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案在制定时要求教师对教学评价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千的认识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千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1一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具准备: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 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 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千的认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4、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
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
(2)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
什么意思呢?
(4)系生活体会0表示水结冰温度的含义。
三、教学测评(略)
反思:
1、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发展为本,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们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先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学生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3、提供素材,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
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发现0在尺上表示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尺上各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和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千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6—57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角和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三角板、钟面、活动角、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教师拿出三角板、钟面等向学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请学生指出身边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据学生说出的错误的例子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讲授新课
(1)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跟着教师拿纸对折再对折后提问:“出现了
一个什么啊?” 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角。
2.提问学生如果再把纸对折一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再让学生想
办法把角再变小一点。
3.让学生拿出活动角。
①让学生操作看能不能把这个角变大变小。
②让学生角手触摸角的各部分,并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
③问学生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什么?而这尖尖的,有点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让学生在书本56页找答案。
4.提问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拿着活动角小组说一说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5.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6.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二条边。
7.做一做:
①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让学生说明原因。
②说说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二)掌握画角的方法
1. 让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角,后提问学生你会角什么方法进行画角。
2. 让学生自学书本57页的内容后让学生说出画角方法。
3. 学生自己根据方法画。
(三)小结,质疑
1. 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给时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解决学生在课前所出现的问题。
2. 给学生来一个“看谁是最勇敢、最聪明小孩”的比赛。规则: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到课室的周围找角,然后角练习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记下来,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马上回到座位,看谁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来指给其它的同学看。
3. 比较一下下面两个角哪一个角大,哪个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题: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发给同学们的那张长方形纸有几个角?然
后随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还剩下几个角?
5.发展题
数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四)小结
尽量多的提问学生本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出本堂课有什么样的感想。
千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你要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你要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你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以此关注身边的事物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值的估测和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新的学年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三周多了,同学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都长高了不少吧?有没有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呀?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心自己的成长,刚才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表示了自己的身高,那么谁能用手比量一下一米和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呀?这几位同学表示的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两个新的朋友,通过预习,同学们一起说这两个朋友是-板书毫米和分米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卡,老师想知道它的厚度,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呢? 这位同学预习的很好,毫米还可以用字母表示是mm,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毫米到底是多少,同学们可以感觉出来,1毫米这个单位真的是非常小。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它在直尺上怎么表示呢?请大家拿出直尺,直尺上最小的一格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尺子,
1、请你指出直尺上的1毫米。
同学们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学习,相信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毫米的知识,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身边的那些东西的厚度或者宽度可以用毫米表示,请记下来。
(2)你能画一画1毫米、5毫米、10毫米吗?
2、通过刚才的画图和观察直尺,你认为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出示幻灯片。
1厘米=10毫米
通过幻灯片我们看出来了,厘米和毫米是相邻的两个单位,通常情况下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十进制,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在一年级的时候不是学过1米=100厘米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是因为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就是-分米(dm)也就是说厘米和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吗?厘米和分米才是。所以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应该也是10。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一分米究竟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多长是一分米?给同桌比量一下。跟小组内同学一起,看看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能不能解决关于分米的一些小问题。
(三)合作探究 认识分米
2、量一量你的手有1分米长吗?把小组内同学手的长度值记录下来。
3、画一画1分米。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 达标测试
1. 在( )里选择适合的单位打√
黑板长: 3(米、分米) 铅笔盒长:3(米、分米) 橡皮宽:16(厘米、毫米) 黑板
2、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课桌宽100毫米。( )
课本长2分米。( )
3、能力拓展:下面是小马虎写的一篇日记,你能找出里面的错误吗?
小马虎的.日记 3月4日 星期日 晴
星期天,我背着 3 米宽的书包,骑上 8厘米高的自行车,去离家200厘米远的超市买学习用品。到超市后,我买了一支 2 米长的铅笔,一块4分米长的橡皮,还有一本18厘米厚的童话书。然后高兴兴回家去,路上我口渴了,又买了一支1厘米长的雪糕,今天过得真充实啊。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五、作业(全做或选做)
基础练习:
课本34页2、3、4
拓展练习:
1、你会用多种方法写一下你的身高吗?
( )厘米 ( )分米( )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身边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是一毫米和一分米长度或厚度的吗?
1毫米的有:( )1分米的有:( )
千的认识教案篇5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千的认识教案篇6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重点难点
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2、挂图一幅、3、固体胶。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带领幼儿进教室,教师提出问题;①教室里都有什么呀?②它们长得什么样呀?③什么颜色?等等、、、
2、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拿出自己的示范图形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逐个带领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宝宝,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三角形长什么样呀?”(三条边,三个角),请幼儿摸一摸,亲一亲,并让他们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个是三角形,并指出来,最后请他们画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也有这样的方法来认识。
3、发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图形宝宝跟固体胶给幼儿,让幼儿用这些来拼成汽车、房子等等物品。这样通过游戏来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既可以让幼儿对图形宝宝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千的认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做雪花飘的动作。
2、学习走跑交替,并会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纸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与创造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布置好“雪花挂饰”。
2、废报纸折好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快慢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提问:
(1)冬爷爷给我们教室里送来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谁?(小雪花)
(2)小雪花,小雪花轻轻的从天空飘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片、一片、又一片,小朋友看一看小雪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3)小雪花有几个小花瓣?一起来数一数。
(4)小雪花有六个瓣,跟着风儿跑,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可高兴了,小朋友我们来学学小雪花飘起来好吗?
(5)小雪花飘的这段音乐好听吗?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这段音乐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一样吗?你觉的在前面的音乐中小雪花该怎么飘?后面的音乐中小雪花又该怎么飘?
(二)幼儿听节奏慢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小耳朵听的真仔细,让小雪花跟着音乐飘起来吧!
(2)谁愿意把你学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做)
(三)幼儿听节奏快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千朵花、万朵花,开在蓝天下,飘飘洒洒(放音乐),哎呀!大风吹来了,小雪花会怎样飘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愿意把大风来小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
(3)学小雪花飘来飘去可真美,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学着小雪花飘起来吧!(完整表演音乐)
(四)幼儿撕雪花
提问:
(1)师:小朋友学小雪花飘得真好看,想不想把自己变成一朵小雪花?
(2)老师介绍玩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雪花的纸片,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来撕一斯,撕成一朵小雪花,把它带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大家都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好吗?(幼儿撕纸,老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和小雪花做的游戏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准备游戏。
(2)小雪花说:小朋友们,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游戏吗?
(3)鼓励幼儿用多种玩法和小雪花玩。(即纸的多种玩法)
千的认识教案篇8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果不同的生长环境,丰富认知经验。
2、学习儿歌并感受儿歌问答式的`句式。
3、感受问答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资源ppt,水果图片若干、音乐《泼水歌》。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水果长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件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宝贝们,刚才老师接到一个电话,是我的好朋友小熊打来的,小熊告诉我,他即将举办一个“水果聚会”,在聚会上能吃到各种香甜可口的水果,我很想去参加,可是小熊说必须先完成一个任务,才能去参加,宝贝们,快来和我一起听听看,小熊给我布置了什么任务。
二、学习儿歌
1、出示ppt1,和幼儿一起仔细倾听ppt里小熊提出的任务,了解水果不同的生长环境。
?教师:宝贝们,这是哪里啊?——小熊的果园里
水果宝宝都去哪里了?——水果宝宝都藏起来了
我需要找出几种水果?——三种
?教师:我可等不急了,要马上去把这三种水果找出来,咦?水果在哪里啊?我左瞧瞧,右看看,(突然)哎呀,什么水果呀?趴在地上,差点把我都绊倒了!宝贝们?你们快帮我想想,什么水果是长在地上的呀?————(幼儿大胆猜测)和幼儿共同验证。ppt2
?教师:已经找到一种水果了,我得赶快找出第二种,我左瞧瞧右看看,藏哪里去了?这儿有棵树我来瞧瞧,哎哟,什么水果落下来砸在我脑袋上了,哎哟,好疼呀!到底是什么水果啊?藏在树上?——————(幼儿大胆猜测)和幼儿共同验证。ppt3
④教师:还剩下最后一种了,可是老师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咦?这里怎么有个藤架,宝贝们,会不会有什么水果是结在藤架上的呢?—————幼儿大胆猜测)和幼⑤儿共同验证。ppt4
教师:老师已经把三种水果都找到了,现在就要准备去参加聚会了,咦?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参加聚会啊?想啊?那我打个电话给小熊问一问。(做打电话状)然后播放ppt5
2、出示ppt,一起来听听小熊的三个问题,引导幼儿练习说儿歌。
引导幼儿用“苹果,苹果藏树上”的句式回答。
ppt6问题句型“什么水果藏树上”
“什么水果地上爬”
“什么水果结藤架”
请幼儿练习问句句式。
教师:我请一个宝贝来提问,看看其他宝贝会不会被你考倒。
?请幼儿一对一提问,回答。
请一位幼儿提问,其余幼儿共同回答。
?男宝宝提问女宝宝答,女宝宝提问男宝宝答。
教师:宝贝们的问题都回答正确了,可以和我一起去参加聚会了,哎~~~要不我们把刚才的问题和答案变成一首儿歌送给小熊作为礼物吧!
音乐ppt7
出示水果图片,幼儿根据展示图片练习提问与回答。
三、创编儿歌
教师:提问小朋友还认识其他水果吗?他们都分别长在哪里?你会怎么问?又会怎么回答呢?
四、结束部分:
好了,宝贝们,我们赶快去参加聚会吧!让小熊听听我们送给他的这首儿歌,他一定会非常喜欢。出发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