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鲸》课文教案5篇

我们可以根据教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案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的材料和资源,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鲸》课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鲸》课文教案5篇

《鲸》课文教案篇1

一、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里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点及其分析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语的意思,懂得像青蛙这样坐在井中看天是不对的。

通过多种形式读,课件演示,实验演示,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想一想,试一试,这才能把事情做好。

1、识字写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识记字形。如: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喝、渴”两个字有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人口渴了需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人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两个字右边的笔顺要强调一下。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农”: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2、词句方面

学习时可以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字读课文想想本课讲的是什么事,再想想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并找出有关的句子。“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说明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看法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看有关。课件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用书或本子卷成一个圆筒,从圆筒的一端向窗外看去。这样,便会有青蛙在井里看见天很小的感觉,借以帮助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换词理解“大话”,并把所换的词带进去朗读体会。最后两段课文抓住“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读句子,从中体会他们都自信自己是正确的。

3、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要引导学生体会小鸟试图说服青蛙,青蛙却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心情,其中“别说”、“井口”、“那么”这几个词语可以读的稍重一些。第七段小鸟真诚告诫青蛙,劝青蛙“跳出井口”看看,要读得诚恳。

4、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比较形近字并组词。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再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的基础上分别组成词语。可以鼓励学生多组一些词语。

第四提示“一……就……”的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懂两个句子,并注意体会“一……就……”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即紧密地连接起前后两个动作。然后启发学生用“一……就……”说句子。如:“我们一进公园就闻到了花香。”“小狗一见生人就汪汪叫。”

三、典型习题配备

读句子,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画“√”

1、青蛙坐井观天。

(1)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很美。()

(2)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3)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 大声说话。()

(2) 话说得太多了。()

(3) 夸大的话。()

3、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有编辑。()

(2)大到没有边际。()

《鲸》课文教案篇2

一、揭题、复习

1、这堂课,我们随作者细细地游览他的家乡,位于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海滨小城给我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谁能说说海滨小城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们同意吗?

2、书上哪儿直接告诉我们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指名读)(齐读)(板:美丽整洁)

3、我们是按什么线路来游览呢?

(板:大海 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二、学习课文

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公园、街道使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处处有美。?

1.下面,我们就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吧!

(cai)

画一幅海滨美景图。(想想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当当小导游,以小城的 真美啊!为开头给我们介绍一下庭院或者公园、街道的美景。(想想庭院、公园、街道什么美,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让你感受到美的。)

学生自读准备,教师巡视倾听。

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大家仔细听同学发言,注意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下面,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

ж画海滨美景图。

说说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cai)

为什么早晨的海滨美景图要给所有的景物涂上一层金黄色,你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

这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好美的一幅充满生机海滨晨景图,我们一起用书上的句子来描画这幅图吧!(齐读二节)

ж当导游介绍。

庭院:

你从哪儿知道树多呢?

你从树多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

满目苍翠,真舒服!

种类不同、形态各异,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树吧!(cai)

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你怎么知道桉树叶子很香呢?

你从叶香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置身其中,你有什么感觉?

香气宜人、沁人心脾。

浓郁的香味真让人难忘!

被香气所陶醉,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试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儿知道凤凰花很美呢?(指名读齐读)

你怎么感受到凤凰花美的?

你们怎么从花开得热闹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花怎样开才叫热闹?(cai)

花团锦簇、竟相开放,真是热闹非凡!

从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怎么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这是什么样的景象?(cai)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句话。(试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小城的庭院有绿树、有红花、有浓浓的香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再体会一下小城的美吧!(引读四节)

小城的每一个庭院有什么特点?

有些什么树呢?

正值初夏,我们闻到了什么?

抬头看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公园:(cai)

真是休闲的好去处!

街道:

三、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随作者做了一次假想旅行,如果你真到了海滨小城,你最想到哪儿干什么?

《鲸》课文教案篇3

?鲸》是一篇说明性的小短文,文章浅显易懂,从鲸的形体、种类、生活习性等几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在关注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我利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创建了一个涵盖鲸的简介、鲸的呼吸、鲸的进化、各种各样的鲸、鲸的轶事、鲸自杀之谜、精彩图片、课文欣赏、网上交流等内容的鲸的资源库。利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⑵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⑶初步具有捕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利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品尝资源共享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乐于参与、敢于探究,对动物及科学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鲸的知识,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2、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多媒体出示鲸字。)

1、有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1:这个字读jing,我是在预习时,通过认识的。

生2:我是根据这个字是形声字,通过右边的声旁京知道这个字读jing。

2、再来观察这个形声字,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闪动鱼字旁。)

生1:鲸应该属于鱼类。

生2:我在《大百科全书》中曾看到过鲸不属于鱼类。

师:那么鲸到底是不是鱼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走进神秘的鲸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本课教学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步感知文本,选择探究策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思考:鲸到底是不是鱼?

(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光有结论还不行,这节课我们要做研究鲸的小专家,要让我们的结论有理有据才行。那么,你想用什么方式进行研究呢?

(学生们选择探究策略,如:读一读,讲一讲;在电脑上画一画;利用课外书;通过网络学习资源库或上网查找资料等。)

3、细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研究,也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探究文本

1、合作学习:

⑴点击课文欣赏。

⑵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重构、创造。

⑶网上交流,学生通过我要发言、我会画和展示台来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达到了资源共享。

学生从文本出发,利用网上相关资源进行超文本阅读,进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适时监控学生机上屏幕,针对性地进行辅学,引导学生研读相关内容,在析文品词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汇报交流:

⑴鲸是哺乳动物:

从课文中鲸的进化、鲸用肺呼吸,以及是胎生来证明鲸是哺乳动物;从网络资源库中找到了更为充分的理由,如:鲸进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等,从而很直观形象地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⑵围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习,在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鲸形体大、重的特点。

⑶利用展示台绘制鲸睡觉、呼吸时的样子。

⑷展现其它有关鲸的资料:

如:各种各样的鲸、鲸的歌声、怎样知道鲸的年龄以及鲸自杀之谜等,在图文资料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保护鲸的教育。

由于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时空,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共享资源,更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课外拓展延伸,发展学生个性自主选择完成下面的一项作业

1、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2、继续上网查阅资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有关鲸的小论文。

正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广泛地占有信息,从而对鲸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望,也正是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1、网络环境给学生带来一片广阔的天空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无不吸引着孩子们,于

是课上你就看到他们不停地点击鼠标,神情专注地搜集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同时,网络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可以把搜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每个同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达到了资源共享,在汇报交流中获取新的信息,这些远远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习的天地,更有继续学习的愿望,真可谓:鼠标在手,纵横世界。

2、语文教学要多种学习方法并存。网络教学,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朗读、语言表达、审美等多种能力,为此教学时也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的学习方法,如:读一读、讲一讲;画一画;利用课外书等等。而决不仅限于网上找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网络环境在给语文教学提供广阔天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快地对知识库、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行搜集、处理,进行重组、整合,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鲸》课文教案篇4

课文《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

一、导人

大家应该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 复述并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教师精讲点拨。

五、问题讨论: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⑷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5)重点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练习: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或者 曰:未若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 ⑵:未若槐花迎风飘。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

⑸未若梨花漫天飞。 ⑥未若天仙散百荷。⑺樱花飘落差可拟。 ⑻未若玉屑静静落。

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小结: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七、 复述《陈太丘与友期》并讨论:

⑴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⑶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⑷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⑸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故事的结尾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八、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九、作业 :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补充资料: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三、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四、《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五、《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六、《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鲸》课文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

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黔娄/之妻有/??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

2)、造饮辄尽

3)、曾不吝情去留

4)、短褐穿结

5)、箪瓢屡空

6)、黔娄之妻有??

7)、不汲汲于富贵

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9)、衔觞赋诗

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b、便欣然忘食

c、常著文章自娱

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

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

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

b、既不得出

c、如此痴人

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鲸》的教案推荐6篇

《鲸》的教案最新6篇

《鲸》的教案8篇

五年级鲸的教案推荐6篇

课文春教案最新7篇

《鲸》的教案模板7篇

五年级鲸的教案精选7篇

《鲸》的教案优秀8篇

课文春教案优秀8篇

大班美术教案详教案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06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