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最新7篇

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把握,以便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最新7篇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教学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教学过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件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寻找数量是8的物品

1、老师提供一些玩具,让小朋友数出8个

2、可在班级里或幼儿园里找找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2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5

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

教学目标:

a类:

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b类: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c类:

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海边的孩子也喜欢小鸟。让我们一起到海边看一看,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

先猜一猜有几只?

到底谁猜的对呢?

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

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

你猜对了吗?恭喜你。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

(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摆。

2根2根地摆。

3根3根地摆。

5根5根地摆。

10根10根地摆。

(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如果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

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

数一数,你摆了几根?

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

教师边巡视边反馈。

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

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

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

有没有剩下的?

2捆是几个十?

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 2个十)

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

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

5、数数

正数、倒数11——20。

6、填数练习: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7、学习数位

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

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

拨13。

拨20。

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

师生互动,拨数。

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教师板书课题)

你了解它们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圈“10”练习。

2、写一写,画一画。

3、填空。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

板书设计: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6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

第四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授日期:

****年**月**日

星期

本p19页例,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堂总结。

数学认识高和矮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班认识3的数学教案参考7篇

中班数学数的认识教案7篇

数学认识123教案参考8篇

小班数学认识123教案6篇

中班数学认识123教案反思5篇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8篇

中班数学认识序数1~5的教案8篇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序数教案5篇

认识序数数学活动教案5篇

数学100以内数认识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319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