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来拟定,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出示第12页的例5
2、 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 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 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 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三、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 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4
设计说明
1.突出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本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例5的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也许有的学生认为商品3月份的价格未知,无法解决,也许有的学生会直接根据“降20%和再涨20%”的信息得出价格不变的结论。不管是哪种想法,都要引导学生按照既有思路进一步探究,进而使学生想到用设数法来解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设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5。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3月的价格;“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1+2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5
设计说明
1.复习铺垫,为新知做好准备。
复习铺垫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水到渠成。教学伊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准备工作。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操作等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出示三组数据后,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学生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的统计图,然后说出为什么这样选,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那么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且直接地表示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
2.明确要求。
本题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已知三组数据,问题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各组数据更合适)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题中三组数据的特点及各数据的比较角度。
①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xxx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书19---21页内容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