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数学123的教案参考8篇

对于写教案这件事,作为教师的你应该已经不陌生了吧,一份出色的教案一定是我们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写出的,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123的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123的教案参考8篇

数学123的教案篇1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123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几何形体,并分类。

2、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体验游戏的的愉悦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玩具,

3.生活中物品,

4.练习卡片,

5.音乐律动。

活动过程:

一.热身,音乐律动《公共汽车》

师:老师收到了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给小朋友们发来的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那里参观,老姐我们的小气车来了,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

二.导入:情境导入(构建区和拼插区玩具混放)

师: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玩完玩具没收拾好,请小朋友帮忙那收拾好,分分类摆放整齐。

提问:1.小朋友们是怎么分类的?

2.构建区有哪些形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三.练习:师:几个形体乐园的园长要和小朋友玩闯关的游戏,小朋友们有信心通关吗?过全关有奖品哦(勇士小勋章和一件形体礼物)1.第一关,课件,请幼儿观察图画上有哪些形体,并统计数量。(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2.第二关,生活中物品,老师说出一种形体,幼儿快速的找出行对应的物品,(可多次练习)并统计数量

3.第三关,练习卡,老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课件提示在练习卡上练习(几何形体乐园练习片1.2)

小结:师:恭喜小朋友们过关,一会老师会发小勋章和礼物,现在老师要问小朋友,

1,我们今天到哪里参观了?(几何形体乐园)

2.在乐园里我们认识了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活动延伸:

1.发现勇士勋章,和几何形体小礼物。

2.家庭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有哪些几何形体?并统计数量。(每位小朋友一张统计表格)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跟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再见,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要回家了!(播放开始音乐律动)

数学123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数学123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约分(约成最简分数)的正确率90%。

教学重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

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师分数卡片判断

1、找朋友:找出和相等的分数。(七个小矮人身上的分数分别是下列分数)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

师: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师: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快乐学习超市

超市画面快乐套餐1快乐套餐2

快乐套餐1:比一比○○0.4

计算并化简+=-=

在()填上最简分数20分=()时

快乐套餐2、3同上。

(分组练习小组代表汇报整合了练习十一10至14题)

4、集中练习

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请你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12、13、14题各自选2个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数学123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和9×(25×4)、(12×8)×125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

(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9×25)×4=9×(25×4)、(12×8)×125=12×(8×125)

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c=a×(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2、17×25×4

(学生活动)

(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生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教师)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上例,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125吗?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46练一练第1、2题。

数学123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数学123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数学123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证明过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数学思考

1.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2.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四情感态度

1.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二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孕新,引入课题

问题:

(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 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长:

① a=3,b=4

② a=2.5,b=6

③ a=4,b=7.5

(3) 分别以上述abc为边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

二动手实践,检验推测

1.把准备好的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结的绳子,按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摆放成一个三角形,请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实践性预测.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并帮助指导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古埃及和我国古代大禹治水都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

2.分别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画出两个三角形,请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

3.结合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你能猜一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与三角形的形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三探索归纳,证明猜想

问题

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4 cm5 cm的三角形与以3 cm4 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2.5cm6cm6.5cm和4cm7.5cm8.5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18.2-2,若△abc的三边长

满足

,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3的证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尝试运用,熟悉定理

问题

1例1:判断由线段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2)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第三条边长是多少?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特别关注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能否熟练地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类比模仿,巩固新知

1.练习:练习题13.

2.思考:习题18.2第5题.

部分学生演板,剩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小结梳理,内化新知

六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作业:

(1)必做题:习题18.2第1题(2)(4)和第3题;

(2)选做题:习题18.2第46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8篇

看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8篇

幼儿园数学教案最新8篇

数与量大班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8篇

小班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1~6教案通用8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通用8篇

数图形大班数学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53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