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预先整理的文字报告,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学生会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算俩位数加两位数不 加法基础上的教学,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取材于现实,来源生活,贴近于生活实际,这一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1、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为什么进位?2、笔算两位数加法进位符号的创立和书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懂得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知道了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以及一个十数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的转化关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以从个位加起又可以从十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通过摆学具,说算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彩色吸铁石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算一算:65+32= 34+1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学生评价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
提问: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
(出示例3情景图)
提问: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名生提问)
追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6=
启发:思考35+37等于多少呢?可以在你的作业本上画计数器或摆小棒算一算,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2、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预设1:摆小棒
请同学到实物投影摆出画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0 0 0 11111
0 0 0 1111111
追问:又是怎样算的?
板书:先算5+7=13,满十圈一圈,捆一捆
再算30+30+10=70
同桌互相说说摆小棒是怎样算的?
预设2:画计数器
在黑板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彩色吸铁石表示算珠
提问:先在计数器上摆几?(34用红色吸铁石表示)
再在计数器上加几(16用黄色吸铁石表示)
追问:又是怎样算的呢?
板书:先算个位5+7=13
设疑:好,那老师在个位上写好13,这挤一挤,行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10个一就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彩色吸铁石,在十位上添上一颗蓝色的)
再算十位 3+1+3=5。
同桌互相说说画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预设3:列竖式计算
提问:除了刚才的两种方法算35+37,你还有其它办法算吗?
生:列竖式计算。
师:好,自己动手试试用列竖式的方法算!
组织交流:
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引导: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列竖式的时候两个数位稍微空开一些。在第一行写第一个加数34,第二行写加号和第二个加数16,再画上横线表示等号。(边说边板书)
十 个
3 5
+ 3 7
启发:计算的时候要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5+7=10,我能在这边挤一挤吗?那我们得想个办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个位写0。为了不忘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的右下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再算十位3+1+3=7。
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34+16等于几的?
先指名学生说再全班齐说。
3、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两班一共有73人。(板书 73人),并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你也会用竖式计算吗?
4 6
+ 2 4
□ □
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先算个位6+4=10,怎么写?(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再算4+2+1=7.
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追问:如果从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计算结果写出来,你觉得会怎么样?
4、比较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35+37=73(人),如果现在要你再算这道题,你觉得你会用那种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比较:观察今天我们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和以前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板书:(进位)
5、小结
提问: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列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用心,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同学注意些什么?
2、谈话:你能说说下面这些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估算)
指名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 数学书15页5题,你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6页:第7题
?板书】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35+37=73人)
十 个
3 5
+ 3 7
7 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动手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具: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出示黑色袋子,国旗、红领巾等带角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38页的主题图。
(观看“美丽的校园”图片。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学生讨论,寻找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提问: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找教室中的角。
小组活动:说说你都找到哪些角?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派代表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角)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建立角的概念。
(1)如果去掉物体的颜色及表面特征,只剩下角。想一想角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桌间再用手比划比划。
(2)教师板书展示学生找到的角。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
它们由什么组成?(尖尖;线)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教师出示活动角,启发学生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画角,也可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画的角,师生评价。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no4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例1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减法连续退位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连续退位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课件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谈话:放暑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课件出示例1图: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提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学生畅所欲言,请小组代表讲图意。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2)课件出示23页线段图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评讲
(3)揭示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计算51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上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上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三、 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计算题:帮小蜜蜂找花
学生任选一个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 课件出示做一做“宋家果园种的果树统计图”
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做评委
(3)拓展思维练习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学生试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并且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老师为你们精彩的表现表示祝贺。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5
课题 连续退位的减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 p24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数学问题。现在李明的妈妈正需要帮助呢!李明妈妈的信用卡上有507元,买一个348元的大衣后,信用卡上还剩多少钱?请你们帮助算一算.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507-348
(2)学生说算法(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帮助李明妈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3)独立计算:408-119,同位两人互说计算过程
(4)师:想一想,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独立计算25页第1题
(2)游戏活动:今天大家表现的很出色,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游戏好不好?
每人掷三个骰字,根据掷出的数字,你能写出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做好记录。对于计算准确、解答题目多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
你能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做加减计算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成果?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6
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例3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被减数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12= 36-18= 25-17= 80-25=
129-26= 287-76= 180-50= 218-108=
2、做一做下面的各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67-189=304-166=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2、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
(2)班内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
(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4)巩固练习:400-264
(5)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
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
三、巩固深化。
(1)方框内应填什么数?
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计算下面各题。
900-325 800-367 602-189 400-123
独立计算,对于已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改正。
(3)完成练习六第四题。
学生独立解答,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全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4)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班内交流说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的。
练习六第3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7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28页例1、例2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强对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星期天妈妈带小刚到商店购物。(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说说这两辐图的图意。
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鞋子48元,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这个问题能直接解决吗?要先求什么?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135+48=183(元)
(2)师质疑:这样的计算结果正确吗?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先独立思考,检验计算的结果,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验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83-135=48
48+135=183
183-48=13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
(3)完成第2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4)小结: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交换加数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教学例2。
(1)师: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合作探索检验的方法。
小组汇报交流检验的方法。
(2)学生完成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小结: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减法的验算)
二、巩固强化
1改错题:练习七第2题。
学生先验算,判断计算的对错,再把做错的改过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3题。并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学生课后完成第1题。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8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1页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出示29页第1题)小组内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算一算,填一填。
故事书 科技书 连环画
原有 206 300
借走 127 214
还剩 145 126
4、课本30页第5题
5、教师出示30页第7题数字卡片,提问:每张卡片上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同桌玩出卡片算数游戏
6、教科书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7、教科书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8、知识拓展:31页第9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
第29页,第3、4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9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梳理知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进一步复习和整理。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复习加法
(2)复习减法
(3)我们在笔算加法、减法、验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商品:
电话机 热水器 电动车 电风扇 打印机
价格(元) 199 311 808 85 600
(二)课件出示算式
199+311 311+85 199+808
199-85 808-311 600-311
根据商品的价格和算式,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每道算式思考过去)再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1、指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说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先在心里估算,再笔算(板书:先估再算)
3、同桌调换改,你认为对的就打√,你认为错的就打×。你的同桌有错请你举手,(老师下去收有错误的作业纸)。
4、说说错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的同桌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验算)请大家对这道题进行验算,说验算的方法。
5、小结
6、拿回自己的作业纸,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错的先找找原因再改错,再请同桌小老师打√。
7、如果老师想把表格里的5样商品都买下,大约要付多少钱?(元)
师出示199+311+808+85+600=(元)
2000元和2003元只差几元?(3元)看来大家估得比较准,如果老师带2000元,和老板讨价还价一下,也能全部买下。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课件出示
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部分,第30~35页教学平均分,第36~41页教学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却无法把它们沟通,实质上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新课程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1.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 一类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
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 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32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试一试通过分小棒,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在图画上用圈一圈的方式进行每几块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3题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记号开展分的活动都可以。
后一道例题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教材里呈现的三种分的过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1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小猴4个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样多。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在被平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几步更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均分,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
(3) 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题中,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这道例题把前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体认识。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2. 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 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2) 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