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一定提升,首先要学会将有关的教案制定完善,在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动笔制定教案了,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6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
小明搬了新家,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这是他家部分房间的平面图。
1.153.62.7
阳2
2.8台卧室厨房
客厅3.21
3书房
4
3(单位:米)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呢?
你能列出算式吗?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板书:33=2.72=2.83.6=
3.244=1.152.8=
2、比较:
师:比较这三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整数,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整数,而第三组算式是小数乘小数)
师:你能计算哪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能求出书房的面积: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33=9平方米书房的面积是9平方米。
我能求出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我是这样算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272=54,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1位,点上小数点。
我能求出客厅的面积:3.214=12.84平方米。我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2位,点上小数点。
师:刚才大家很快算出了书房、厨房和客厅的面积,那么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有多大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初窥端倪
(一)估计
1、估一估
(1)、师:我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把估计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的同桌是怎样估算的?你的方法呢?
(3)、全班交流:
方法一: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它们最为接近的较大的整数4和3,43=12,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他们最接近的较小的整数3和2,23=6,把两个数都看小了,所以面积大于6平方米。
方法三: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3和3,33=9,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方法四: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看成4,把2.8看成2,24=8,把3.6看大,把2.8看小,所以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
2、确定积的范围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3.62.8的积的范围吗?
(二)猜想
1、质疑:
那3.62.8的积到底是多少?这需要我们去计算。
2、猜想: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3.62.8可能会怎样算?
学生猜: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板书:猜想并画箭头指向整数乘整数)
师:它们的积里可能会有几位小数?
学生猜:(积里可能会有一位小数;积里可能会有两位小数)
(三)实验
1、尝试计算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按你们自己猜想的方法尝试计算。
2、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3.63.6
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四)验证
师:这仅仅是我们用猜想的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来验证。
你们有办法验证吗?请小组验证并交流验证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1、学生验证。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验证方法:
方法一:我是用刚才估算的结果来验证的:小明房间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所以,10.08这个结果比较合理。
方法二:我们组是用计算器验证的。3.62.8=10.08(平方米),没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有没有和他们组的方法一样的?如果这样做,一定要注意什么?)
方法四:我们组是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验证的:把3.6看成36,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也就是把3.6扩大了10倍,把2.8看成28,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了一位,把2.8扩大了10倍,算出3628=1008,1008比原来的积扩大了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除以100,小数点应向左移动2位,所以3.62.8=10.08(平方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推理过程)
三、再探明理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那是不是也能算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推理过程:
(挑选一些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15
28
920
230
3220
1.15
2.8
920
230
(学生自行解释计算过程)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3、师: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归纳方法
过渡语: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善于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好样的。接下来,徐老师还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善于发现和总结)
1、比较明晰: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词,并把它们重重地读出来。
学生汇报。
师:能运用你们的发现来画龙点睛吗?
2、画龙点睛(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
师: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你的同伴是怎样说的?你呢?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五、运用
1、牛刀小试
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明辨是非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1
3.54.5
125820
75656
87.57.380
3、我是小判官。
(1)3.25*8=4()意图:估算
2、生活小主人
(1)星期天,小伙伴们要去小明家去参观他的新房间,小明去超市买一些食品来招待他的好朋友们。
商品名称
苹果
饼干
香蕉
单价
4.5元/千克
10.4元/千克
3.46元/千克
数量
1.8千克
2.5千克
1.2千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人步行每小时4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小结】在倍比关系中,倍数也可以是小数。
2.学习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
(2)汇报交流,典型方法板书。
?小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8页第7题。
3.课本第8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提高练习】
5.课本第9页第10题。
6.课本第9页第11题。
7.课本第9页第12题。
8.课本第9页第13题。
?拓展练习】
9.课本第9页第14题。
(四)全课总结
在乘法中,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4.90.18()
900.05()
0.320.85()
2.一个皮球的价钱是2元,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皮球的9.6倍。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习一第4-6题。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处理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平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设计意图: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的乘法。同时,具体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呈现了学生不同的算法和错误,并为此资源组织学生辨析、沟通,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2.基本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
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整数乘法的学习经验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两个因数相乘(0和1除外)总是越乘越大”。教师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打破这种片面的认识,即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因数(0和1除外)相乘,积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大,也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小,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大,比另一个因数小。在“做一做”的计算前,先引导学生判断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上述错误认知。如果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那么当学生面对“0.56×0.04=0.224”的错误时,
就能自觉地进行校正。在教学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0题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判断积与因数大小关系的方法。当然,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道理,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分数乘法意义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520
54.60
6.5
×8.4
260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口算训练。
0.7×0.61.2×72.5×0.43.6×10
0.3×0.29×0.090.04×0.51.25×0.8
四小题一组,口算卡片依次呈现,学生独立写答案,然后校对答案,重点落实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3.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次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和第6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4
教案: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 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课外作业。(略)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5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生提问题。
3、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
1.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