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优秀的教案是能够帮助老师节约时间多关注学生的重要文件,教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一台。

2、故事图画若干张。

3、每组一支水笔、一张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找找,巩固对动物的认识。

1、 有哪些动物去春游?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2、 汽车有几辆?找找两辆汽车的不同之处?

3、 猜猜小动物会选哪样食物?

二、 为迷路的小猫想办法,丰富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

1、 发生了什么事?小猫为什么会哭?

2、 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朋友?

3、 各组交流想到的办法。

4、 教师补充介绍一些办法,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5、 了解小猫采用的办法。

6、 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之情。

三、 活动提升:

1、 看了小动物去旅行,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下次外出你会怎么做?

3、 假如迷路了你会怎么办?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说说、找找的过程中,巩固对动物和数的认识。

2、通过为小猫想办法,了解解决迷路的各种办法,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要极 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3、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之情。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猴、小熊、小狗、小猫图片各一张。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数字卡片若干。

4、作业单人手一份。

5、音乐《找朋友》。

6、小爱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动物森林里的动物们搬家了,今天要请小朋友去认识一下它们的新家。那我们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动物搬家了呢?(教师逐一展示小动物)

2、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新家吧!(教师展示 5 座标有数字的小

房子,并把 5 只小动物分别送回家)

二、动物找邻居。

小鸡住在 1 号房,小猴住在 2 号房,小熊住在 3 号房,小狗住在 4 号房,小猫住在 5 号房。

提问:1、小熊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熊和小猫)

教师小结:动物宝宝们都有自己的邻居,那我们的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三、发现 5 以内的相邻数。

1、出示两颗小爱心和相应的数字 2,2 有两个邻居,一个是比 2 少 1 个的小邻居 1,另外一个是比 2 多 1 个的邻居 3(一边讲解一边出示相应的小爱心)。那么我们就说 2 的相邻数是 1 和 3(以此类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邻数)。

2、教师小结:相邻数是比某一个数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数,一般一个自然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后面的一个数。但是自然数 1 只有一个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1、给幼儿随机分发 1-5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把卡片贴在胸前最明显

的位置。

2、播放音乐《找朋友》,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自由活动,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数字,请贴了相应数字的幼儿去找自己的邻居(如: 教师拿出数字 3,那么在音乐停止的时候贴了数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五、幼儿操作作业单。

1、教师讲解并演示作业单的做法。

2、幼儿自主操作。

3、教师完成作业单,请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是否正确。六、结束活动。

请幼儿有序的把作业单交给老师。

活动总结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可以帮助数字宝宝们找到邻居,也初步了解了相邻数这个概念。 2、在游戏环节,有的幼儿比较兴奋,需要老师提醒。

3、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刚上中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活动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

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活动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让幼儿两两比较圆柱的粗细,知道粗细的概念是相对的。提问:这两个圆柱哪个粗?哪个细?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提问:除了目测、手量法之外,还可以用工具测量,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要用什么工具?怎么测量呢?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7篇

中班数学课教案反思6篇

家语言教案大班及反思8篇

大班游戏教案及反思5篇

游戏教案及反思5篇

箫的教案及反思模板8篇

箫的教案及反思推荐7篇

箫的教案及反思最新7篇

箫的教案及反思7篇

箫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652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