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纸的应用教案参考7篇

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提供及时的解答和指导,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实践性学习任务,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纸的应用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纸的应用教案参考7篇

纸的应用教案篇1

课堂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一些含有百分数的式题,正确求出有关含有百分数的方程的解。

2、进一步理解税率、折扣、利率的含义,正确解答有关纳税、利息和打折以及其他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单元练习讲评:

填空部分:

重点讲评以下题目:

第3小题,学生错误原因是没有分析题中两个数量的关系,没有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来分析。讲评时重点教给学生方法。

第9小题,学生错误原因是把题中已知的工作时间就当成工作效率来计算。讲评时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一下问题是求什么,是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第10小题,本题有一定难度,讲评时重点帮助学生从含糖率的含义着手,然后用方程来解答这一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全部掌握。)

第12小题,先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判断:

第2小题错误率较高,需要举例说明,通过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由于单位“1”发生变化,得到的百分数也是不同的。

选择:

第1小题,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析这样做的错误之处,还可将题目更改为54减少了0.54,减少了百分之几?帮助学生辨析这两题的不同之处。

第5小题,请做出正确选择的学生来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本题还要教会学生做出选择后应进行检验。

计算部分:

“解方程”部分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重点讲评这一题。

“计算下面各题”中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1、4小题,第1小题可重点指导学生运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解决问题部分:

第5小题,部分学生画线段图和写等量关系存在错误,要重点讲评。

第6小题,学生错误原因之一是把“优惠5%”和“打五折”混淆起来,错误原因之二是没有正确理解“共需付费多少元”的含义。

第8小题,本题有一定难度,要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中两个“20%”分别表示占了哪个数量的20%,启发学生思考:要知道是赔还是赚需要先求出什么,怎样求。

第9小题,本题共三小题,学生错误集中在第3小题,重点分析第3小题。

二、补充相关练习。

见《天天练》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课前思考:

这份练习卷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解决一些相对而言有难度的题目。对于个别的一些题目,只要大部分学生掌握即可,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稍微放低些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知识技能。

课前思考: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分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困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可见,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还没有达到灵活应用、灵活解答的程度,他们往往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有一些题,用方程来解答比较简单,但还是有许多同学用数学方法来解答,导致许多错误。归咎原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基本的算理混淆不清,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对于难题缺乏征服的信心和毅力,选择退缩或放弃。

在评讲时,要教给方法,对于难理解的要给必要的解释,对学生要有层次的要求。加强补条件和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辨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或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和题意的理解,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课后反思:

从学生做下来的情况下,计算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都有待提高,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实在是不行。而且有的学生比较偷懒,有些题目明显是解方程比较简单或者不容易出错,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择用方程来解答。

今天让学生做了天天练的单元测试,对于填空题第5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路程问题结合起来做比较,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令我比较满意的是在一个班思考题居然有好几个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先心平气和地给学生们介绍了全班整体练习情况,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班中处于什么水平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便于学生给自己以后的学习能制定一个奋斗目标,有一个努力方向。

讲评时,我选出每一大题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了重点讲评,并且请个别学生分析一下自己当时是怎样思考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只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时才有可能会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面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想反思自己这一单元的教学,可能由于高估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而在专项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方面缺少力度,训练不够扎实。在接下来学习其他单元知识时可以补充这一单元的内容,继续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课后反思:

评讲前我没有一一公布分数,而只是公布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分布以及平均分,让学生清楚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使其保持适度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为自觉地投入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解题中的错误,更为扎实地纠正错误,对一些较为典型、普遍的错误,请几名出现类似解题错误的同学走上讲台,分析其思维过程,剖析其错误原因,提出改正的办法。

最后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也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

单元:

1、检测调整情况:由于检测内容比较多,一节课时间来不及,所以在周四完成填空、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三大部分,且将应用题的第8题与第9题的第三小题作为思考题,不作统一要求来处理。将剩下题目作为回家作业。周五先分析周四的内容,再集体边分析讲评边互批回家作业。自己核算单元检测情况。

2、检测情况分析:由于部分内容没有当堂完成,所以学生的成绩可能有部分误差,有些出入。但总体情况与平时课堂表现相类似。从总体情况看,只有24人优秀,但及格率比我想象的好,有2人不合格。大部分学生主要问题出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对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好。

3、主要错题及分析:

(1)类似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习题,在填空题与应用题的第一题,错误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对单位“1”的意识不强。

(2)填空题是要用工程问题来理解,或者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且从工作时间转化成工作效率需转个弯,很多学生没有理解到这个层次。

(3)填空题的第10小题,难度太大,超出学生的理解,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解答正确。

(4)选择题第3题,因为平时基本上强调在单位“1”未知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方程解答,只有部分学生已到了用方程解和算术解都会的程度,所以对算术方法解这题,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即使做对的学生,有些也是蒙对的,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5)应用题第6题,对打八折后再优惠5%,很多学生理解为打八折再按5%计算,对题目意思理解错误。

4、改进措施:

(1)利用以后自习课时间对百分数应用题还需进一步强调解题思路的分析。

(2)加强个别辅导,有2人不合格,还有部分学生成绩也很不理想。

(3)加强对检查方法的指导。例:加强估算意识。应用题第6题,买12台优惠的程度还没有到打对折的程度,所以学生将原价打八折后再优惠5%,计算得到12台总共460元肯定有问题。还有生活中打折问题,打折后的价格肯定比原价少等等。

纸的应用教案篇2

课 题:波动图象的应用

课 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明确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

2.掌握波动问题的显著特点及解决波的图象问题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波的图象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演示挂图、投影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对比

振动图象波的图象

研究对象

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在各个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表示_________各个连续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

坐标意义纵坐标表示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横坐标表示各质点__________到振源或原点的距离

形象记忆比喻为用摄像机记录一个质点连续振动的“_________”比喻为某一时刻对所有质点拍下的“________”

图象的变化趋势图象随时间延长向前延伸,而曲线原有部分图形不变随时间延长,波形图象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平移( ),不同时刻的波形图不同,且作周期性变化

图 象

二、归纳波动问题的显著特点及形成原因

波动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形成多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振动的______周期性和波动的_______周期性。二是波动_________的不确定性(+x和-x)。

三、解决波的图象问题的常用方法

解决波动问题重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及它们的关系着手分析。微观就是单个质点的振动,宏观就是整体波形的变化。

(1)特殊点法:

(2)波形平移法:根据波动在同种介质中匀速的特点,经时间 将波形图象沿波的传播方向整体平移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个波长采用去整留零的方法)的距离。

四、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c点正向+y方向运动,则( )

a.此波向右传播

b.d质点比c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c.此时b质点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

d.经过t/2,a到达波峰

例2:如图所示,甲为某横波上a点的振动图像,乙为该横波在 时的波动图象,由此两图求(1)波速大小;(2)波速方向;(3)振幅。

例3:一列简谐横波在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传播方向自左向右,已知 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则在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多少?

例4:如图中有一条均匀的绳,1、2、3、4、……是绳上一系列等间隔的点,现有一列简谐横波沿此绳传播,某时刻,绳上9、10、11、12四点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如图b所示(其他点的运动情况未画出),其中点12的位移为零,向下运动,点9的位移达到最大值。试在图c中画出再经过 周期时点3、4、5、6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其他点不必画,(图c的横、纵坐标与图a、b完全相同)(99年高考题)

例5:一列频率为50hz的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2m处的质点a向下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x=4m处的质点b恰好位于上方最大位移处,问

①若设这列波的波长大于6m,且沿+x方向传播,则波速多大?如果沿-x方向传播,波速有多大?

②若波速为240m/s,则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例6.如图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14.0m,b点在a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的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好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0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最大,则这列简谐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a.4.67m/sb.6 m/s

c.10 m/s d.14 m/s

五、随堂练习

1.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与 在x轴上-3m~3m的区间内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该波的最大波速为10 m/s

b.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c. 时, 的质点位移为零

d.若波沿+x方向传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上

2.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在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波传播的距离可能为

a.1mb.9mc.7md.10m

3.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刻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s,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 这段时间内

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d向下运动d.质点f保持静止

纸的应用教案篇3

一、 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纸的应用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54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纸的应用教案篇5

?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难点是解决数列中的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例1.等差数列 的公差和等比数列 的公比都是d(d≠1),且 , , ,

⑴求 和d的值;

⑵ 是不是 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例2.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前 项和为 ,若 成等差数列,求 的值.

例3.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为 且满足 .

(1)判断 是否是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2)求数列 的通项 ;

例4.设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 ,且对于所有正整数n,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 与2的等比中项。

⑴写出的前3项;

⑵求 的通项公式(写出推理过程);

⑶令 , ,求 的值。

例5、已知数列 ,设 ,数列 。

(1)求证: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 的前n项和sn;

(3)若 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函数 ,数列 满足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令 ,求 ;

(3)令 对一切 成立,求最小正整数m.

?课后作业

1.设数列|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2.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不为 , .若 是 与 的等比中项,则 _________。

3.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比数列,且a+3b+c=10,则a=_______。

4. 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

(1)求 的值及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5.设数列的'前 项和为 ,已知

(1)设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 ,求 的取值范围

6.设 为数列 的前 项和,若 ( )是非零常数,则称该数列为“和等比数列”.

(1)若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试判断数列 是否为“和等比数列”;

(2)若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且数列 是“和等比数列”,试探究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

7.已知数列 是首项 ,公比q>0的等比数列,设 且 , 。

⑴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⑵设数列 的前项和为 ,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⑶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当 取最大值时,求n的值.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第2时)

使用说明:

1.前认真预习本,完成本学案;

2.上认真和同学讨论交流,积极回答问题、板演,认真听老师点评;

3.下复习,整理归纳。

纸的应用教案篇6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二.基本练习

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1:我的身高是1米58。

生2:我的身高是152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1:我的体重是43千克。

生2:我的体重是38.5千克。

师: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都知道,但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

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能称吗?(生:不能)

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人体中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现在能知道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计算体内的血液重量。

反馈:

生:我的体内有4.7千克的血液。

师: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自己的体重乘以7%。

师:你们都是这样来算的吗?

生:是。

(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生:我的体重是44千克,所以是44×7%。

师:对呀!用这样一条简单的百分数知识就可以解决体内血液的重量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上还可以找到许多,比如说: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占自己身高的14.28%。(课件同步出示)看到这里,你能知道什么?

生:能知道自己的头有多高。

师:你想知道自己的头高吗?(生:想)请算一算吧!(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

生:我的身高是155厘米,头高就是155×14、28%=22.134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41厘米,头高就是141×14、28%=20、13厘米

师:与上面同学的计算结果比较一下,我们的头高都一样吗?为什么?

生:头高不一样,是因为身高不相同。

师:老师的头高是21.7厘米,你能帮老师算算身高吗?(课件同步出示)

(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

生:老师的身高是21.7÷14、28%=151厘米。

师:都一样吗?(生:一样)噢,老师谢谢你们啦!(个别学生开始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不对,这里是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是身高的14.28%,老师是成年人了。

师:讲得有道理,人在各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头高与身高的百分比是不相同的,老师忘了告诉大家了(课件出示人在各个生长时期头高与身高的百分比)。33.3%

胎儿的头高约占身高的33.3%

婴儿的的头高约占身高的25%

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约占自己身高的14.28%

成人的头高约占身高的12.5%

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再为老师算算身高。(学生计算)

生:老师的身高应该是21.7÷12.5%=173.6厘米。

师:大家一样吗?(生:一样)这才差不多,虽然第一次计算身高时选择的条件是错误的,但是思考的方法是(生:正确的)。

:我们用百分数的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也经常用到百分数的知识?

生:商店打折的折扣。

生:银行的存款利率。

生:小麦的发芽率。

生:产品的合格率。

三.巩固深化

师:看样子,百分数的知识作用可不小啊!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课件出示)这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生:能)

如果在解决过程中碰到困难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援,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那就更好了。

(学生练习,巡回指导。)

反馈讲评:

(1)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反馈时提问:为什么除以20,而不除以25呢?还有其它方法吗?

(2)根据会务组统计,本次活动浙江省参加听课的老师约130人,比江西省参加的老师少90%。江西省参加听课的老师有几人?

反馈时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2)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房,向银行贷款40000元,月利率是0.466%,期限一年,到期时应付利息多少元?

反馈时提问:利息如何算?12从哪里而来?

(4)如右图,练市到南昌的总路程约是985千米,其中练市到杭州约占总路程的10%,老师坐汽车从练市到杭州用了2小时。

照这样计算,从练市到南昌要多少小时?

解法一:985÷(985×10%÷2)=20小时

你是怎样思考的?

解法二:2÷10%=20小时

师:这样简单,你解释一下好吗?

生:路程是全程的10%,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从练市到杭州所用的时间应是全部时间的10%。

师:从刚才的练习中可以体会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时,你们一般是怎样来思考的呢?

(学生讨论,同组互说。)

归纳:一般是先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

四.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练市小学的基本概况。

练市小学创办于1920年,已有80多年的历史。创办初期只有13位教师,8个班级,而现在已有25个班,占地84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20%,学校教师数比创办初期增加了400%,现在在校学生1220人,相当于创办初期的488%。

师:根据这些情况,你还能知道一些其它的问题吗?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现在有多少位教师。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创办初期有多少学生。

师:请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计算出来。

反馈:

师:(指着8400×20%=1680平方米)能说一说你算的是什么吗?

生:我算的是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师:指着“13×(1+400%)=65(人)”你猜一猜他算的是什么?

生:他计算的是现在学校教师的人数。

师:还有其它的吗?

生:(指着25÷18=312.5%)我算的是练市小学现在的班级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

师:讲的真不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练市小学在不断地发展,为了给我们同学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正在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出示新校设计效果图)

课件出示:

有62吨砂子准备运往建校工地,甲乙两人都想承运这批砂子。

甲说:我有一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每次运费元。如果这些砂子全部由我运,运费可以打九折。

乙说:我有一辆载重4吨的小卡车,每次运费90元。如果这些砂子全部由我运,运费可以打八五折。

师:根据这样的情况,请你们设计几种不同的运货,并算出总运费。(同桌合作)

生:我们决定全部由甲运:总运费是:62÷10≈7次;7××90%=1260元

生:我们决定全部由乙运:总运费是:62÷4≈16次;90×16×85%=1224元

生:我们决定由甲乙合运:甲运5次,乙运3次,总运费是:5×+3×90=1270元。

师:你怎么会想到由甲运5次,乙运3次呢?

生:这样运可以不运半车的,效率比较高。

师:上面有三种不同的运货,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个,运费比较省。

生:我喜欢第三种,同时合运比较快。

纸的应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这节课就复习。(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 (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各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式,然后口答。结合提问学生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里为什么是节约的数量,强调数量对应关系。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指出:我们解答,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指出:解答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要先确定好单位1的量.再根据问题里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找准需要的数量,然后列式解答。

(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题用方程解答?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知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个条件,解答时也是看这个条件先确定好单位1的数量,再根据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可以按数量关系式直接列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就要按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

(板书:单位1已知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这两题的式子都是两步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答,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板书:注意:数量的对应关系)当题里的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不对应时,就是稍复杂的。解答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式,并按照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纸的科学教案大班教案推荐8篇

纸的科学教案大班教案8篇

关于纸的语言教案教案通用5篇

关于纸的语言教案教案优秀5篇

关于纸的语言教案教案推荐5篇

纸的科学教案大班教案模板6篇

纸的节奏教案8篇

爱惜纸的教案5篇

爱惜纸的教案推荐5篇

关于纸的语言教案优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241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