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7篇

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制作和获取计划,编写教案有助于记录下教学中的亮点和改进点,促进教育经验的积累,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7篇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日日夜夜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大同小异黑白分明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左膀右臂肝胆相照笨手笨脚目瞪口呆头重脚轻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手足相残(ppt3)

5、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代表读句子

4、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开始活动,师巡视。

5、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3、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展示丁香花图片,请学生谈谈对丁香花的印象以及了解,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

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文本,作者从“赏花”和“悟花”两部分描写了丁香花。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丁香的美?并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文本,理解感悟。

1、细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①城里丁香花

②城外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④雨中丁香图

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

①颜色

②形态

③味道

可结合练习“思考探究一”想想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赋予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

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4、赏析描写优美语句。

出示句子: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参考“问题探究”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句,理解文章意境。

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题,让学生边赏析,一边深入思考。阅读中,你看到了、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5、问题探究: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三)理解情感,品悟中心。

1、结合文章,进一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考?

(1)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也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结合“积累拓展”第四题,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了解“丁香结”常出现在表达问怨、愁思的诗境中。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结合自身经历,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过渡:丁香这种看似普通却又非同寻常的花,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而郭沫若先生笔下那”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的石榴,与”丁香结“有着相似之处,我们来共同阅读吧。

(四)展开阅读,开阔视野。

整合阅读图书中郭沫若的《石榴》。

1、用简洁的句子或者词语去描述一下石榴。

2、在夏天,许多花都不再争奇斗艳,石榴花却开了起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3、说说”石榴“与”丁香结“的相似之处。

4、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练笔:体会学习本文由事物引发联想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

板书设计

丁香——丁香结

①城里丁香花①颜色①繁密耀目

②城外丁香花②形态②幽雅的甜香无畏无惧

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③味道③娇俏灵动

④雨中丁香④鲜润妩媚从容豁达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

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五、重点语段品析

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3.我为什么去看菊花?(学生自由讨论,共同明确)

六、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旨

明确:课文讲述是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七、合作探究: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留作课下作业)

八、课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情感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3.推荐阅读

九、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课题

2.《秋天的怀念》

教学

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2.感受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感情的抒发与表达。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总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四、作业

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课题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

提()吊()()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也积累了不少名句。能背上几句吗?

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

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

3、揭示课题:

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

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

二、整理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

1、请看屏幕,指明读“学习任务”,齐读“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

3、检验:

(1)指明读词语,齐读词语。(评价)

(2)解释词语

(3)检查朗读:(评价)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读“学习任务”、“温馨提示”。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点拨启发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生1: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喜鹊正在枝头欢叫,惊飞……(随机出示句子)

板书:看:(学生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

听:(学生写)鹊声风声蝉声

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2

师: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

师: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引读)

师: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引: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板书:闻:(学生写)花香听:蛙声人声

a、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水国的骄子们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板书:愉悦、与民同乐)

师引: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

他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板书:想

(如:“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让这种喜悦通过你的朗读传递出来吧!

b、朗读诗句生1

评:读得怎样?(生评)

谁再来吟一吟?生2齐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千古名句,让我们也感受了丰收的喜悦。

过渡: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板书:雨声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听到了雨的声音。

师:谁也从这句听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这里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对偶)

(师引导:“天有不测风云”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

b、师:让我们再次诗意地读——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渡: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a、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诗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c、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板书:惊喜

d、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兴奋、激动)

师:是啊,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齐读这一句——

六、当堂达标——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师:这样的一个夜晚,不仅是一首词,也是一幅优美的画,这幅画你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咱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歌的意境。

1.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配乐写话

师: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师巡视指导)

3、展示画面

(1)师:你能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吗?尽量用精炼的语言。

(若有困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的小标题最美。)

(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4、课件展示部分译文,一生朗诵

(1)学生补白

(2)译文展示:(师范读)

·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师朗诵

师: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让我们再次把词人这种情、这种爱读出来吧!会背的可以背诵。

板书:珍爱生活

5、齐读(或背)整首词,整体感知(师生共读)

师:我又一次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对比欣赏。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但是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

师生共读:

念奴娇o赤壁怀古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6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

教学准备:

苍耳的种子(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大自然看看,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出示图片),这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这些植物他们是怎样一年年的'生长的呢?今天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就能找到答案了,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二、我读我思——我用心

1、范读课文,看看文章有几个小节。

2、文中哪一小节提出了疑问?指生回答。随机解释“四海为家”“旅行”

三、我读我品——我用情出示“学路导航”

1、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个妈妈送孩子去旅行?

2、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妈妈最聪明?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文中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粘图片

2.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妈妈小组内讨论,你认为哪个妈妈最聪明,她是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3.知道铠甲吗?这带刺的铠甲有什么妙用呢?老师发苍耳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理解“铠甲”

4.把苍耳挂到同学的身上,走一走,体会一下苍耳妈妈的方法秒。

5.想一想这些苍耳还有可能挂住哪些动物的皮毛?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7.苍耳妈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板书:动物带)

8.你还喜欢哪个妈妈?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你还喜欢哪位妈妈?用上我觉得()最聪明,因为()

2.小组汇报。

3.出示降落伞图片,随机理解:纷纷用视频演示理解。光有降落伞行吗?还得有什么?哪怕是微微的、轻轻的风。自己吹一吹试一试。风婆婆吹到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这就是“四海为家”

4.自由练读,指生读,指导读,齐读。

5.蒲公英妈妈借助了谁的力量把孩子送出去旅行的?(板书:风)

(三)学习第四节

1.还有哪位妈妈没有学呢?

我觉得()最聪明,因为()

2.理解“炸开”,用手势比划一下,比较“裂开”一样吗?哪个好?

3.指导学生朗读。

四、我读我送——我用脑

学习第五节

1、指生读。

2、“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什么样是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3、说一说,还有哪些种子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播种子?

五、我读我忆——我回味

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态,趣事多多。希望我们都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的人,这样你们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六、拓展延伸

这利用双休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了解它们的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部编版九上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6篇

小学英语第四单元教案8篇

写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通用7篇

写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7篇

九上科学教案模板6篇

九上科学教案推荐5篇

九上科学教案精选8篇

九上科学教案5篇

浙教版九上科学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478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