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认识米的教案参考8篇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在写教案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米的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米的教案参考8篇

认识米的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锥模型 平板 直尺

学生准备 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

预设

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

(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

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b.侧面:圆锥的曲面是圆锥的侧面。

c.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②结合课件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你觉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的吗?

预设

生: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因为顶点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长度都相等。

2.探究圆锥的高。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圆锥有高吗?如果有,有几条?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学教材32页上半部分内容后回答。

预设

生1:圆锥有高,并且只有一条高。

生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在哪?谁有办法让大家看到圆锥的高?

认识米的教案篇2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认识米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秒的认识、“数数说说”,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时、分。

2、时针走一大格经过多少时间?分针1分走多少小格?1小格分针走多少小格?(1时=60分)

3、钟面上拨出时刻,让学生说一说几时几分。(3:0012:0012:057:254:3011:506:55)

4、时和分的时间单位,哪一个大?哪些用小时?那些用分?你跑60米要1分钟吗?就不能用时间单位分。要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秒针和1秒。

说明钟面上除了时针和分针,有的还有秒针。让学生观察教具钟面,又细又长的针是秒针。(板书:秒针)

分别指不同的针,让学生说出是什么针。

出示时钟,让学生找出秒针,看走动的情况,说明秒针每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板书:走1小格1秒)让学生随着秒针的走动跟着数一秒、二秒、三秒。

提问:秒针走一格的时间1秒,走一圈的时间多少秒?

1、教学1分=60秒。

(1)请学生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是几分钟?(板书:1分=60秒)

(2)1秒钟有多长呢?请学生看秒针走动,1秒拍一下手。问:拍一次手的时间多长?让学生听老师说开始,看秒针默默地数,老师说停就停,说说经过了几秒钟。

2、指导看书。

(1)让学生看书,然后提问: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秒针走1格是多少时间?1分钟是多少秒?

(1)引导学生说出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的时刻。

三、巩固练习

1.做“数数说说”。

(1)让学生同时数脉搏,指名汇报15秒钟跳几下。

(2)出示时钟,老师说开始,学生做深呼吸,看做一次大约多少秒针,指名学生说一说。

2.做练习十九。

(1)第1题。指名几人数5秒钟,看最快的数到几。

(2)第2题。口答,说一说怎样算的。

(3)第3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人各用多少秒钟,说一说用的秒数多的是快还是慢。再口答问题。

(2)第4题。学生填单位名称,然后集体订正。

(3)第5题。读题,让学生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四、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5题。

教学随笔:

认识米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楚地口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一个比一个多1),还是倒数(一个比一个少1)

2、对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事例感兴趣。

能将用过的物品摆放整齐。

活动准备:

教具;一段交通红、绿灯和电梯上、下的数字显示录相;按顺、倒数排列的长条数,点卡各1张。

活动过程:

小组操作活动,以轮组方式进行。

第一组:看大小标记排数卡或点卡。

第二组:按标记接着印。

第三组:操作自制顺序卡片,上、下电梯、排数卡。

学习顺、倒数。

讨论小组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做的,数字和点子是怎么排的?”

出现依序排列的1至10和10至1的长条数、点卡,帮助幼儿了解从小(或少)数到大(或多)就叫做顺数,从大(或多)数到小(或少)就叫倒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或多1),倒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小(或少1)。

师生共同玩顺、倒数的游戏。

教师或一位幼儿指一个数,请其余幼儿从这个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了解顺、倒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对顺、倒数运用的关注,“我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或用过顺、倒数的呢?

用倒记时方式,开展“比比谁的反应快“的游戏活动。

看录象,判断其中数的运用是顺数还是倒数。

教后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对这节课掌握的较好。操作时准确率较高。

认识米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难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大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个、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动物屋3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今天,我们去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2、提问:王国里有哪些图形宝宝啦?(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它有长得怎么样的呢?

3、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小结):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我的身体是胖乎乎的一个角都没有。小朋友们好,我是正方形宝宝,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宝宝,我有三个角三条边,大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二、游戏“喂饼干”

1、按形状给小动物喂饼干。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啦?(出示三个形状小动物的家)教师分别扮演小动物,说喜欢什么形状的饼干。

2、师:小朋友们,现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种形状的饼干,你们手里有什么形状的饼干啦?小动物饿啦,给他们喂一下吧。

3、小朋友喂饼干。

三、经验迁移。

师提问:在小朋友的家里或在幼儿园,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后,我们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

活动反思:

活动刚开始,我以带小朋友去图形王国参观的形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直接出示三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说一说长得怎么样,用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说出第一感觉的形象。然后教师在自我总结,以图形宝宝自己介绍的方式较科学的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三个形状的基本特征。但是之后,教师可以请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等方式来考考小朋友有没掌握,可以更好地巩固对图形基本特征的了解。重点可以更好地突破。

第二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小朋友按照形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以此加深小朋友对三个形状的特征。比如请他们拿起饼干的时候,先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饼干,然后再去喂饼干。因为“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幼儿园、家里的物品。哪些是圆的、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将枯燥的图形与生活相联系,较好地融入到生活,作为生活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认识米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1、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因为在课堂上练习过,所以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说几个就可以。

2、比较角

用三角板先来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在班级中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角的,为什么说他们是锐角和钝角。

3、画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画法,然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于指导,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画锐角和钝角,最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

4、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准备两个长短不一样的活动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能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再过多的扩展,以免增加学生的难度。

6、这是一个做角的活动。可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与本单元的信息窗首尾呼应,突出了动手操作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认真观察,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7、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8、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一方面深化了对锐角、直角和钝角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了画角的知识。练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合作交流学习角的画法。

认识米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认识梯形,正确说出其名称,知道梯形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各种几何图形

2、长方形、梯形纸各一张(人手一份),彩色纸条若干

3、吹塑纸做的梯子,纸折的轮船

4、画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纸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大家学过许多几何图形,现在老师说儿歌,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好不好?

1、圆溜溜,胖乎乎,滚来滚来真可爱。

2、三条边,三个角,站着像小山,样子真漂亮。

3、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稳稳当当最像样。

4、四条边,四个角,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一样长。

师: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图形,它和长方形很像,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出示梯形)大家看它像什么?(梯子),这是梯形宝宝,我们叫它梯形。(幼儿跟说)

二、认识梯形

1、现在大家一起数数,梯形有几条边?(4条边)梯形有几个角(4个角),对,梯形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梯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上下两条边的长短(师: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梯形的上下两条边长短一样吗?)小结:梯形上下两条边一条短,一条长。

大家再看看梯形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怎么样?(一样长)

师:它到底一样不一样,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这儿有许多彩色纸条,咱们用它来量一量。先从上边这条边开头量,上边的边到下边的边是这么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从上边这条边的中间量,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从上边这条边的后面量,上下两条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好,现在我们把三条彩纸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呢?(一样)这说明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一样长,也就是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幼儿反复说)

大家再看看梯形旁边两条边是怎样的?(斜斜的,像个小坡一样的)

教师小结;梯形有4条边,4个角,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旁边的边是斜的。其实梯形有好多种,今天咱们认识的是特殊梯形,等小朋友长大后再认识其它的梯形。

2、幼儿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梯形的关系。

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老师给每个人准备的长方形和梯形,大家把它们两个重叠在一起,折一折,变一变,看看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梯形两边比长方形多出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把多出的两个三角形折到后面,梯形变成了长方形。再把折到后面的三角形打开,长方形又变成梯形。

3、今天我们认识的梯形宝宝真调皮可爱,喜欢翻跟头。瞧,它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它又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这样呢??? 这样呢?对,调皮的梯形宝宝,不管怎样站立,它都是梯形。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梯形,(出示梯子。轮船)梯子是不是梯形?(对,它每一个格子都是梯形)再看看轮船,船身是不是梯形?(对,它是一个倒立的梯形)

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漂亮的图片,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看看图片上哪部分是梯形,把它用好看的颜色涂出来。

四、作业展评

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图片上画的什么?你涂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 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认识米的教案篇8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在学生呢过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倍的认识教案8篇

认识数字19的教案8篇

认识15幼儿教案推荐8篇

认识数字3中班教案8篇

蒙氏序数的认识教案8篇

钠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7教案8篇

认识正方体教案8篇

小班认识龙的教案精选8篇

认识61到70的教案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77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