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8篇

转眼间忙碌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赶紧写份详细的教学反思吧,教学反思的写作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8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2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3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③桔子日销售量也只能根据某一天的销售状况作大概的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4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74看成8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5

?乘法估算》四年级上册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做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结唱歌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以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6

按照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每位老师在本备课组内上一节教研课,并从中推选出一位老师代表本备课组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优质课大赛”。作为备课组的一员,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会比赛场馆买票一事,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美中不足的是:课始让孩子们猜老师的年龄,给出他们一个猜测的的范围“大约30岁了”,结果有一个学生猜到了24岁,我没有进一步去追问“24岁是不是符合老师给定的这样范围呢?”,也没有引导学生明白估算的功能——确定数的取值范围,就直接进入了新课的探究,没有让预设的情境导入发挥最大化。再者,课的开始缺少估算方面的知识铺垫,过高的估计了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所以在读懂学生方面是我应该继续努力的地方。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⑶也许是受笔算乘法训练的影响,个别学生采用了直接用笔算出结果——准确值。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⑴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的准确值相比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⑵策略的精彩生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够到位。使随后的练习也产生因不明白估算的策略而发生的“连锁”错误。

由于在练习时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尾的教学总结草草收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教学也将是我以后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在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路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以后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7

教材说明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教材说明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8

小学数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再估算)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估算乘法比较简单。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总结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课始,出示学生郊游的画面,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提出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引导大家能否估算?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出现了多种方法。在练习中设计了打字的题目,一篇文章16000个字,每分钟打83个字,20分钟能否打完?还有根据商店三天的销售量,估计一个月的销售量等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 体现估算方法多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解决车票和门票的问题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出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大部分学生直接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

但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把49看成50,104看成105,50×105=5250(元)。应该准备5250元。

引导学生准确计算后发现第一种方法估计的结果不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明白该题目运用进一法是最好的。又如:在练习中打字一题,学生通过算、说、议、选等活动总结出最好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的估算策略。

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却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出现一道题目,还是惯性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进行估算;另外,个别的题目让学生难以确定是否估算还是准确计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该题目中的数据应估大一些还是估小一些;即使准确计算的题目,计算前也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或是算后利用估算的方法检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断提高估算的能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7篇

箫教案与教学反思模板6篇

箫教案与教学反思7篇

箫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

箫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5篇

小班教案与教学反思5篇

英语教案教学反思7篇

美术教案教学反思6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765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