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调研报告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8篇

事迹材料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证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事迹材料的内容应该基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所展现出的责任心和才能,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致富典型事迹材料8篇,感谢您的参阅。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8篇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1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2

x是x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党员,身为工勤身份的他,与x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不分昼夜开展扶贫工作。20xx年以来,三年的时间里,他用行动证明践行着党员承诺,为老百姓办了一件件好事、实事。

x街道办事处位于x县城中心区域,但办事处南部的x社区却是国家三类贫困村。20xx年,x社区有贫困人口212户709人,特别是较偏远的潘家寨、简家塘等村民组更是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x来到这里之后,立即投入工作,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群众1400余人,为后期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贫真正目的是脱贫,x在做好基础工作之后,就开始着手解决x社区、新庄社区等偏远村民组道路不通问题。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中,他主动承担实施重任,3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社区居民完成“一事一议”道路硬化42.3公里,让3000余名群众出门不再“满身泥”。

20xx年,x又组织实施了亮化工程,为潘家寨组、新寨组、大寨组群众安装路灯150盏,让8000余名群众夜间出门不再“两眼黑”。并在中心社区修建体育活动场所1个。

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3年多的`扶贫路,1000余日无假期,x用他辛勤的汗水,让社区村庄一点点变了样。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x在20xx年、20xx年、20xx年年度考核中连续获优秀等次;20xx年,他还被推选为x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xx年9月,当选x街道办事处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

荣誉面前,x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说,脱贫攻坚的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3

永乐,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2012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自2013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4

初次见到程耀宏是在他的养殖基地,他正在给猪喂食饲料,先撒一点料,再撒一点,手上的动作是精细的,眼睛里透露出满满的关切。

细致,认真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个精瘦的八零后是关庄镇马吉村五组人,一名看似普通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交谈中得知,程耀宏初中毕业后便在村里四处学习可以养家糊口的技术,他学过木匠、学过厨子,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有次他看到村里人养猪,听到别人说这个利润大,但就是苦点累点,程耀宏这时便动了心思,从2005年开始,程耀宏在自家院子里建设窝棚,自费购买相关书籍,精心学习养猪技术,先从11头猪开始试养,经过他和家人的精心呵护和不断努力,渐渐将自己的养猪产业规模扩大到70头,在长期摸索中,他与相关猪肉销售中心形成合作模式,定期对其肉猪进行收购,形成了产销一条线模式,有付出就有收获,养猪产业改变了家里的生活情况,日子好了起来,自家房屋也翻新了,私家小车也买了。

程耀宏成了村里的“有钱人”。

说起现在的成绩,程耀宏深感不易,“虽说我精心养殖,猪一直没出过问题,但是有一年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那时猪肉价才4块多,我差点放弃了养殖。”

每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铺满荆棘,放弃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随后他又继续他的养殖梦。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敢闯敢干,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是他在养殖道路上拼出的特质。

程耀宏养猪很有成效,但他并不满足,经过不断钻研,在2015年他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养鸡产业,在自家农地里腾出一块地来建鸡舍,请专家、学技术、挑饲料,起早贪黑,从当初5000只大大小小的公鸡母鸡,现在已经发展到10600只鸡。

随着程耀宏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他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他想自己富不算真的富,他开始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程耀宏积极找到村委会干部,表示自己想把所学到的养殖技术传授给马吉村的广大村民,让村民通过学习技术,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能够都过上和他一样的幸福生活。

村民三三两两经常找到程耀宏向他讨教,他也不嫌麻烦,无论在田地里,还是在家里,还是在养殖厂,他都很有耐心的向他们详细的讲解养猪、养鸡等应该注意的地方。渐渐地,有村民对养殖业也充满了信心,敢于去尝试了。

现在马吉村已经有几户将这信心付诸于行动了,程耀宏看到他们养猪的成绩后,开心的说,“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和我们一起学习养技术,大家起奔小康!”

今后,他计划将自己的技术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马吉村村民,借脱贫致富的东风,帮助马吉村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5

沈琼芬,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农家女孩,多年来,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招待所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业的道路上拼搏,成为曲靖著名企业家。沈琼芬现为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靖状元楼美食府总经理,成为当地巾帼创业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她的事迹成为当地青年创业的典范。

矢志不渝,辛勤编织创业梦

沈琼芬1976年12月出生在马龙县一个偏远小山村,从小就做惯粗活、累活、脏活的她,亲身感受了家乡的群众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到头来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那时的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中专毕业后,她应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当服务员,1998年被分配到云南衬衫厂工作,后因效益不好于2000年成为下岗职工。其间,她耳闻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多方调查思考,最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服装行业上。说干就干,经多方筹集,她凑齐了经营服装店所需资金,租店、进货、销售,服装店正式开业运营,由于她熟悉业务、肯于吃苦、诚信经营,她经营的服装店开始红火起来。经过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聪明能干,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奋发图强,创业路上铸辉煌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沈琼芬首先想到的是家乡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69%,居全市乡镇之首。她想在家乡创办一家集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企业。于是,经多次实地考察论证,于2007年2月筹资436万元,选址该乡国营林场,注册创办了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养殖场房和旅游山庄,招聘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名,经过严格的培训,办起了野猪养殖厂和梅花鹿养殖厂,共养殖野猪1000余头,梅头鹿1350余只。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养殖使该公司一鸣惊人,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但她并没因此满足,曲靖每年一届的美食文化节触发了她又一次创业灵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产的野猪和梅花鹿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野猪、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让顾客一饱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亲自到曲靖考察,选址、策划、招聘。2008年4月6日,她创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正式挂牌经营,由于经营有方,美食府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经过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沈琼芬决定以基地为源头,开发配套产品,2009年以梅花鹿为原料研发系列保健产品并推向市场。

为扩大产业规模,她决定加大投资,于2012年建成750头种猪场,并投入运营,她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成为了企业的一项发展宗旨。她结合当地老百姓实际,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瓦窑村委会400余户农户进行合作养殖,把种猪场繁育的仔猪无偿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对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指导,最后以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肥猪。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促进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在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同时,也为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她决定再建设一个万头肥猪养殖场,万头肥猪场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现已全面竣工,计划于2014年2月投产。该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养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能更为广泛的带动农民进行养殖,从而带动农民真正脱贫致富。

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乡人

沈琼芬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用她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辈人的纯朴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共吸纳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0名,为农民群众每年创收务工经济800余万元,当一个普通商人的感恩转化为企业家的感恩时,我们看到的就是沈琼芬的真诚与爱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闪光举动,面对老幼病弱、自然灾害,沈琼芬的捐款总是及时送到受灾地区和人群;面对贫困群众,沈琼芬总是积极捐钱捐物,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沈琼芬时常到马龙县马鸣乡麻风病院、养老院慰问老人,并且到一些贫困员工家里,慰问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钱物。2008年3月她向“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公益活动捐款10万余元,并被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评为“慈善爱心企业”。4月慰问马龙县马鸣乡瓦窑小学,贫困学生50余人,慰问金5万元。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数万同胞不幸罹难,数百万人房屋塌陷无家可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大劫难面前,沈琼芬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万余元,解灾区人民之所难。2010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团委、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曲靖妇女儿童中心三家联合举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艺大赛捐资5万元。2010年8月向马龙县马鸣中学捐款5万元。2011年,连年的干旱严重,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年10月,她向马龙县马鸣乡政府捐赠抗旱救灾款10万元,11月又向马龙县马鸣乡瓦窑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3万元,同时,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修建全长8000余米的饮水工程,将龙潭水引至瓦窑村委会,打破了瓦窑小学百余名师生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1000余头大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她的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做到了惠民利民。2012年2月,她再次向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2万元。

她的爱心行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巾帼十佳”、“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 农业部和团中央“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国家、省、市及县级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商海搏击任驰骋

公司拥有马龙县马鸣乡中塘林场和大柳树林区(总面积7236亩)50年得经营使用权,拟将养殖基地建成一个大型养殖小区,并综合开发科学养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拓展探险野战、野生动物产品深加工等生态综合项目。项目以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为宗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线,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6

xxx,男,1957年生,复转军人,中共党员,原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麻峪河村党支部书记。

“当干部,不说让全村人富起来,但最起码得富起来一部分人,这才算当成了。”这是xxx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心愿。他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林麝养殖这一特色产业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了全村人脱贫致富,还给凤县树起来了一个“金牌”龙头产业。

一、自学成才

他出生在秦岭大深山中的瓦房坝乡,由于家庭贫寒,没有上过学。1979年当兵复原后,他决心寻找门路,改变贫穷的生活。后来听到了国家许可人工养殖林麝的政策消息后,他终于有了以养殖林麝来创业的机会。由于他不识字,前期学习技术知识很吃力。但是他不怕困难,为了把林麝养殖知识学到手,他请人教自己查字典、学识字,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开始,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长期认真钻研林麝养殖技术。请县林业局和县药材公司领导帮忙,邀请来了原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凤敏同志和他的团队同事们,他把自己的家当做林麝养殖基地,让专家们吃住在他家,全家人为他们做后勤。他恭敬拜师,如饥似渴的学习。专家团队在他家一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他学到了林麝养殖饲料配方和疾病防治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人工养殖林麝的科学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他把学习来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亲自掌握林麝驯养的第一手资料。为此,他常常一连几个月吃住在圈舍,通宵达旦进行观察,做详尽的记录,做深刻的理论分析,不断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对突发情况,更是详记深思,悟其原由。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的林麝人工养殖管理经验,2010年自己编写出林麝养殖管理、防病治病及麝香提取的相关技术资料。

这套资料后来作为全县林麝人工养殖实用技术成果,正式编印出《凤县林麝饲养管理》、《林麝养殖技术资料汇编》,并发给了全县所有林麝养殖农户学习,作为当时唯一的培训班教材使用。王洪永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们,经过几年在他家座谈交流,整理他的经验体会后,编辑出版了七十万字的《实用养麝学》和近百万字的《中国麝类》两书。

二、无私奉献

他依靠林麝人工养殖由贫穷变富裕,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林麝养殖能手、陕西省林麝养殖第一人。他家现在林麝人工养殖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每年林麝人工养殖纯收入200余万元(包括技术服务)。2007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村支书。他致富不忘群众,自己拿出100余万元为村上改善基础设施,自己担保为村上贷款200余万元,给村上修建了通村的水泥公路、四座人行吊桥、一座平板水泥桥、完成了村上人畜饮水工程和农电网改造,为56户300余名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基本难题。他还为40多户贫困户赊给近200万元价值的林麝让他们饲养,使这些农户在2018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户均收益40多万元。原来全村八成以上日子难过的村民,如今三分之二的家庭都开上了小轿车。在他的带动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宝鸡市凤县的扶贫主打产业。目前,宝鸡市凤县全县现有林麝人工养殖大型企业31家,养殖场700多个,2020年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存栏规模达2.5万多头,年产值达4亿多元,9000多名山区农民在产业中脱贫致富。2019年凤县老科协写出他的4000多字的先进事迹《老支书的富民路》被宝鸡市老干局以正式文件印发至全市学习,《人民日报》“人民网”随后全文播发。因为他的带领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占到全国的65%以上,2017年凤县荣获国家授予的“中国林麝之乡”美称。

三、高技能服务

近十几年来他不断钻研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在林麝人工养殖疾病救治中,特别是在林麝剖腹产、截肢、化脓性胞疮手术上,开创了全国先河。xx能独立做好林麝各类疾病的大型手术,成功率95%以上,2019年他又在林麝毛球病手术上开创了又一个全国先河。他现在每年给林麝做剖腹产手术150多例,毛球病手术200多例,截肢手术400多例,化脓性胞疮手术600多例。

从2012年起,他为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医药企业“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和技术顾问,这九年以来xxx让该家公司的林麝疾病死亡率降低了6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超过25%,该企业领导人给凤县领导做汇报时说:“他比我们企业聘请的专家教授都厉害”。多年来全县其他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有任何难题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乐意为大家精心服务。除此之外,他这些年在北京、山西、湖南、河南、重庆、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区,开展技术培训300多场,3万多人接受过他的技术培训,每年还有多家集团公司到他家中学习。初步统计已有100多个单位、高校、公司带人住在他家进行学习培训。特别是在近10年中,北京林业大学多次聘请xxx为大学生就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讲课,并与他们合作进行林麝疾病救治难题科研攻关。

四、荣誉满载

在林麝人工养殖中和担任村干部之中,由于xxx有突出贡献,2007年被聘请为宝鸡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林麝疾病救治中心专家,享受专家津贴、2013年荣获宝鸡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年当选全省劳动模范、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多次当选宝鸡市老科协会员先进个人、2015年至今担任陕西省林麝养殖协会副会长、2015年2月县上确认他为林麝养殖“土专家”、2016年3月至今他被凤县职业教育中心聘请为林麝养殖专业任课讲师、2019年起担任中国野生动物协会保护与利用委员会麝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2020年10月陕西省老科协评定他为高级畜牧师、2021年5月宝鸡市委评选他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7

走进庆城县太白梁乡,群众提起王渠村常河自然村刘华毅,无不发出赞叹之词,由于自小家里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早早参加了农事劳动。穷日子把人穷怕了,长大结婚后就和丈夫张彦桐外出在外给人打工做活,也把人做怕了,但她不怕劳苦,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搞起生猪养殖,经过不断的艰辛努力,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她生于1982年9月18日,现年40岁,女,汉族,家住庆城县太白梁乡王渠村常河自然村,现为太白梁乡王渠村妇联主席,也是村上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典型。她经历过顺境,也有过逆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她用实际行动起到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为全村劳动妇女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刘华毅的家庭原本并不富裕,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点,2002年7月份,结婚后生下女儿张雪雪才几个月,就和丈夫张彦桐到内蒙阿拉善去打工。夫妻两个人身上仅有的只带了几百元钱,由于路上的生活花费、车费等用光了钱,大雨天抱着孩子没处去,就在内蒙的一村民家的牲口圈里住了一晚上。

穷的实在没有办法,遇到啥活累、啥活难、啥活脏没人干就去干啥活。在给老百姓家收割玉米时,丈夫张彦桐在玉米行子里前面瓣玉米棒子,她在后面斫玉米杆,女儿放在斫倒的玉米杆上。就这样也维持不了生活,女儿没有吃的奶粉,由于穷的没有钱买,就把她结婚时450元钱买的金戒子做抵押换了奶粉,当时一点收入都没有,是特别的穷苦。

为摆脱贫困,她做起了小生意,赶集卖过蔬菜水果,也摆过地摊,每天早出晚归,天阴下雨,三伏三九也从未间断过,即使这样努力也只能赚个生活费。

这样的穷苦日子干了几年后,到了两个孩子都到上学的年纪了,她和丈夫商量,想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就决定把孩子带到庆阳市里去上学,他们在市里边打工边照顾孩子。丈夫张彦桐在西峰区的一个水泥厂装卸水泥,刘华毅就在附近的厂子找了个做饭的活,但是收入微薄,加之城里生活消费高,房租费、生活费以及一双儿女孩子的学费、杂费,日常开销很大,挣的钱只够维持家里日常生活用。

在遇到紧急情况,老人孩子生病时,他们都没有余钱为其看病买药,家庭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他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继续出门在外打工赚钱。

就在六年前,刘华毅在一家养猪厂打工给工人做饭时,看到养猪行业景气,想想以往自己打工收益甚微,不如自主创业。

于是她便积极了解养猪这一行业,通过向养猪厂内部养猪人员学习简单的养殖技术,后又到江苏省宿迁市当地了解猪种及交流养殖技术心得,深化了解养猪产业结构及销售渠道。

江苏一行对她来说收获非常大,看见许多人通过养猪富起来,而且养猪也可以常年在家,方便种地和养羊,使家庭40多亩耕地不致荒芜。于是,养猪致富的梦想在她心里就扎了根,何不大干一场,干出个样子来。一来可以自己致富,二来也给群众做个样子,要是能这样,该有多好哇?

回到老家与家人商议后,她决定实施具体的养殖计划,当时没有那么多的钱,建厂很困难,以三分高息契了一些人的钱,东挪西借凑了一部分,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

2016年8月,在自家门口开辟荒地筹建庆城县毅桐家庭养殖农场,专门养殖生猪。为力求冬季保暖,夏季通风,卫生环境良好,饮食饮水干净安全。她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养猪产业,一次购进了100多头仔猪,开始了艰难创业。

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但她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

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使场内外保持的干干净净。她更加重视学习,不断摸索经验,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便在手机上百度搜资料、找书籍,虚心向其他养殖户请教,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

她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意外却出现了。2017年悄然一场非洲猪瘟降临,猪拉稀三个小时就死了。喂的100多头猪,死了60多头猪,白天都不敢拉出去掩埋,只有到了晚上用手推车,推出掩埋了。虽然辛苦了一年,她不但没有赚到钱,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困难和失败没有击垮她,也没有让她停止拼搏的脚步,而且愈挫愈勇。他联系专家指导养殖设备的安装管理,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及卫生设施,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水平。

她贷款买了两头优良公猪,发展母猪养殖并进行猪种改良,学习技术,掌握防疫知识和治疗的基本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在养殖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效益。

她昼夜守候在猪舍里,一边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情况,一边研究生猪养殖技术,过上了与生猪为伴的生活。投食喂药,结扎治病,每天起早贪黑,无论肩抗80多斤的饲料、还是冲洗猪厩等都由她亲自去做,还要兼种40多亩耕地,丈夫张彦桐,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忙的时候就回家种地和搞养殖,妻子刘华毅,在家精心搞养殖并照顾家庭,精心管理,以期重整旗鼓。

养猪给她带来了艰辛,更带来了创业的乐趣。2018年猪价有所上升,她还清了建场及建住房款项、损失共50多万元。2019年养殖场净赚利润30多万元;2020年养殖场净赚利润60多万元;2021年由于猪肉价格下滑跌落,未出栏肉猪,卖猪娃净赚9万多元。她给家里添置了许多物件,购买了两台小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刘华毅平时在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洗衣做饭,打理家务,一家人生活很和谐。她不怕脏不怕累,田间地头的活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务也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由于养猪厂规模扩大,家里还养了10多头羊,准备再买20头母羊,一年下两撩子羊羔,一年壮大80只羊,经济收入翻倍,日子越过越红火,路子越走越宽广。

她也是公婆眼中的好儿媳,打扫房间卫生,从未因家庭琐事和老人吵过一次架,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田间地头的活也时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务也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由于养猪厂规模扩大,对公婆的照顾虽没有以前那么周到,但也是一有时间就去照顾,关心从未间断,洗衣做饭,打理家务,一家人生活很和谐。

他们与六旬的公婆和两个孩子共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公婆现年龄已大,需要照顾,女儿在江苏省苏州市电子厂做质检员,儿子在太白梁九年制学校上学,一家人生活过得朴实但是很励志,也很有意义。

庆城县毅桐家庭养殖农场自成立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优质肉猪的产业化进程,对拉动种植业、加工业、运输营销的发展拓宽,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渠道,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富民强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篇8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党员村干部,他发扬优良作风,做到退伍不褪色,永葆革命军人本色,服从组织安排,安心基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家乡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脱贫典型事迹7篇

教师个人典型事迹6篇

防疫典型事迹优质7篇

防疫典型事迹5篇

书香家庭典型事迹6篇

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7篇

2024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6篇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7篇

抗疫中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6篇

优秀教师材料事迹材料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912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