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可能会根据需要包括对调查方法的解释和论证,调查报告常见于学术研究、市场调查、科学实验等领域,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中国调查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1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 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
摘要
我国最富有10%家庭拥有社会总财富%,资产分布严重不均。虽然,过去两年,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但其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仍然很低。中等资产阶层财富增长主要是因房产。房产价值的增长对家庭财富增加的贡献超过70%。在对我国富裕家庭的研究中发现,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也就是说,财富更多的集中在少数家庭中。与普通家庭相比,前5%资产富裕家庭的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经营,其家庭消费是普通家庭的倍,但在教育支出上的差距则高达5倍以上。富裕家庭资产构成中,工商业资产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融市场的参与上,富裕家庭的参与率和有贷款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在借出款市场上也非常活跃。
1.家庭财富的分布
中国家庭资产分布极为不均。每个分位数上资产说明有多少百分比的家庭低于此资产。例如,从表1,2013年全国资产10分位数为万,表明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或90%的家庭资产高于万元。在50分位数上的资产值即为中位数,表明有一半的家庭资产低于该数,另有一半的家庭资产高于此。2013年全国资产中位数为万。表1报告了10-90分位数上的全国及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资产情况。从全国来看,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对资产最多的家庭而言,有10%的家庭资产多于万。最高的90分位数家庭资产是最低的10分位数家庭资产的倍,是中位数家庭资产的倍,可以看出我国家庭资产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而有10%的城市家庭资产多万,中位数为万。农村地区10%的家庭资产低于万;10%的家庭资产高于62万,中位数13万。
表1 各分位家庭资产状况
2013年
2011年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10分位 17,350 22,400 14,000 18,565 22,100 15,400
20分位 50,750 104,400 31,250 46,250 90,650 30,650
30分位 103,900 203,699 56,550 91,800 151,100 55,700
40分位 169,300 306,671 90,900 135,300 213,410 87,805
50分位 252,200 422,950 129,600 191,700 310,950 117,650 60分位 362,680 577,955 180,400 276,930 454,600 161,800
70分位 523,200 808,015 248,450 404,650 755,500 222,750
80分位 812,250 1,205,900 362,000 718,900 1,231,900 320,000
90分位 1,542,010 2,224,850 619,829 1,647,350 2,616,850 536,480
表1同时给出资产在2011年的分位数情况,来比较各分位数上资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过去两年中,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速度快于高资产家庭及低资产家庭。例如,全国中位数资产过去两年增加%, 40分位数增加%,50分位数增加%,60分位数增加%,70分位数增加%,80分位数增加13%,而90分位数则降低%,10分位数值也降低%。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中等资产家庭良好的资产增值,而低资产家庭的资产减少,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为了更加直观观察资产分布,表2将家庭按资产由低到高分为十组,并给出了各组家庭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从全国来看,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仅为%,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高达%。由此可见,我国家庭资产不均现象严峻。在城市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在农村地区,资产最低的10%家庭所有资产仅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而资产最高的10%家庭所有资产占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高达%。因而,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资产不均现象都非常严重。
表2 各组占总资产比重
2013年
2011年
分组(由低到高)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图1各阶层资产占比比较
与2011年各组资产占比比较发现,第4-8组资产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资产最高的两组家庭所拥有的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在下降。这说明,两年来我国资产极其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
图2按资产分段,给出了不同资产上家庭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在0-30万区间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资产在30-200万区间,2013年较2011年上升;200万以上家庭比例,2013年较2011年下降。总的来看,两年来中等资产家庭的比例在上升。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图2 各资产分段家庭分布
把表2中第4-7组的40%家庭定义为中等资产阶层。图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在两年间的变化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占社会总资产比重为%,较2011年上升%;城市中等资产家庭为%,较2011年上升%;农村中等资产家庭为%,较2011年上身%。可以看出,两年来资产不均的缓解源于中产阶级家庭资产的增长。
图3 中等资产阶层占总资产比重变化
表3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两年间资产的变化情况。2013年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29%;城市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为万,较2011年增长9%。
表3中等资产阶层资产变化状况
2011年 2013年 增长率(%)
全国 210,625 271,750 %
城市 352,518 451,472 %
农村 125,703 136,980 %
图4 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率
表4给出了中等资产家庭各项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等资产家庭资产增长主要来自房屋资产。全国中等资产家庭房产平均为万,较2011年上升万,中等资产家庭平均资产2013年较2011年增加万,房屋资产的增加对家庭资产增加的贡献为77%。城市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加同样来自房屋资产,农村中等资产家庭资产的增长主要来自土地资产的增加。
表4 中等资产阶层各分项资产变化情况
全国 城市 农村 2011年 2013年 2011年 2013年 2011年 2013年
房屋 141,345 188,309 257,638 350,417 82,926 83,523
工商业 5,008 6,704 11,356 14,366 1,955 1,353
土地 26,332 29,576 15,177 19,241 20,974 23,838
汽车 6,151 8,886 15,081 13,108 1,623 4,818
金融资产 21,998 24,166 40,700 39,032 11,249 11,503
其他资产 9,791 14,109 12,566 15,308 6,975 11,944
为了更加准确的衡量我国家庭资产分布状况,表5给出了我国家庭资产的基尼系数。全国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说明我国家庭总资产极其不均。其中,城市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的基尼系数为。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略低于城市地区。这表明,家庭总资产不均现象在城市地区更加严重。全国家庭净资产的基尼系数为,其中,城市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为。可以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均大于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这表明,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更加严峻。此外,还可以发现,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基尼系数高于城市地区,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净资产不均现象比城市地区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不均现象从2011年到2013年期间有所好转。2011年全国资产基尼系数为,高于2013年基尼系数。
表5 中国家庭资产基尼系数
2013
2011
全国 城市 农村 全国 城市 农村
家庭总资产
家庭净资产
图5 家庭总资产基尼系数
2.富裕家庭资产状况
下面分析中国富裕家庭的资产状况,表6给出了我国前5%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平均资产和年均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多于263万,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从表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同样,当一个家庭净资产多于万,这个家庭是中国净资产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净资产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649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最后,当一个家庭收入多于万元,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之一。收入前5%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
表6 前5%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分位数 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 年均收入
按资产前5% 2,629,850 6,507,023 6,205,210 271,811
按净资产前5% 2,534,100 6,489,605 6,225,171 268,726
按收入前5% 189,510 3,809,924 3,643,891 452,095
表7给出了我国前1%富裕家庭的分位数及这些家庭的资产、收入状况。当一个家庭资产超过万,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4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当一个家庭净资产超过万元,那么这个家庭式中国净资产最高的1%家庭之一。净资产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163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1550万元,平均年收入为元。当一个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那么这个家庭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之一。收入前1%富裕家庭平均总资产为万元,平均净资产为万元,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总资产、净资产、年收入均远高于前5%富裕家庭。
表7 前1%富裕家庭资产、收入状况 富裕家庭标准 分位数 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 年均收入
按资产前1% 7,393,500 16,300,000 15,400,000 494,322
按净资产前1% 7,132,000 16,300,000 15,500,000 507,322
按收入前1% 485,000 8,051,315 7,767,108 1,151,662
3.富裕家庭分布与特征
下面看一下富裕家庭特征及其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图6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的城乡分布。按资产前5%来看,富裕家庭中居住在城市的比例高达%,仅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按收入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为%。可见,富裕家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比例非常小,绝大多数富裕家庭都居住在城市地区。
图6 前5%富裕家庭城乡分布
图7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按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11%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按净资产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资产、净资产来看,大约78%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居住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富裕家庭比例相差不大。按收入前5%来看,有%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中部地区,%的富裕家庭居住在西部地区。可见,按收入来看,居住在东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居住在西部地区富裕家庭的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区。
图7 前5%富裕家庭地域分布
图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状况。按总资产前5%标准来看,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岁以下,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在30到50岁之间,有%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大于50岁。按净资产标准划分的富裕家庭户主年龄的分布与按总资产标准下的分布类似。这表明,富裕家庭中年轻户主较少,家庭的财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图8 前5%富裕家庭户主年龄分布
图9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水平的分布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有%的家庭户主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而仅有%的家庭的户主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从总资产标准下的前5%富裕家庭来看,户主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仅为30%,户主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比例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家庭的财富累积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图9 前5%富裕家庭户主教育分布
表8给出了前5%富裕家庭在教育和年龄上的共同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0-50岁的高学历家庭占富裕家庭比例最高,这部分人群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其次为50岁以上、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的家庭,这部分家庭高资产可能源于早期的创业。 表8 前5%富裕家庭年龄、教育分布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 大学及以上 合计
30岁以下 % % % %
30-50岁 % % % %
50岁以上 % % % %
合计 % % % %
4.富裕家庭的收入
表9给出了富裕家庭的收入状况。按总资产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万元。按年收入划分,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万元。可见,前1%富裕家庭的收入远高于前5%家庭。
表9 富裕家庭的收入
按总资产划分 按年收入划分
5%富裕家庭 271,811 452,095 1%富裕家庭 494,322 1,151,662
表10给出了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家庭有%的收入来源于工资薪金收入,其次为转移性收入(25%)和工商业经营收入(16%)。而在收入最高的1%家庭,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为%,其次为工资薪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收入最高5%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与工商业经营收入相差不大,分别为%和%。而普通家庭(资产40%-60%家庭),工资薪金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商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仅为%。可见,经营工商业是我国家庭致富的重要渠道。
表10 家庭收入构成
收入最高1%家庭
资产最高1%家庭
收入最高5%家庭
资产??
普通
高5%家庭
全国平均家庭
家庭
工资薪金收入 % % % % % %
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 % % % % %
工商业经营收入 % % % % % % 财产性收入 % % % % % %
转移性收入 % % % % % %
富裕家庭的支出
从表11可以看出,按资产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按收入划分的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前1%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支出为万元。
表11 富裕家庭的支出状况
按总资产划分 按年收入划分
5%富裕家庭 139,391 129,301
1%富裕家庭 234,212 211,298
表12给出了资产前5%富裕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的对比情况。全国平均消费为元,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的平均消费为元,普通家庭的平均消费仅为元,富裕家庭的年均消费约为普通家庭的倍。细分来看,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教育和汽车购买上的消费是普通家庭的5倍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2 资产前5%家庭与普通家庭消费对比 全国平均 资产前5%家庭 普通家庭 富裕/普通
总消费 45,113 129,301 37,241
教育 6,063 23,768 4,446
购买汽车 4,741 17,124 3,282
表13主要分析了家庭支出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和%。在富裕家庭中,食品、生活居住和教育文娱仍然是家庭总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变化。其中,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占比最高的是教育文娱支出,其次为食品消费和生活居住;资产前1%富裕家庭占比最高的是食品消费,其次为教育文娱和生活居住。此外,可以发现,富裕家庭在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娱上的消费高于全国平均,而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上的消费低于全国平均。
表13 家庭支出构成
资产前5% 资产前1% 全国平均
食品 % % % 衣着 % % %
生活居住 % % %
医疗保健 % % %
耐用品 % % %
交通通讯 % % %
教育与文娱 % % %
表14给出了家庭的消费倾向和储蓄率。可以看出,收入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储蓄率为%;资产最高的1%家庭平均消费倾向为,储蓄率为%。全国平均消费倾向为,远高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储蓄率仅为27%,远低于收入和资产前1%家庭。收入和资产前5%的家庭同样具有较高的储蓄率。
表14 家庭储蓄率
总收入(元) 总消费(元) 平均消费倾向 储蓄率
收入最高1% 1,151,662 211,298 % 资产最高1% 494,322 234,212 %
收入最高5% 452,095 129,301 %
资产最高5% 271,811 139,391 %
全国平均 61,809 45,113 %
6.富裕家庭的资产分布
表15分析了富裕家庭的资产构成状况。从全国来看,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低;资产前5%和1%家庭来看,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和%,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而资产前5%和1%富裕家庭中负债占总资产比重为%、%,我国家庭整体负债比例较低。
表15 资产构成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金融资产 % % %
非金融资产 % % % 负债 % % %
净资产 % % %
表16给出了家庭非金融资产的构成。从全国来看,房产占非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反映了我国家庭喜爱投资房产的现实,其次是工商业资产占比为%。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房产仍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比重有所降低,为%;工商业资产占比大幅提高,为%。从资产前1%富裕家庭来看,工商业资产占比最高,为%。
表16 非金融资产构成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工商业资产 % % %
房产 % % %
汽车 % % %
其他非金融资产 % % %
图10给出了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无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最高,为%;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借出款占比为%。从资产前5%富裕家庭来看,风险资产占比大大提高为%,借出款为%。而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风险资产占比高达%,借出款占比为%。
图10金融资产构成
表17给出了家庭风险资产的构成情况。从全国来看,风险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最高,为%;其次为金融理财产品和基金,所占比例分别为%和%。富裕家庭中,股票资产占风险资产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7 风险资产构成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股票 % % %
债券 % % %
基金 % % %
衍生品 % % %
金融理财产品 % % % 非人民币 % % %
黄金 % % %
7.富裕家庭金融市场行为
表18给出了富裕家庭在各类金融市场参与情况。从全国来看,股票市场参与率最高,但仅为%;其次为基金(%)和金融理财产品(%)。而在资产前5%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在资产前1%富裕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高达%。而且,富裕家庭在股票以外的其他金融市场上的参与率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8金融市场参与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股票 % % %
债券 % % %
基金 % % %
衍生品 % % % 金融理财产品 % % %
非人民币 % % %
黄金 % % %
图11给出了家庭贷款情况。全国平均有%的家庭有贷款,而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资产前1%的富裕家庭中有贷款的家庭占比为%。也就是说,越富裕的家庭中有贷款的比例越高,这表明,富裕家庭能够更好地使用贷款。
图11 有贷款家庭比例
表19给出了家庭各类贷款情况。从全国来看,有房屋贷款比例最大,为%,其次为生产经营贷款(%)和教育贷款(%)。从富裕家庭来看,有房屋贷款比例仍然最大,但有生产经营贷款家庭比例大大提高。资产前5%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资产前1%富裕家庭中,有房屋贷款比例为%,有生产经营贷款比例为%。总的来说,富裕家庭更多的将贷款用于购买住房、投资生产经营和汽车消费。
表19 家庭各类贷款情况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生产经营贷款 % % %
房屋贷款 % % %
汽车贷款 % % %
教育贷款 % % %
其他贷款 % % %
表20给出了家庭民间借贷情况。从全国来看,%的家庭有借入款,%的家庭有借出款,%的家庭有借入/有借出。从富裕家庭来看,有借入款的家庭所占比例大大降低,仅为20%左右;有借出款的家庭所占比例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富裕家庭在民间借贷中更多地起着资金供给者的角色。
表20 民间借贷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有借入款 % % %
有借出款 % % % 有借入/有借出 % % %
下表给出了家庭各项借款情况。从全国来看,借入款主要用于住房购买,其次为生产经营。资产前5%的富裕家庭借款的主要用途也是住房购买,但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资产前1%家庭借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表21 家庭各项借款情况
全国 资产前5% 资产前1%
生产经营借款 % % %
房屋借款 % % %
汽车借款 % % %
教育借款 % % %
其他借款 % % %
8.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图12给出了富裕家庭的移民倾向。图中可以看出,全国有移民打算的家庭比例为%,5%富裕家庭为6%,1%富裕家庭高达%。对移民持看情况心态的家庭,全国为%,5%富裕家庭为%,1%富裕家庭为%。可以看出,富裕阶层更倾向移民。
图12 富裕家庭移民倾向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简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常年见不到父母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据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儿童不足280名,“留守儿童”213人。
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份额绝对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
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由于孩子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
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3、“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或与小狗小猫说话。
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减弱;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二)、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校的“分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①教师不当学生观,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
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
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
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
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
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
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
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
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
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分析尽管不尽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3
内容提要:冷静、客观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克服计划经济形成的巨大障碍,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每一农村、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教育 改革创新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1、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2、城乡教育对比:差距究竟有多大
农村教育问题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同城市的比较。这方面的直观感受往往会让有良知的人痛心疾首:从北京市某所花费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小学,到贵州、甘肃乃至于距北京数十公里内存在的"危险校舍";从城市的"中产阶级"或"白领"们每年要花费数千元去培养其子女的"综合素质",到农村那些尚未实现温饱的家长们要为筹集数十元的学杂费而一筹莫展;从城里重点小学或"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到"新马泰"去度假旅游,到广大农村里的多数教师领不全他们每月的薪水……新世纪的天空下"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的两幅图景,的确显得"光怪陆离",让我们看到城市教育的虚假的繁荣和农村教育的真实的危机。
农村教育要彻底摒弃以升学为目的,单纯教人学知识的偏颇做法,从这一认识出发,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精神品质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三个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治贫,首先必须从解决精神贫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认识人与自然(包括社会)的矛盾中树立创业理想;在认识人与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认识人与自我的矛盾中确定生命理念。通过社会理想、群体道德、个体生命理念三个层次动机的持久培养,激发并使学生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想农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为农村的振兴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要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倾斜,通过有效的方式,办起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高等教育,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为家乡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的高级人才。
(三)实施初中分流教育
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和难点。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为推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实施农村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向农业输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工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其农村教育的主体。同样,发展中国家也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采取各种措施,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却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标准也是升学率,分流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在有些地区,当我们问及初中分流教育时,几乎所有的校长、乡教办主任都回避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承认,在农村初中如果真的实行分流教育的话,学生辍学率会大大减少。实施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缺少师资设备是客观原因,但思想观念不转变、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没有位置,这一主观原因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化,急需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这就向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加速培养新的农业产业大军和技术人才,推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化。据调查问卷,有86.7%的农户迫切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农业科普知识、基本农业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应当把农村初中教育定位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为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服务上,在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重视培养为农业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xx年三门峡市教育部门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7%,距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读书》,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2)孙传钊《隐蔽的遗产》,《读书》二○○一年九月
(3)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版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4
20××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发布了《2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报告》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了深度解读,引发广泛关注。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报告》显示,截至20××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
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地区间差距缩小
截至20××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xx万,增长率为8.1%。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而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缩小。从城乡差距来看,截至20××年12月,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亿人,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为7736万人。与去年相比,城镇青少年网民规模增长了2.4个百分点,而农村青少年网民则大幅上涨了26个百分点。互联网在农村青少年中使用进一步扩大。从东、中、西部地区情况来看,东部地区是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地区,青少年网民中东部地区占比最高,为41.1%,网民规模为1.14亿。但与去年相比,东部地区比例有所下降,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不断缩减。
青少年网民偏重娱乐类应用,网络游戏使用突出
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特点。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高出7.9个百分点,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比例达到70.9%。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网络游戏类型偏好上差异明显。小学生更偏重休闲、轻松,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游戏的画面感、游戏难度、操作复杂程度、挑战性,以及游戏的竞技乐趣等一系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客户端游戏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更具吸引力,使用率较高。
商务交易类应用各群体表现不同,且差异明显
由于青少年群体跨越年龄从6岁至24岁,因此在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群体表现不同。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各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青少年总体以及网民总体水平,其中大学生网民使用旅行预订的比例超过青少年总体24.4个百分点。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大学生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最高,为73.5%,比青少年总体高出16.6个百分点,较总体网民高17.8%。而中小学生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比例则较低,年龄小、购买力低是其中的原因。
未成年网民网吧上网比例下降,网络游戏使用率高
未成年网民家里和学校上网的比例均高于青少年网民总体水平,其中家里上网的比例为94.6%,比整体水平高4.3个百分点,学校上网的比例为26.4%,高出整体水平近4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未成年人网吧上网的比例继续下降,降至17.7%,降低了4.7个百分点。未成年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到了67.9%,比例超过了青少年网民总体,而其他应用的使用方面则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从手机应用来看,未成年网民仅在手机网络游戏的使用率(54.7%)高于青少年整体手机网民,且比去年底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
青少年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网络安全意识弱
青少年网民分享意愿、评论意愿、网络依赖程度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从分享意愿来看,截至20××年12月,64.3%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分享,其中小学生在信息分享中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非常愿意分享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从评论意愿来看,49.2%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年龄越小,发表评论的意愿越高。从网络依赖程度来看,58.4%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青少年群体中,年龄越高,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从互联网信任程度来看,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青少年网民年龄越大,对互联网的信任度就会越低。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我国网络环境安全,比例高于网民总体水平。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5
剩女,一个城市中越来越庞大的**体,一个搅动重庆网络的热词,网络中。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比她们聪明的没她们漂亮,比她们漂亮的没她们聪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们。为什么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背景下,还会有这么多剩女?为什么众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不俗外貌的女孩,却被“剩”了下来?她们是被男人制造的,还是“自造”的?为此,重庆商报“报网互动”记者走访500位“剩女”,推出重庆首份剩女调查报告--剩女粉皮书,对剩女的真实状况进行全景式呈现,也许从中能够发现走出“剩女怪圈”之道。
历时半月500名剩女受访
本报记者在走访市妇联、市社科院、市内高校的专家后,设计出一份共有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是28岁以上(含28岁,下文凡提到数字“以上”的.都包括本数)未婚且无结婚对象的女青年。随后,重庆商报“报网互动”调查中心通过重庆杨红娘大型婚介公司征集了250名剩女,通过大渝网征集了250名剩女,总共有500个调查样本。本报派出5名调查员,每位受访“剩女”至少花费半小时回答问卷。整个调查历时半月,这次调查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与职业的剩女,对重庆剩女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映。
基本状况年龄:半数“剩女”为28~30岁问题1:你的年龄? 调查结果:剩女的年龄段分布为,28~30岁占剩女总数的45.26%,31~34岁占38.85%,随着年龄的增长,剩女逐渐减少,35~37岁的占14.34%,38~39岁仅占1.55%。
点评:无论“剩女”再优秀,到了一定年龄,还是会寻求婚姻的安稳。因此,不是每个剩女都敢做高龄“剩女”的,30岁显然是一个分水岭,结婚要趁早哦。
2024中国调查报告篇6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有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__年__月至__月,调查方式为问卷时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__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口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以绳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品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__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白酒用来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越优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既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患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走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就立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的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泰富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查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查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对象很少回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阳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回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约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关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带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适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一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已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二)建议
1、商家在组织货品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对消费者较多选择本地酒的情况,政府和商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实现城市消费的良性循环。
3、由于海鲜和火锅消费的增长,导致城市化管理的混乱,政府应加强管理力度,对市场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