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5篇

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我们要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经常性地做教学反思,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初二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5篇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篇1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能否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完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一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现述如下: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求能力。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简单的,有深奥的,幼稚的,有成熟的。如clone这个英文单词怎么读?什么叫无性繁殖?能不能克隆人?克隆人将会是什么样的?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克隆技术有没有坏

处?……以往,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查《英汉词典》、认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结果学生们查英汉词典,找出了克隆的读音,读出了克隆的含义,读出了无性繁殖的定义,也找到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四方面表现。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二、实物图片使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我们农村中学,条件相当差,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实物展台,没有教学用的课文朗读磁带,没有挂图,也没有电脑课件。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为了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上网查阅到了“克隆羊多利”的资料,并到中心学校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算有了一个小小的“道具”。运用这个图片,很好的导入了新课,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个直观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用的。图片的使用,生动直观形象。

二、网络的利用,为教学者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克隆是一项新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认真研读是弄不明白的。为了更好的弄懂弄通克隆知识,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打印出来。有《克隆时代》、《人类进行克隆的历史》、《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等。通过这些材料,我初步掌握了克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克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使教学更有了基础。要求学生会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也应该会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个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试想,教师都不会研究性学习,你如何能指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材料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克隆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有着热切的关心,对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课文中列出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几方面应用。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有着双方面的作用。用书上的话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就象核能技术的应用一样,用来建造核电站发电,就是造福人类;用来制造杀人武器的原子弹,就是造祸人类。如果克隆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可能就为害人类。有的说,克隆器官,为残疾人服务,这是造福人类。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我设计了讨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学习内容,探讨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讨论过程,基本上还可以。有的说,大熊猫是濒危动物,繁殖很不容易,运用克隆技术,可以保护国宝。有的说,如果有人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病毒,人类可就遭殃了。不足的是,学生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思想还有些紧张,放不开。使讨论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走很长很艰难的路。还要与应试教育进行抗争。单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从考试上进行真正的改革。不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只是一纸空文,一种口号,一种悲哀,一种形式。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篇2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x月13日至15日,我校进行了每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大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执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涛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教学方针,结合本课特点,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几个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出谋划策”,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通过这次听课、评课,获益匪浅。我相信,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篇3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令人生厌,无病呻吟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掩卷深思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篇4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朗读文章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谈三峡的美,谈我到过三峡后的`感受,但当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的时候,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皮毛,只能说出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味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三峡的缘故吧。如果他能到三峡看一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吧!

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课文里有赵州桥,有卢沟桥,有故宫博物院,有苏州园林,有钱塘江大潮,有西湖,学生不可能都去过,甚至我都没有全去过。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学习课文并不代表我们一定熟悉课文的材料。读书与实践是两回事,但是,如果学生长大,能有机会见识那些胜景,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向来都是注重在识记,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字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文句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答案”。其实,我认为,光靠记忆,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而文言文的衰老,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所以我尝试着让学生来给三峡进行描述,写些导游词,做些绘画,加入些诗词,做点朗诵。但矛盾又出现了,学生根本就做不了,他们写不出导游词,也画不了画,更不能在画上添加自作诗词,当然朗诵可以进行,可只有别人的,什么时候才能成自己的呢?

语文初二教学反思篇5

弹指一挥间,担任初二语文教学工作一个学期已经结束,现在静下心来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期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本期我努力做到了几点:

一、细心备课。这里备课不仅是写教案,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备课包含体现新课标、研究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研究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研究教材、查阅材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教材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比如一节课在本单元在本册书乃至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怎样?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放到这里,我都在一一思考。

二、认真上课。课堂是我们教师传授知识最直接的手段。

三尺讲台,是联系着学生的生命的。我深知:你讲什么,教什么,传授什么知识,培养怎样的能力,给予怎样的思想熏陶,给予什么价值观,学生将来都会反馈给你。现在学习,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生活。所以,我一刻不敢懈怠,因为我的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中,融合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学会学习,懂得怎样求知。

我没有求得课课精彩,但要他们课课有所收获。我一向做到课课有目标,人人明确目标,我和学生一起努力完成目标。我的课堂要求严格,学习完了,必须明白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方法指导。有了方法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针对班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基础训练,因为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连走路的方法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无从着手,语无伦次。我本学期尤其注重了记叙文和说明文答题方法解题技巧指导。甚至交给他了他们答题的思路和常用术语。事实证明,学生做这类题一旦找到了路子,下面就好走了。

四、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是学习效果的最有力的反馈。

要求按时交作业的同时,还要他们认真完成。我每次把作业分成按abc分等级,多批a级,多加鼓励。在作文批改时,力争找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婉转提出不足之处。让他们在得到肯定的氛围里生存学习。这样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

但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也发现有以下不足:

一是,基础知识被忽视。这不是难点但确实被小视的地方。拼音调号把握不准、标点符号模棱两可现象、古诗词默写错别字时时出现。以后要课课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有时语文课被过度工具化,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对语文尤其是整体阅读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把握不足。下学期的语文课努力克服这个不足。

三是,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我深信,语文应该是大语文,除了做好课外美文的指导欣赏外,应该吸纳各科知识互补。

……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多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让自己更优秀,让我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二上语文个人工作总结8篇

苏教版初二语文教案7篇

初二上语文工作计划8篇

初二上学期语文工作计划6篇

初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7篇

初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8篇

初二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8篇

初二音乐课教学计划7篇

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

初二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91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