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事迹材料展示了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1
一、倾心尽力当好引路人,用真情实意让贫困群众立起脱贫志致富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xxx以六月不知肉味的执念熟练背诵十九大报告,升华了对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理解,坚定了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传播者、践行者的决心。一是宣贯惠民政策扶起脱贫志。在深入调查滇西南贫困群众的实际后,发现个别贫困群众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xxx先后在临沧市邦迈村组织了2场政策宣讲会,5次深入重点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把党的惠民扶贫好政策送进群众心坎里,立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得知村民李扎崩偏瘫多年,看着自己曾经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左腿,xxx深刻感到身残致贫,最需要扶持的不是身体而是信心。为了让李扎崩重拾生活的信心,牢记习主席扶贫路上不拉一人的嘱托,xxx既向他耐心宣贯党的惠民政策、向他讲解身残志坚的道理,又协调各方给钱给物、培训养蜂技能,去年帮助他实现脱贫。村民们深深感叹我们能够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人民子弟兵!二是破解发展瓶颈打通贫困梗。针对临沧市中山村贫困群众发展缺技能、致富缺出路的现实问题,xxx看在眼里、谋在心里。他主动与临沧市挂包单位协调,举办家政、电商、竹编、外出务工、蚕桑养殖、长寿仁豌豆和火镰菜种植等培训15期,培训897人次,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人均年收入提升2190元。村里耕地少、山林地多,xxx主动联系镇农业农村站技术员,请他们帮助分析地质气候特性,充分利用占比近75%的林地,扶持村民种植板栗、桑葚、酸木瓜,发展经济林果,仅板栗种植就帮助村民增收150元。今年疫情期间,当xxx得知临沧市那招夹山村贫困户周文东无法外出务工,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时,他当即想方设法托人送去了2000元现金和两只肥羊,打通了他生活的心梗。三是把准发展脉搏点准扶贫穴。多年来,对帮扶的贫困户,xxx坚持逐人逐户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所盼,并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因人而异,精准合理确定脱贫项目,制定脱贫措施。对有养殖条件的帮助扩大规模、有种植经验的指导精耕细作、有劳力资源的安排外出务工,部队帮扶与贫困群众的一技之长紧密结合,使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生命力。离保山驻地78公里外的横山村村民黄庆张,有在沿海大型生猪养殖基地打工的经验,回乡创业受挫、几近返贫,xxx积极协调帮助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在崽猪喂养创收后,他自豪地讲国龙兄弟既给我们盖好了猪圈,又让人教我们怎么养殖,让我们找到了发展致富的路、稳住了留下创业的心。
二、持续用力写好致富经,用真招实策让贫困群众踏上富裕路小康路。
三、集智聚力打好组合拳,用真功实力让贫困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扶贫帮困授人鱼获短利,授人渔收长效。为从根子上打破帮扶村的贫困现状,xxx坚持分户施策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就业扶贫与产业帮扶相结合,通过系统体系的帮扶措施,努力让贫困群众致富的道路走得更坚实更长远。一是想方设法帮就业。家住桂林市周家村的文代生下半身肌肉萎缩,家庭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一家人日子紧巴巴的。xxx得知情况后,马上送去2000元慰问金,积极协调职业技术学校给他传授电子元件手工制作技能,并通过企业全部回收电子元件实现创收。同时,xxx还积极为他妻子联系保洁工作,帮助其一家人的月收入提高了近3000元。这只是xxx帮扶贫困群众就业的一个缩影。8年来,xxx利用军地双拥共建工作机制多方奔走,往返于桂林、临沧、保山人才劳动市场和招聘会现场,积极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累计帮助27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为11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岗位渠道。二是因地制宜扶产业。临沧市中山村竹编文化历史悠久,是部队重点帮扶的驻地村寨,xxx深入调研后,与区镇村三级共同研究确定了立足竹资源和竹编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协调投入30万元建成集竹制品加工、竹工艺培训于一体的竹艺加工馆,举办2期竹编工艺品技术培训班培训竹编手艺人30人。竹艺产业的发展擦亮了竹艺文化的名片,引来了旅游公司的投资,实现了150多名村民每户月均增收近1300元。三是多措并举助创业。2013年春节前,xxx把见义勇为获得的15000元奖金赠给桂林市留田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时,发现该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村里土地荒废。他和镇村干部探索形成乡镇政府+返乡人员+贫困群众合作创业模式,由乡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返乡人员提供劳力技术、贫困群众提供土地保障,扶持果蔬种植产业,协调桂林市五里店水果批发市场促销路,惠及60户300多名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2019年到云南部队任职后,xxx组织保山市横山村和临沧市帮迈村2个贫困村增种重楼、扫把苗、火镰菜200余亩,套种党参150亩,多方联系加工和销售渠道,助力贫困群众家庭平均年增收1万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2
胡文明同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胡文明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胡文明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胡文明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非浅
胡文明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胡文明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胡文明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胡文明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胡文明在他的日志中写道:
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胡文明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胡文明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胡文明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胡文明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胡文明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胡文明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胡文明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3
xxx,男,汉族,系xxxxx教师。该同志于2012年8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或学校表彰,他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养教育了数以千计学生。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是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的感动。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xxxxx严格按照教育局、镇中心学校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16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急需。
xxx同志在学校中负责整理贫困寄宿生资料,寄宿生资助等。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工作中的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达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因多方面原因在上级调查时却说不清楚其中的种种情况。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校的资助工作,他不怕麻烦,要求每次领款均要学生、家长、班主任在场、有学生签字,家长签名领款,并且给学生领款留照片存档,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发放资助金时都给予贫困户、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在发放一补资助金时,听老师反映一个学生家长以前领取了资助金就去街上喝酒打牌把钱花完,连孩子必须的文具都不买,为此他特意同这个家长深入交流,对他的人生观进行再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孩子的伤害,该家长通过谈话后表示要痛改前非,从新振作,对家庭负起责任、作出贡献。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县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勤俭节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现象。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4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5
刘建军是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做小本生意到创办茶叶加工厂,再到创办木材加工厂,吃了无数“闭门羹”的他,事业有成不忘乡梓,毅然回乡创业,发展沙糖桔种植产业,当起了“果业销售大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带领村民实现增收,用初心照亮家乡脱贫路。
事业有成心系家乡
刘建军是西林县古障镇周洞村黄潭屯人,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有着农村人特有的直爽、朴实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前他曾卖过雪条、茶叶、板栗,收购土特产,创办茶叶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经过多年打拼,终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刘建军自己富裕起来后,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2014年,他回乡看到村里群众种植的沙糖桔没有好的销路,便毅然放弃在外景气的木材生意,回到家乡正式做起沙糖桔生意。
返乡创业助力脱贫
返乡创业过程中,刘建军发现制约本土沙糖桔走出全国各地的问题,就是缺乏采后处理。为了提高本土沙糖桔的竞争力,让群众卖出更好的价格,刘建军有了成立公司建设打蜡厂的想法。2016年11月刘建军在西林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西西林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建起了水果打蜡厂,并在西林县引进首个沙糖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投产使用。2017年建成了西林首个果框生产线,弥补了多年来西林县县域果框在果品季收严重不足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3个果品加工厂,一个注塑加工厂,10条清洗打腊包装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流水线,可年产350万个果框,日选果量为1000多吨,年产值5000万元,年营业利润100万元。刘建军的公司正常运行后,在各城市的沙糖桔推介会中成功签约多个销售项目,不仅加快整合了西林县水果品牌资源,推动了本土沙糖桔“走出去”,还实现了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为西林县广大果农增收搭上“快车”,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真情扶贫带富村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刘建军在致力于办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他认为,既然返乡创业,就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脱贫找出路。
设立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更不能养懒人,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是最有效的方式。”刘建军说。于是,他与该县古障镇19位驻村扶贫干部对接,摸清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车间”,每年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人口20人实现就业稳定脱贫,每人每年最低可增收2000元,最高可达10000元,平均每天务工收入在120元以上,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泰源果业务工,离我家很近,很方便,能照顾小孩还有了稳定收入。”古障镇央革村罗炮屯脱贫户卢花高兴的说。
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智力帮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刘建军发现很多贫困群众缺乏技能、观念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无法通过就业顺利脱贫。为开展好智力帮扶,公司按期邀请专家或委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果农讲解、传授沙糖桔种植技术。每年公司邀请专家定点在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开展现场讲解沙糖桔管理技术培训15次,委派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60次,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刘建军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该县古障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小面积散户种植基地转化成区域性的产业化经营集中基地,加入公司经营模式的周边农户2000多户,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解决了周边小户果农在果品上市时“储存难、谈价难、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截至2020年底,带动农村合作社10个,每年销售农产品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周边果农人均年收入增加2500多元。创建广西西林久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西林县普合苗族乡7个村村民合作社成为公司股东,7个村占有公司28.3%的股份,惠及的农户共50多户,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26人,2020年向7个村集体分红共15万元,向贫困户分红3万元。针对因老弱病残致贫的贫困户,需要有人居家护理等无法到“扶贫车间”就业的情况,刘建军与驻村干部、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贫困户以果园入股,公司对果园采取产出保底兜售的统一经营管理形式,确保贫困户产业能收尽收,做到收入利益的最大化。
扶贫济困,树好口碑。刘建军每年均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资助、慰问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2019年,刘建军向那佐苗族乡垌硝村捐赠有机化肥1吨及5000株三月李果树苗;
共向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的6户贫困户捐赠价值1.6万元的鸡鸭幼仔及饲料;
向古障镇同乐村捐赠5000元扶贫物资。2020年,为西林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4240元,为古障镇央革村勒德屯重阳节活动捐赠8000元,向西林民族高中助学活动捐赠5000元。
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桂泰源宏”品牌等果品及农特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量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西林县首家上规的果品企业,也是西林县最大的果框生产、果品打腊、包装与销售公司。2017年、2018年西林泰源果业荣获西林县“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奖,2018年被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荣获广西“万企包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2020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刘建军荣获“广西柑桔行业风云榜年度经纪人”“西林县优秀经纪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西林县“果业销售大王”,2019年被百色市评为“扶贫爱心人士”。
心系家乡,热爱家乡。面对众多荣誉,刘建军不骄不躁,他坦然道:“诚信经营、合法盈利、发展壮大企业,我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建设幸福家园,助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6
: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7
,男,出生于1975年3月,现任机关。
该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对困难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帮扶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以人为本,心系民情,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结合机关开展的帮扶活动,积极与其结对的xx乡困难群众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从思想上、感情上、物质上、技术上多重帮扶困难群众,使其实现再就业,逐步脱贫解困。
在帮扶活动中,该同志主动深入困难群众家庭,与群众联系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与他们攀亲交友,向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答疑释惑,让他们全面了解党的政策,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物质救助,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拉近了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距离,同时也消除了部分群众心中的怨气,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始终做到了‚老弱病残户必访必帮,下岗失业户必访必帮,有问题有意见户必访必帮,党员干部真情为民‛的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到满意。与结对互助的群众都由衷感叹:‚过去都说,squo;穷在街前无人理,富在深山有远亲squo;,现在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普通老百姓也攀上了当党员干部的亲戚,还是我们的党好,党的干部好,社会主义制度好‛。
在面对面解决群众困难的实践中,把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在结对帮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坚持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脚踏实地地干;群众缺什么、愁什么,就倾其所能地帮;群众反对什么、不满意什么,就真心实意地改。深入、全面、客观地了解基层情况,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做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的办法,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机关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这一伟大的名称增添光彩,为鲜红的党旗增添光辉,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群众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8
美溪贮木加工厂 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美溪贮木加工厂前身是美溪贮木场,1990年成立制材车间后更名为贮木加工厂,是美溪林业局的原木贮存地,承担全局年木材生产任务。现有职工606人,其中党员58人。多年来,厂党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做好木材生产任务、为全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强班子、建队伍、夯基础、上水平、出精品”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干部、党员和职工队伍建设,针对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企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重点,加强贮木加工厂形象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几年来,厂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党政领导亲自抓,三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规划,建立健全组织,完善保障措施,施行文明单位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文明单位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措施到位。按照区委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各司其职;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制度到位。我们制定并认真执行了领导决策、工作职责、理论学习、职工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地确保了全厂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制度健全,使全厂“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既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单位形象,也使得职工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把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求真务实,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指标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厂党委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规定每周一为理论学习日。首先,厂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从人员、内容、时间上做到三落实。在学习内容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主要是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了廉政教育、企业管理、经济法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式上,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理解与交流启发相结合的形式;班子成员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既提高了班子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又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也带动了全厂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其次,机关及各党支部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以及厂里的有关会议精神及时学习贯彻下去。通过扎实的中心组学习、全面的党员学习、深入的职工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着力解决了思想滞后、责任心不强、集体观念淡薄的问题。二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厂党委在全体职工中展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狠抓《纲要》的落实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于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实现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以广大职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推动和落实承诺为主线,从提高运输队、检验队等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全面推进社会服务入手,深入开展“学、树、创”等各项活动,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规范执法,办事公道,带领广大职工团结务实,努力进取,整体推进了全厂管理、服务和行风建设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塑造员工新形象,努力提高贮木加工厂职工群众文化的整体品味。严格各项管理;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八荣八耻”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厂情,抓住机遇,大力培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和外在表现得到了整体提高,使“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单位形象真正渗透到了全体职工之中,2009年组建多名职工参加了区委举办的“全区基层单位篮球”比赛,取得了名列第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贮木加工厂良好的员工新形象和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风貌。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要对职工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二是对职工进行普法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三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素质教育,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和终生学习意识,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并利用生产淡季搞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四是各支部要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工道德和职工风尚,开展文明单位和文明岗位创建活动。五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广大职工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和日常业余休闲活动,注重发挥文化阵地的特殊作用。平时,经常性地组织举办小型多样的乒乓球、象棋、扑克牌、拔河等文体活动; 四、贮木加工厂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开展的活动及成效(一)、2008年在全厂职工群众中开展了庆祝建党87周年活动。即:“庆七一、迎奥运”、“五个一”活动。开展一次义务劳动;学唱一首革命歌曲;组织开展一次微型党课;制作一期庆祝建党87周年专题板报;开展一次慰问党员活动。对全厂职工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全面增强了全厂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
(二)、2009年开展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观念、创新发展”为主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贮木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贮木工作的各个环节。使贮木加工厂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贮木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力促进者,为推动全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三)、2010年在全厂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职工群众深刻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守则,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动我区文明城镇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贮木加工厂无论是管理硬件建设,还是服务水平等软件建设,都已初步达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今后贮木加工厂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落实“三项责任制”,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继续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按照“改革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厂上下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劳动、创造热情,为全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贮木加工厂党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