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7篇

作为教师应该都会有写教案的好习惯吧,借助教案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欧姆定律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7篇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忆一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学中的一条什么重要规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何写?(学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师:怎样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出本节。 板书:(第四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动一动”)

1、设计实验

(1)测量电阻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准备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板书:(一)测未知电阻rx

答: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实验原理

答: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它的电阻。 板书:r=u/i

(3)问:根据同学所说的方法,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板书:实验电路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幅电路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实验中总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前面学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如何改进?) 投影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考一考”)

师: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投影:①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植,减小误差。②保护电路

(“探一探”)

2、实验准备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板书: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2节)、电流表、待测电阻r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 (投影)

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2)设计表格 板书:设计表格

提醒:要测哪些物理量?计算什么?表格需要几列几行?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并作出评价,强调表格的规范,并让学生完善自己设计的表格。

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导学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

数值(投影完整的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

u/ v 电流

i/ a 电阻

r/ Ω 电阻平均值

r/ Ω

(3)连接实物图(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

师:请一位同学到屏幕上将电路图连成实物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是否正确,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纠正。

(4)实验注意点 板书:实验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要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2)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实验前将阻值调到最大处(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投影)

(5)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板书: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

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的示数为0、1a,0、2a,0、25a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投影

(“做一做”)

3、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地方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实验规范 准确 迅速

4、分析与讨论

实物投影学生的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议一议”)

分析:1、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仿一仿”)

小电灯也有电阻,将待测电阻r换成小电灯,仿照刚才的实验测小电灯的电阻。

注意:加在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小电灯上所标注的电压

实验时,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板书:(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汇报测小电灯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

这似乎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优点矛盾,谁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电灯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电灯越亮,灯丝的温度就越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有的几乎部首影响)

问:对于小电灯的灯丝,他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电灯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义?表格中还有必要写平均值吗?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和小电灯的电阻,并且根据所测出的实验数据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测未知电阻rx

1、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

2、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设计表格

5、实验注意点

6、实验步骤

(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到体的电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了解灯丝(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定值电阻(5 Ω、 10 Ω各1个)、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2.教师提出问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你能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吗?说明测量原理,并画出测量电路图。

二、新课学习

1.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

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如何人改变?

3.学生猜想、假设实验结果: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有多大呢?

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

5.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学生发现问题:在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不同。

6.学生知识类比迁移,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灯泡的电阻会改变?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表1

u (伏)

i (安)

r =5欧

1.5

0.3

0.6

4.5

表2

r (欧)

i (安)

u =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 u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r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 i 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 u/r 。

公式中 i、u、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 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 i∝u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 i∝u/r )。公式 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板书:i=u/r

i -电流(安) u -电压(伏) r -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 i、u 和 r 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 r = 807欧, u = 220伏。

求: i 。

解: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 220伏/807欧 =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 u=ir 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解释 r=u/i 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 u 和 i 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 r=u/i 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 i 1 、 i 2 和 i 。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 1 = i 2 = i 。〉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u )与分电压( u 1 、 u 2 )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 u 1 、 u 2 和 u 。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 u 1 + u 2 。〉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 r 1 和 r 2 ( r 3 )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 r 1 和 r 2 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 r 1 = 2欧、 r 2 =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 r 1 (2欧)和 r 2 (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 r 。

③将 r 1 和 r 3 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 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 r = r 1 + r 2 , r ′= r 1 + r 3 。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 r 1 、 r 2 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 r 1 、 r 2 ,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 。

由于 u = u 1 + u 2 ,

因此 ir = i 1 r 1 + i 2 r 2 ,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i = i 1 = i 2

所以 r = r 1 + r 2 。〉

请学生叙述 r = r 1 + r 2 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 = r 1 + r 2 。〉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 r 1 和15欧的电阻 r 2 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 r 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1: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 r 1 、 r 2 串联,所以 i = i 1 = i 2 。因 u 1 、 u 2 不知,故不能求出 i 1 或 i 2 。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 r 可由 r 1 + r 2 求出,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可求出电流i。

板书:〈例题1:

已知: u = 6伏, r 1 = 5欧, r 2 = 15欧。

求: i 。

解: r 1 和 r 2 串联,

r = r 1 + r 2 = 5欧+15欧 = 20欧。

电路中电流: i = u/r = 6伏/20欧≈0.3安。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 r 2 ,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u = u 1 + u 2 。串联的电阻 r 2 可分去一部分电压。 r 2 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 r 2 ,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 r 1 和 r 2 串联,由于: i 1 = i 2 ,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 u 1 / r 1 = u 2 / r 2 ,

整理为 u 1 / u 2 = r 1 / r 2 。〉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 u=ir ,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 i = i 1 + i 2 。〉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 r 1 =5欧和 r 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 r 1 、 r 2 并联后的总电阻 r ,并将这个阻值与 r 1 、 r 2 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 r 1 、 r 2 ; r 1 、 r 2 并联的总电阻是 r 。

根据欧姆定律:i1 = r1, i2 = r2, i = u/ r,

由于:i = i1 + i2,

因此:u/r = r 1 + u2 / r 2 。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1 = u2,

可得:1/r = 1/ r 1 + 1 / r 2 。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 r 1 = 5欧, r 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 n 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 r = r'/n 。例题1中: r ′=10千欧, n = 2,所以: r = 10千欧/2 =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 u 1 / u 2 = r 1 / r 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 1 、l 2 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 i 1 / i 2 = r 2 / r 1 。〉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课前导入知识:

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 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变化。

【注意】 确认电路变化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准确判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知识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因而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灯丝断了

c、电灯l短路 d、电阻r短路

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双选) :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

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选):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

6、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i3;(b)i1<i2<i3;

(c)i1=i2=i3(d)i1=i2>i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

(a)4∶1(b)1∶4(c)3∶4(d)4∶5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逐渐减小到0

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

灯泡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中的电流.

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1_________;a2 _________;v 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_____;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

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 a表的示数将______;v表的示数将______。

三、连图题

14、按照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题

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

(3)在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

(4)在这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_____a,rx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Ω。

五、计算题

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Ω,r2=3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

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

(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

(1)什么是电流?

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

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

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

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

(3)电流强度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毫安表示。

②表达式: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是有高电势向低电势流动,在电源外部,是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4)电流分类:

按方向分成两大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方向不变,如果直流电大小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

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

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

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教师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演示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电表的变化,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随导体的电阻有关。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分析:用控制变量法,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让其余两个量之间相关,然后结合起来分析。

保证电阻不变,调节电压,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这一方法可以类比数学中函数图象,用描点法来研究,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与数学的联系。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和 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 时,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把 换成与之不同的 ,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或者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是不同.相同电压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的倒数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称为电阻。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说明:①对于给定导体, 一定,不存在 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的关系。

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lΩ=1v/a

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个量 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

(2)大量实验表明,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

(三)小结

1、不要认为在任何导体中,电流都与电压成正比,对于非纯电阻电来讲则不然。

2、仅仅是带内阻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电阻的大小不决定于电压和电流。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

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

①改变电源的电压

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2)选择使用哪些器材?

(3)该实验应分几步,具体步骤怎样?

2、学生激烈讨论,明确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必须设法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才能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提出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变(确定应该用定值电阻而不用灯泡),研究i与u的关系;第二步,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对于第一步,改变u(用电压表测),观察i(用电流表测量),且电压的调节可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实现(阻值为r的电阻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

师生共同讨论: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比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方案要好。

3、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个人设计,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处和不足。

4、学生进一步讨论:对于第二步,要研究i与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图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电阻。要保持u不变,可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5、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需要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分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辅导。

初中欧姆定律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温故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请同学一起回忆两个实验结论。

生答:分别是当r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i正比于导体两端电压u;当u一定时,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电阻r成反比。

这两个结论是普遍的规律,当我们综合一下两个结论,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达出来就是i=u/r。这个公式就是19世纪时德国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欧姆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欧姆定律。导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即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请同学分别介绍三个字母的含义:u—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r—电阻,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i—电流,国际单位是安培,用a表示。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定律,有两条需要重点注意,分别是:

1、欧姆定律有两个变形公式:u=ir, r=u/i(不是决定式)。

2、在i=u/r表达式中的三个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导体”的“同一状态”;分别用实际电路图来感受理解。

(三)巩固提升

科学家介绍:请同学小组轮流上台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欧姆的事迹资料。

教师简单总结:欧姆是一名优秀的科学探究者。他在研究电流与电源和导线长度关系时,欧姆就自己动手设计了电流扭秤解决了电流测量的难题。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非常重要,我们用一个题目来加深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问题。

例:一段导体的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他的电流是5ma;如果在它两端加3v电压,通过他的电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但是给出了这个导体的两个状态。在计算题的计算中,要有规范的步骤:我们先要画出等效电路图,要有计算表达式,接着带入数据(单位),算得结果(单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说一说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好好理解体会欧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欧姆资料,编入班级的科学家手册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6篇

初中学生军训心得体会500字6篇

初中心得体会范文参考6篇

初中体育课标心得体会5篇

初中生军训后的心得体会8篇

初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初中英语老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

初中语文教师是述职报告5篇

初中数学老师年度工作总结6篇

初中心得体会范文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5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