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继蔗糖产业之后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区农业厅把桑蚕业确定为“第一产业”,一把手亲自抓,厅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专门研究桑蚕生产的工作例会。同时,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目标的实现。

20xx年以来,宜州市把建成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蚕业生产办公室”,县农技推广中心设立蚕业指导站,各乡镇指定一名领导及专职农技人员负责桑蚕生产。鹿寨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十五’期间,全县建成10万亩优质桑园”的发展目标,决心打造“广西第一,全国前列”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县上成立蚕业生产办公室,乡镇设立蚕办,村设立蚕业辅导员,重点蚕区的村级农科员全部转任蚕管员,分级负责蚕业生产领导、管理和科技服务。

2、政策引导,扶持有力。宜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给予小额信贷、财政贴息;二是采取资金扶持,鼓励连片种植,实行规模化经营。凡是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每亩由财政补助50-100元;建设养蚕用房用地按临时生产用地给予优先审批。鹿寨县财政每年都安排50-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桑蚕生产。

3、市场放开,规范管理,价格放开,反哺农业。宜州市1999年已开放市场。目前,广西鲜茧收购政策和做法是市场放开、价格放开、规范管理、有序竞争、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相对集中、扩大辐射、合理布局。鲜茧收购严格实行资格认定审批和行业自律管理办法,从制度和行业自律方面规范鲜茧收购行为。

政府重点保护农民利益,农民从市场直接受到反哺。滤布在正常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内,农民售茧随行就市,从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承担价格正常波动的市场风险。农民从市场受益很大,生产积极性很高,也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在价格跌出正常波动范围时,农民享受企业保底收购价格。市场风险完全由蚕茧收购企业和个体老板承担,抬价抢购和压级压价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有序。鲜茧收购化蛹率达到95%以上。

广西蚕种价格也是完全放开,价格随供求数量上下浮动,但市场管理是规范的,质量管理是严格的。蚕种平均价格达35-45元,比我省高出60-100%。

三、广西在发展生产和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有“三大”,取得了“三高”效果。

一是气魄大。广西农业厅在制定蚕业“十五”规划时提出,“十五”末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达到8万吨(160万担)。20xx年,又提出尽快成为全国第一。20xx年实现了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达到141万亩,蚕茧产量达270万担,分别比规划增加了76%和70%。鹿寨县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了要赶超宜州市,到20xx年,实现全县有桑园30万亩,年产茧100万担,桑蚕业产值达30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是决心大。广西在制定规划后,20xx年同样遭遇了蚕茧价格仅7元/kg的低价,但广西农业厅、蚕业总站和各蚕业主产区都没有动摇,坚持不懈地推进桑蚕产业化,并且,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40%,终于迎来蚕业大好新形势,实现了全国第一的目标。

三是规模大。全区蚕业生产集中在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大优势蚕区的15个县(市)。20xx年,全区有7个县(市)年产鲜茧10万担以上。河池市所辖11个县(市、区),桑园面积超万亩的有6个县(市);种桑面积达到5亩以上的农户有3.95万户。南宁市桑园面积达29.85万亩,占全区21.2%,养蚕95.54万张,占了全区23.9%。

四是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高。在主产区是一片连一片的桑园,从数十亩到数百亩,最大成片达4500亩。在非蚕区则不见一株桑树,不养一条蚕。20xx年,河池市桑园32.66万亩,占全区桑园的23.2%,而宜州市桑园22万亩,又占了河池市67.4%;河池市产茧84.92万担,占全区31.5%,宜州市产茧达58.6万担,占了河池市的69%。20xx年南宁市养蚕户只有124121户,户均桑园达到2.41亩,有20亩以上连片桑园数达到4623片,占南宁市桑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宜州市刘三姐乡洛漏村孟山屯是典型的蚕桑专业村,全屯33户137人,桑园面积345亩,户均10.5亩,20xx年养蚕20xx张,产茧83.5吨,产值180.7万元,户均收入5.47万元,是远近闻名依靠蚕业生产致富的小康村。

面对蚕业新的大好形势,广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明确提出将现有15个主产县(市)巩固提高,发展壮大,不再发展新区和不鼓励其他县(市)发展。

五是科技水平和蚕茧质量高。20xx年,宜州市亩桑产茧量161.4kg,单张产茧量41.4kg;方格簇使用面达99.5%,省力化饲养面达90%;共育面占40%多,共育户的三龄小蚕供不应求,正呈蓬勃发展之势。鹿寨县先进技术应用覆盖桑园面积9.76万亩,覆盖率达到95.12%;方格簇应用面达到98.6%;所缫80%以上的白厂丝质量达到4a级标准。

六是服务社会化程度高。乡镇蚕桑辅导员负责蚕种销售和技术指导,共育户也负责购买其小蚕农户的技术指导。乡镇蚕桑辅导员没有固定工资,靠销售蚕种获取收入。每张蚕种的价差达3-4元,每个乡镇蚕桑辅导员平均年收入达3-4万元。乡镇蚕桑辅导员收入多,积极性很高,工作很认真。共育户小蚕销售收入高,对质量把关严格。宜州市北牙乡一小蚕共育户现有小蚕专用桑园80亩,每批共育三龄小蚕可达1200张,去年共育量达10000余张,销售收入80万元,获纯利20余万元。每批小蚕供不应求,蚕农早晨4点多就排队争相购买。三、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是广西蚕业生产迅猛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市蚕丝产业链完整,是一大优势。应重视我市蚕业生产对富民增收、发展城市经济的作用,各级党政要加强对蚕业生产的领导。

2、要加大对蚕桑生产的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保障、蚕农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在政府投入方面,一是各级财政要把蚕桑基地建设纳入大农业投入的“盘子”进行统筹考虑,列入专项发展资金。二是将蚕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项目向上级争取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应保证蚕桑(业)局的工作经费。

3、应建立蚕桑生产专项资金,企业应成为基地建设的主体。我市政府财力有限,但我市目前各县(市)区蚕茧收购是一家公司垄断或两家分享,公司获得了较大的利润,享受了生产发展的成果,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在收购环节每公斤干茧提取一定的生产扶持费,用于基地建设。

4、大力抓好西充、南部等6个基地县(市)区和40个基地乡镇的建设,使每县(市)区产茧量达到6万担以上,每个基地乡镇养蚕量达到8000-10000张,40个基地乡镇产茧量达全市75-80%。

5、加强和改革现行服务体系。要把蚕桑基地乡镇和重点乡镇的蚕桑员进入农技服务中心,养蚕1000张以上的乡镇要有专职蚕桑辅导员,3000张以上乡镇要有2名蚕桑辅导员

6、广西蚕茧原料富余,加工不足,我市有较强加工能力和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我市优势和广西宜州市、鹿寨县等主产区联合发展生产和加工。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3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政府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政府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政府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政府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政府提倡、政府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政府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不因政府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政府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政府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4

一、基本县情

xx县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山区农业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土地支离破碎,干旱缺水,植被稀疏,灾害频繁,自然条件严酷。年均降雨量 350毫米 左右,最底仅为 216毫米 ,而年蒸发量高达 1400毫米 ,全县辖xx个乡、xx个镇、xx个行政村,xx个合作社,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x%,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玉米。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xx万亩,人均xx亩,其中山旱地xx万亩,占xx%,川塬地xx万亩,占xx%。20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xx亿元,其中农业产值xx亿元,占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人均占有粮食xx公斤。

二、马铃薯及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根据年报数据,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x万亩,主要以马铃薯、玉米、小麦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播种面积达xx万亩;玉米x万亩;小麦x万亩;其它x万亩。

(一)、马铃薯生产情况

xx县由于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黑垆土和栗钙土,富含钾和钙元素,而氮磷相对不足,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xx万亩,占在册耕地面积的xx%,而据土地详查和实际调查情况,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在30—35万亩之间(全县详查耕地面积为xx万亩),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东乡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而xx县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所产马铃薯产品以个大、薯形好、淀粉含量高、口味好而被誉称为“东乡洋芋”,享誉省内外。且由于十年九旱,种植马铃薯比种植其它农作物效益相对较好,因此,县上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马铃薯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3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10。5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67。1%。总体来说,全县马铃薯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平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马铃薯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二)、玉米生产情况

在我县xx个乡镇普遍种植,是川塬区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县的xx、xx、xx、xx、xx等川塬区乡的有豫玉22号,平均亩产851公斤;金穗平均亩产648公斤;沈单平均亩产652公斤。山区海拔2200—2400米的区域,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面积在进一步扩大,主要种植酒单2号平均亩产为403公斤、酒单3号平均亩产为452公斤、酒单4号平均亩产为654公斤。其中xx乡红崖村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750。6公斤。

(三)、小麦生产情况

我县普遍以春小麦为主,近年来冬小麦也有一定发展,种植面积达1万亩,冬小麦品种有9236、c4。春小麦主要品种有阿依三、稀播、临麦、三根芒等。北部山区平均亩产175公斤,南部半干旱地区平均亩产240公斤,全县小麦平均亩产220公斤。

三、马铃薯脱毒薯应用及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以前,xx县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渭薯1号,其中90%该品种在当地有近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99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渭薯8号、渭薯1号等马铃薯良种300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临洮等地购买和兑换马铃薯良种,缓解了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马铃薯品种单一的状况。当前东乡县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有陇薯3号、陇薯6号、渭薯1号。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马铃薯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xxxxx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东乡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20xx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1168万元,其中xx投资753万元,县上自筹415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变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700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于20xx年投资120万元,新建可贮藏1400吨的种薯贮藏窖一座,目前已基本建成。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20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1、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生产情况:

(1)、20xx年快繁脱毒苗80万株,其中陇薯3号70万株,爱德华国等国外引品种10万株,在坪庄繁育基地原原种网棚田进行无土栽培6。1亩;20xx年培育脱毒苗60万株,收获微型薯105万粒。

(2)、20xx年栽培原种网棚田90亩,亩产1750公斤,收获原种12。3万公斤。20xx年栽培原种网棚田130亩。

(3)、20xx年栽培一级良种田209亩,压滤机滤布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总产量57。85万公斤。20xx年栽培一级种薯繁育田750亩。

(4)、20xx年在基地周围示范推广脱毒种薯20xx亩,平均亩产2750公斤。

2、全县脱毒种薯推广情况:经过几年的脱毒种薯的应用推广,使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到脱毒种薯抗病性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的特点,加之近年来老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很低,农民种植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积极选用脱毒良种。通过基地繁育、外地调运、群众互兑互换等方式相结合,20xx年全县统供脱毒良种xx吨,其中基地供种479。5吨,从外地调入1095。5吨,免费发放到全县xx个山区乡镇的14000多户农户中,加上农户自行调剂兑换的良种,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19。6万亩,其中一级种田1。5万亩。经秋季测产,脱毒薯平均亩产达2100公斤,其中陇薯3号平均亩产2256公斤;陇薯6号平均亩产1930公斤;而传统品种渭薯1号平均亩产为1570公斤,脱毒薯比渭薯1号平均亩增产530公斤,增产率为33。4%,按每公斤0。6元计,亩增收318元。

3、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xx县马铃薯主产区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群众在生产中很少施用农药,尤其不施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20xx年12月,xx县21个乡镇的2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被省农牧厅监测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xx年2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我县xx个马铃薯主要生产乡镇的xx万吨马铃薯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日常生产中,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指导群众,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由于经费紧缺及缺乏有关标准依据等原因,东乡县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东乡马铃薯”产品标准,计划在今后逐步制定完善,并注册“xx”商标。

四、马铃薯加工、营销情况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40多万吨马铃薯产量中,外销量在20—25万吨之间,马铃薯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马铃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21个乡镇,全县有200多户农户长期贩运马铃薯,其中以xx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马铃薯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马铃薯5万吨,销售收入3500万元,将马铃薯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马铃薯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

另外,在本县的达板镇和东塬乡各建立了一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年设计加工精淀粉8000吨左右,年可消化吸收马铃薯6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无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近两年,由于缺乏周转资金,xx的精淀粉厂处于停产状态,xx乡的精淀粉厂也因缺乏周转资金,无鲜薯贮藏设备,正常年份只生产4个月左右,而20xx年仅生产了一个月,今年还没有生产,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可喜的是,通过招商引资,一座年可加工15000吨精淀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在xx镇开工建设。

据调查,马铃薯精淀粉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印刷等行业,国内外市场十分紧销,价格也长期居高不下,上述两家企业的淀粉产品曾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因此,鉴于目前这种状况,本县马铃薯加工企业还明显较少,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xx县马铃薯播种面积实际有30—35万亩的规模,还可有5—10万亩的发展潜力,总面积可达40万亩以上。因此,实现xx县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通过建立马铃薯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品种改良,推广种植淀粉型专用商品薯,开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增加种植效益,促进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尤其是精品薯产量不高,没有淀粉或蔬菜专用薯生产,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病虫害除造成减产外,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田间劳作主要依靠人畜力,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

2、技术方面

与先进省市区相比,在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有很大的差距,技术覆盖率不足30%,有技术推广经费缺乏方面的原因,滤布也有群众的文化素质低的原因。

3、开发利用方面

开发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商品开发程度低,所加工产品也只停留在初级产品上,市场培育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在培育市场、开发终端市场方面,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很强的意识,具体运作几乎为空白。在销售运输方面,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本县贩运户多是把马铃薯贩运到xx市场、临洮康家崖市场或交给本地两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充当了小商贩或者二道贩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运销收益也就微乎其微。

4、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县上虽然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化形成了共识,把马铃薯作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来发展,也组建成立了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和马铃薯产业化办公室,有十个乡镇成立了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开展日常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但是,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缺乏再培训,知识更新跟不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有14个乡镇没有乡一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全县村级科技小组、科技示范户几乎名存实亡,技术推广经费严重紧缺,很多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很好地推广应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尽力克服困难,加大资金投入,才是唯一的出路。

六、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与建议

xx县马铃薯主要生产区域包括全县xx个山区乡镇的190个村,总耕地面积约46万多亩。根据实际情况,今后五年,xx县马铃薯产业要争取达到初步的产业化。

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在现有25万亩的基础上,达到35万亩,在种植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脱毒良种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培育马铃薯脱毒苗的规模于20xx年达到130万株,脱毒苗栽培日光温室达到10座(12亩),防虫网棚面积达到200亩,平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300万元。

三是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青海等地提供马铃薯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马铃薯良种15万吨。

四是要建立自己的马铃薯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马铃薯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通过政府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马铃薯薯片、薯条、精淀粉等加工龙头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马铃薯鲜薯20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40—50%。

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全县农民人均从马铃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5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

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

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

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

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

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

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

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

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

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报告通用7篇

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报告7篇

大学熬夜情况调查报告最新7篇

教育开展情况总结报告6篇

校园贷情况调查报告6篇

镇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6篇

县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7篇

发展茶产业的调研报告7篇

村汇报工作情况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11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