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初中地理课教案8篇

只有认真准备好相关的教案,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师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课程的教案的,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地理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课教案8篇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 能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并能在图上指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峡和内海

2、 读图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 了解欧洲西部实际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4、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并分析原因,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特点;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欧洲西部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我们地球上有这么一个地区,它的面积只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这个地区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大家猜一猜,这是哪个地理区域呢?

一、 位置和范围、国家

1、 展示“世界地图”,指出欧洲西部的范围:即欧洲的西半部。

2、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说明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欧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别濒临什么海或洋?

(2) 欧洲西部的东面与什么大陆相连?这种三面临海,一面连陆的的分布可称作什么?

(3) 欧洲西部最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最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五带中大部分处于什么温度带?

(4) 学生小结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观察“欧洲西部图“,思考: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有什么影响?(讨论)

4、 引导学生在“欧洲西部地形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和海湾及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

5、 设问:欧洲西部各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多属于何种性质的国家?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 引导学生阅读p54图2-26,设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过渡)欧洲西部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2、 学生阅读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发达的经济可以从工业、农业、发达的交通业等方面说明

3、 一学生朗读p55“阅读”,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适当补充说明。(见教参p77)

(过渡)欧洲西部发达的经济还可以从其繁荣的旅游业表现出来

三、繁荣的旅游业

学生自读,思考:

1、 欧洲西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

2、 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熟悉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3、 讨论: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4、 学生自读p56“阅读”,了解瑞士的自然风光和德国的啤酒节

5、 完成p56活动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2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 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 天圆地方

2. 浑天说

3. 麦哲伦环球航行

4. 地球卫星照片

5. 地球是圆的

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 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3

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地 球(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 、球体 、地轴 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 向东 绕地轴 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 和北极 。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 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 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 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 ,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 、中纬 和高纬 三部分。其中0°~30° 为低纬度;30°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 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4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时间

约1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四、教学过程:

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现在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

生:经线圈。

师:对,现在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请看现在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

生:45°

师:对,[展示圆面]现在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

生:180°

师:很好,[指圆纸背面]如果再看这面呢?

生:也是180°

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现在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

生:[看图]

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

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

180°经线向东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

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

[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始,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了解。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2)了解图例和注记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会绘制教室平面图和校园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经纬网地图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演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学生打开绘图本,标注当天的日期,依惯例写出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2.问上课的此时我们看太阳是往哪个方向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养成记地理日记的习惯;复习旧知,从生活中引出今天的课题。

过渡:

在陌生的地方(野外)怎样判断方向?学生交流

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地图上的方向。

?学习目的】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新授:

(一)一般地图的方向判断

你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吗?你会判断不同地点的相对方向吗?教师板图。

学生说明判断方向的步骤和关键点。

?设计】1.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2.一般地图方向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参照点”问题,所以,讲清楚参照点是关键。

(二)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断

1.所有地图的方向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吗?(展示学生中秋节搜集的门票地图,用箭头标注了北方。)

2.为什么有的地图要标注指向标。

3.怎样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学生同桌交流、回答。

4.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指向标地图方向的方法。

(三)经纬网地图的方向判断

1.还记得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吗?(经纬仪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看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怎样在画有经纬线的图上判断方向呢?板图展示。(复习旧知,期待做错的同学说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

4.学生练题

学生回答。学生板图画方向。

?设计目的】1.经纬线地图方向的判读是难点,尤其是两极地区的地图判读,毕竟,对于七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空间想象力是很有限的,教具的适当运用,可以化难为易,直观、生动的展示难点内容。2.鼓励学生说出错误答案,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有好处,老师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编题可锻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找不到北了。”来说明找不到方向、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做等等。这句话对你今天学习方向有没有启发呢?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活动] 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 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 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阅读: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板书)

转折: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4、水源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板书)

4、水源

活动:教材93页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地理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同时从中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转折: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为三大河流的源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环境,保护水源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关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板书: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展示几组图片: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4、措施与对策: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

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感恩母亲主题课教案5篇

疫情防控班会课教案5篇

疫情心理课教案5篇

小学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7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7篇

环保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

环保教育班会课教案7篇

初中心得体会范文8篇

小学科学准备课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