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的时候,切忌抄袭和照搬,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更好的分析教学情况,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四(3)、四(6)两个班共94人的数学教学。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学数学,平时能遵守课堂常规,认真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会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
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基本掌握,少数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少数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简便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确定位置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解决问题方面:一方面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信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调查了解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2
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起去看看。
播放课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播放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进出场面的录像。
引出问题: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轩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请学生在白板上示范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1)同桌合作,作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结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度。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观察交流。
(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度,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度。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
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二、将图形旋转90度
谈话: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度。出示例题。
1、 理解题意。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指a点固定不动。
2、 转一转。请几位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旋转,由于几个同学旋转的方向可能
不同,这里可以用到相机,把每位同学旋转的图形拍下来,然后开始对比,并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之后由学生亲自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3、先观察每组图形的特点,再想象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最后通过多白板演示,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比眼力。
比较一下这些图形按要求旋转之后会成为哪一个图形。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信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奥运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里约举行,同学们知道我国运动员一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项目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尤其是中国女排,顶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终于获得冠军。那么同学们对奥运会有哪些了解呢?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查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奥运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
1.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问题一。
(1)学生观察表格,交流汇报:可以知道三名运动员各自的成绩分别是多少秒。
(2)出示问题: 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两幅冲刺情况图,并提问:根据刚才的数据,你能判断哪幅图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吗?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根据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很近,而他们和刘翔的时间相差很多,所以距离应该相对远一些。
因此第二幅图能更好的描述当时的冲刺情况。
(4)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记录是12.95 秒,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2.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二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后,指名汇报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冲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凯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课件出示问题1。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问题2。
①让学生观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况表”。
②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何冲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凯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凯。
3.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三。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出示课件射击比赛场景图。
同学们先观察图片,再独立通过想象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小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讨论验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四、课后练习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5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6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