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增强他们的教学适应能力,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画教案反思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一些交通规则,认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
2、幼儿能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情景图片五张。红绿灯标志各一张,交通标志图五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红绿灯和斑马线,可结合班内墙上的斑马线图案介绍斑马线的作用。
二、结合情景图片,学习交通规则。
1、幼儿自由举手回答,自己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幼儿说出来的可结合图片讲解,没想到的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幼儿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遵守交通规则。
三、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出示图片,请幼儿猜猜它表示什么?
四、学儿歌记交通规则
儿歌:交通安全歌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
天桥地道人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头手不出车窗外,不在路上玩游戏。
交通规则很重要,我们把它记得牢。
五、红绿灯和小司机
请两名小朋友,一人扮演红灯,一人扮演绿灯,其他小朋友为小司机,看哪位小司机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意识是指对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活动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手帕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用皮筋和一些玩具设计、扎染了漂亮的手帕。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样子、危害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冠状病毒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感受病毒传播的强大力度,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冠状病毒等图片、金粉、喷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冠状病毒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假期时人们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假期都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经常出玩耍呢?(幼:没有)是呆在家里的时间多一点,还是出去玩的时间多呢?(幼:呆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一点)
师:你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来提醒幼儿)
师总结:小朋友们发现,人们出去的时候都带上了五颜六色口罩;进入超市的时候有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眼睛的阿姨量体温;公园里出来玩的小朋友也少了……
2.引导幼儿思考: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能经常出门玩耍,为什么出去了还要戴口罩,量体温;引出冠状病毒。
师: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群坏家伙。这群坏家伙来自一个叫病毒的大家庭,有时候小朋友们身体不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们的体内里捣乱。(教师可出示病毒图片)
3.教师出示冠状病毒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冠状病毒。
师:(1)这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病毒就是它们。你们看它们有几只手?(幼:两只)它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幼:皇冠)它们有几只脚呢?(幼:八只)
(2)这些病毒竟然有八只脚,小朋友们觉得这些病毒的脚像什么呢?(幼:像花瓣)
(3)大人们把这花瓣叫花冠,所以这些病毒就叫长得像花冠的病毒――冠状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的方法
1.教师讲述冠状病毒的危害。
师:冠状病毒是一群坏家伙,它们会悄悄溜进不注意卫生的小朋友的身体里,让小朋友咳嗽、发烧,感觉到不舒服,然后……这个小朋友就生病了。
2.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游戏1:喷嚏雨
玩法:
(1)师:有时,病毒也会藏在小朋友们的口水里,我们打喷嚏或咳嗽时,嘴巴里的口水就会喷出来。
(2)教师面对幼儿,用喷壶模仿打喷嚏或咳嗽时的状态(注意避免唾沫飞出,仅仅口腔送气即可)。感受到水雾喷洒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口水落我们的身上?打喷嚏或咳嗽的人应该怎么做?
师总结:我们在出门时带上口罩(教师可示范讲解口罩的正确带法),这样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口水就会落到口罩上,就不会落在我们的皮肤上了;而我们在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卫生纸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完的卫生纸要丢入垃圾桶。
游戏2:病毒传传看
玩法:
(1)教师将金粉涂在小朋友a的手上(要多涂一点,效果更直观),揉搓一下,然后让这位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椅子,再摸摸小桌子。
师:小朋友a身上的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桌子和椅子上)
(2)请小朋友b将小朋友a摸过的位置再摸一遍。
师:现在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小朋友b的手上)
(3)让小朋友b与小朋友c握握手。
师:这次病毒去了哪里?(幼:小朋友c的手上)
(4)让小朋友c摸摸自己的脸蛋和鼻子。
师:现在,哪里又产生病毒了?(幼:小朋友c的脸蛋和鼻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情况如何避免。
师总结:病毒的传播能力真是太厉害了,所以小朋友们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打喷嚏或咳嗽后,都要洗,还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好好搓一搓,把病毒都洗掉。
三、通过判断做法的方式,加深印象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哪个是错误的。
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病毒的威力,真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卫生。这群坏家伙很可能悄悄溜进我们的身体里,使小朋友们生病呢。所以啊,我们出门时要戴口罩;如果想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卫生纸捂住口鼻,然后将卫生纸扔进垃圾桶;还要经常按照正确的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这样,病毒大军就不会轻易找上门啦~
活动延伸
1.开展美术活动《画一画我们这次的冠状病毒》。
2.开展科学活动《认识口罩》。
3.开展语言活动《洗手歌》。
4.日常练习:如厕时提醒并监督幼儿按照正确步骤洗手。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等东西放入口中,进餐时,有的幼儿爱说话,疯闹,嘴里含着饭就去玩了,由于吃果冻而卡住气管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的案例也特别多,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所以想设计这样一节课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2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1、图片《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图片《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要不然就会肚子疼。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红烧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三、游戏判断对错
1、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2、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小结: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做得不正确的图片挑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喝水,容易呛到。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延伸:
1、把活动后的图片张贴在四周,幼儿随时观看。
2、每天严把幼儿入园这一关,认真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不让幼儿带任何东西入园。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
3、午睡上床前,逐一检查每个幼儿手里,兜里是否有异物。
4、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少吃冷饮,果冻,不往嘴里乱放东西。
5、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随机教育。每时每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随机教给幼儿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幼儿园画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幼儿进行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习了。”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习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习活动:摩拳擦掌(转手腕)、(转脚腕)、拉力器(扩胸)、、登山(跳跃)等。
(3)师:“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复习游大龙、走古事等)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5.幼儿玩舞狮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舞狮,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励程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情绪,在加上体育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活动,在这其中,我们老师也无法完全预料到活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舞狮活动时,一定要多观察幼儿的行动,再给予适当的提醒。比如,我们小朋友在游戏时经常发现小朋友们之间总不免有你推我,我撞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危险,我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评价,一起来解决,怎样才能玩好舞狮的游戏。因此我在体育游戏“分角色”解决了以上问题,让孩子们明白狮子表演不能掉队,走路时不推不挤,还能有秩序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又如:结合大型玩具游戏舞狮,大型玩具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玩的,在玩之前,我们先检查了一下大型玩的`安全性,但在玩滑滑梯过程中,发现小朋友们喜欢从下爬到上,再倒滑下去,而且是头朝下地滑。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制止,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及录像来给小朋友们一起看,让孩子们知道身上的任何部位碰伤,出血了都很疼痛,而且有可能会有发炎、发烧或是有更加危险的事件发生。由此,小朋友们被录像中的小女孩的疼痛感受到:玩滑滑梯时更要注意不能倒滑,不能从高往下跳等。我们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提醒教育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