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心得体会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5篇

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才行,为了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我们要认真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5篇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篇1

我是后浪乘风破浪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希望,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我响应党中央号召,从祖国东北部到西部边陲,志愿报名到离家万余里的新疆南疆基层乡镇工作,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在基层有着两年工作经历的学长,有几点体会分享给即将来到基层工作的你们,相信你们会在基层广阔天地遇到更好的自己。

后浪不避难,就要在信念上多补钙。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2018年7月,带着这份信念我毅然决然来到这片热土——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在这里,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见证着我的青春梦想和家国情怀。到新疆去,到南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对于刚毕业的你们,要勇于沉到基层去锻炼,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对农村和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那段岁月里,能看到善良、质朴、真实,能真正得到沉淀与锻炼,做到厚积薄发。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不仅要满足于完成当前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自己的工作习惯,学习领会各级文件精神,补足思想之钙,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鞭策自己。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所以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青春谱写生命的华章,用服务凝结群众的信任,这难道不是一颗年轻的心该有的跳动吗?

后浪不避难,就必须在能力上多升级。到了基层的岗位上,我从收发文件、整理档案干起,再到一项项具体的业务工作,我的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了提升。基层的工作很辛苦,实地走访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再把走访记录整理成册、建立各类台账,有时会忙到深夜。苦了累了的时候,我也曾想打退堂鼓,但父亲的一番话让我醒悟:“西部边陲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不苦不累,怎么体现你的价值,提升你的能力和素质,不要忘记组织对你的培养,不要忘记当初赴疆的初心,觉得累了就看看你胸前闪闪发光的徽章。”父亲的话使我坚定了信念,所以,扎根基层沃土,一定要勤奋务实,提升本领,增长才干,多在能力上升级。

后浪不避难、就必须在工作上多挑担。在基层工作的你们,难免会杂事缠身、遇到“烫手的山芋”,但这也正是锻炼本领、磨练意志的时候,这需要青年干部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解决困难。或许还会遇到挫折、挑战和考验,但同样也强化了你们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渐渐地,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最后再到解决问题都变得游刃有余。作为年轻人亦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工作的热情有所消减,在工作中善于运用所学帮助群众处理矛盾纠纷,为民做实事好事,大展拳脚,发挥作用,会换来群众一句真心的感谢,入户走访时群众满面热情为你沏上的一杯热茶,换来群众的一句赞扬和老百姓好的口碑,还会在基层这个大家庭里收获满满的亲情与友情。成长如木,根要扎得深,树才长得高,不能成为浮萍水上漂,更不能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要想长得好、长得壮,就要敢于在工作中经风雨,多挑担,深深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中间。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广大青年朋友们,趁年轻,来基层,在这里,只要我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手中有方、脚下有力,就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篇2

@准研究生 请及时查收这份读研“指南”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作为高等院校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教育一直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激发创新创造的舞台。准研究生们,你们是否读懂了总书记寄托的殷殷期望?这一份读研“指南”,请及时查收。

学好“德”字主修课,筑牢理想信念之根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说道,“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他在《之江新语》中也曾说过,“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欲成大器先要修德,研究生求学期间,首要的便是大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将崇德修身作为做人做事的第一位。要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倡导社会风气,将“德”之正气贯穿于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中。只有持续进修“德”这一堂课,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避免成为有知识没文化、有智商没情商、有才干没良知、有野心没责任的“害群之马”。

学好“才”字专业课,锤炼干事本领之臂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二十五)》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到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古有孙敬“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杨时“程门立雪”,今有湖北孝感一中“吊瓶班”、濮阳寒门学子“隔窗蹭网”、武汉小男孩“卤菜摊边写作业”,古往今来发奋读书的励志故事比比皆是。研究生阶段正值学习的黄金时期,要切实把学习作为在校期间、乃至一辈子的主业,树立理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实现的观念;要主动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勇于开拓创新;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学习知识,掌握学问,增强素质,提升能力,让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源动力,让增长才干成为青春搏击的正能量。

学好“勤”字必修课,坚守淡泊明志之净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与宁静是培育梦想的土壤,而求真与务实则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求学之路,道阻且长;若能坚持,行则将至。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永葆为国为民的初心,坚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褪去俗世的铅华,切戒浮躁,全身心投入到治学修身中。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在弦上”的忧患意识、“在路上”的进取意识和“在肩上”的责任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释放永不服输、比学赶超的激情,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落实到行动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在梦想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准研究生们,衷心祝福你们学有所获、前程似锦,实现从研究生向高层次人才的华丽“蝶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篇3

青年干部当如此“追蝉”

蝉,俗称知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古人常将它喻作高尚人格的化身,虽已入秋,但蝉鸣阵阵依旧,晋人陆云著有《寒蝉赋》:“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有节,则其信也。”评价不可谓不高。青年干部当以蝉为榜样,以昂扬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追蝉不食黍稷、只饮清露之高洁,做信仰坚定的“排头兵”。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仰问题决定人生奋斗方向和奋斗价值,它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也绝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头承诺,如果信仰不坚定,“主心骨”立不起来,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干部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提高政治站位,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慎思笃行中锤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守住“压舱石”,拧紧思想“总开关”。

追蝉下伏黄土、蛰伏蜕变之坚韧,做沉下身子的“苦行僧”。诚然青年干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有遇事不服输的干劲,但也存在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时候万不可“眼高手低”“头重脚轻”,基层离群众最近,环境最复杂,最能磨练人,年轻干部需得放下架子、耐住性子、沉下身子,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多向实践“问路”,向群众“取经”,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在生活上不惧清苦、在环境上不畏艰苦、在工作上不辞劳苦,在解决小事中磨练毅力,在着眼难事中学会思考破题招式,方能在基层“大熔炉”中练就“金刚身”。

追蝉应时而鸣、声声不息之热忱,做舍我其谁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青年,“广大青年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干部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怀揣远大理想、肩负时代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强化责任担当,厚植为民情怀,当好“主攻手”。披荆斩棘勇求索,乘风破浪万里阔,青年干部当以无私无畏的正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手挥旗帜、勇立潮头。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篇4

系好青年成长的“第一颗纽扣”

?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三)》的采访实录里,厦门大学1982级张宏樑回忆了大学期间,习近平同志与他的书信往来、探讨《资本论》学习、调研何厝村、指导社会实践和论文写作等往事。当中,习近平同志提倡和鼓励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强调做人做事要注重‘细节’”,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谆谆教诲的背后,寄托了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嘱托,又为广大青年学习实践、做人做事、干事创业提供了人生指南。

我们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是堪当时代大任的。置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初心、勇担使命,在实践中练好“学习功”、于细节中做好人和事,到艰苦环境中磨炼本领,系好青年成长的“第一颗纽扣”,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融合实践抓学习。理论和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练好“学习关”是年轻干部首要的、必须要掌握好的技能。如何用好学习这个手段,让它成为我们工作的助推器?习近平同志曾在指导青年的时候说过,“虽然你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学习不能纯粹抓学习,要融合实践抓学习。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要给学习加堂“实践课”,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坚持检验学,把学到的知识理论转化为思想行动,放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促进工作、群众满意就坚持,否则就要重新“回炉”反复检验,确保学懂弄通做实;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做结合、学以致用,才能使学习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于细节中做好人和事。做人是做事的根基,做事是做人的结果,做人做事从来都是我们的基本修为,不会做人做事的人,不可能赢得人生成就。如何做好人和事,注重细节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导青年时曾举例他在军委工作的时候,当时首长要去一个地方,他非常熟悉路、也知道怎么好走,但他仍然利用中午时间亲身去走一趟,避免修路或突发情况的发生,确保把事情办妥办扎实。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细节决定干事创业的成效。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注重细节,从细微之处做人做事、创业干事,坚决摒弃“做得差不多就行了”的工作态度,警惕和克服心气浮躁、浅尝辄止的问题,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实做细做精,努力做推动社会发展的螺丝钉、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自讨苦吃”炼本领。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欲有所作为,必经风雨见世面,在大浪大潮里锻炼成长。当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属于高学历专业性人才,知识丰富,志向高远,急切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但同时往往也面临实践经验不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不愿驻扎基层、不愿到艰苦偏远地区工作,这其实也是导致一些年轻干部眼高手低、难以成事的重要原因。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在磨练本领、增长才干的关键期,青年干部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坚持多学多干,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和考验,提高自身本领;善于抓住工作痛点难点,深入群众了解掌握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全面仔细研究分析其中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致力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断在应对风险挑战和接受险急任务中历练成长,淬炼更加牢固结实的青春羽翼,在伟大梦想征程中释放青春能量!

牢记嘱托勇担当,奉献青春展作为心得体会篇5

把青春献给这片挚爱的土地

有首诗我一直念念不忘,是艾青先生的《我爱这土地》,里面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难以忘怀。

回到百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饱受屈辱。一片凋零和衰败之中,一批青年人站了出来,他们奋不顾身、振臂高呼,使出最大力气叫醒亿万中国同胞。从那一刻起,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青年已经成为推动历史革新、时代更替的主力军、生力军,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生思想,竭尽全力改变着陈旧社会,他们肩负起五千年历史的重任,他们希冀起中华民族的共同力量。他们在《新青年》上宣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他们在橘子洲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在浙江嘉兴的红船上做出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伟大壮举。他们都是青年,他们都深深地热爱这片厚重的土地!

百年时光荏苒去,五四风雷今犹存。新思想来了,新时代来了,百年前梦寐以求的崭新中国已成为我们当代青年人奋斗的出发点。所以,我们主动担当起青年责任,无私奉献所学知识,在祖国最美丽的春天,踏入农村广阔天地,在祖国最光彩的时刻,投入乡村振兴大潮。因为,我们也深深地热爱这片厚重的土地!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最美的芳华永远在基层。我们从校园走到农村,理论知识多,实践能力差。所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村里驻扎,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一届又一届的山东钢城村官接续努力,脚踏实地。我们集中开展了“三同”教育,烈日暴晒下依旧在地里挥汗如雨,一个个白白净净的大姑娘小伙子晒成了黑黝黝的铁娃子;集中发起了“青春朗读”,你一言我一语,甭管是农技知识还是农业常识大家都能争论得不可开交;集中践行了“青春志愿”,一袋大米、一床被褥,我们让困难群众的眼里闪出了幸福的泪花。我们变了,对吃住要求随便了,但对工作要求细心了,对自我需求放松了,但对群众需求了解了。我们不再是啥也不懂的门外汉,成了货真价实的庄稼人,我们不再是爸妈眼里的“小孩子”,我们成了独当一面的“真汉子”。我们也没变,虚心好学的态度没变,敢为人先的锐气没变,吃苦耐劳的品性没变,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没有变。

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是一床电热毯。2017年冬,我们得知清泉岭村的一个老大娘腿脚不好,一到过冬就容易犯风湿病。这可把我们给急坏了,当时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大娘再冻着了,于是买好电热毯和米面油等过冬物资送到大娘家里去。老大娘看着我们送的电热毯,激动地含着眼泪,一个劲儿地让我们喝水,抓着花生就往我们手里塞,絮絮叨叨地说着感谢。那天天气很冷,但我们的心却是滚烫。老大娘的问题不大,就是缺一床可以过冬的电热毯,但如果我们不解决,她又要硬硬挨过一个冬天。将心比心,坚持用心干,真正了解百姓的诉求,把村民当成亲人,就没有大的问题,就没有难的事情。两年来我们以“青春志愿”为载体,共走访村(居)十六个,帮扶困难群众三十余户,让一床床电热毯、一桶桶花生油、一袋袋白面粉解决了老百姓一个个大问题。

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是一口热乎饭。吕守入和张玉兰老人是我们吕家峪村的贫困户,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我低着头还能碰在门槛上,我没想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竟然是吃上一口热乎饭。他俩八十多了,身材瘦小,每天饿了就糊弄着吃一口,不饿忍忍就过去了。可是他们能忍,我们村官不能忍啊!正当我和村里商量如何解决老人吃饭的问题时,咱们区的幸福食堂成立了。热饭热菜,有油有肉,按时送,花样多,让老两口终于吃上了热乎饭,老两口没想到不用自己动手能吃上热乎饭,我们村官更没想到幸福食堂让全区的困难群众都能吃上热乎饭。现在,钢城区已建立了52家幸福食堂,469人困难群众的就餐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大学生村官也都跑到食堂里亲自掌勺,为困难群众盛上一碗碗既暖肚子又暖人心的热乎饭。

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是一张计划书。刚到吕家峪村时,这还是个没脱贫的市级贫困村。村里一没产业、二没收入,关键是连条像样的生产路都没有。没有想法就没有动力,没有计划就没法改变。于是我和村里起草了一张计划书,修路筑堤、粉刷墙面、建设幸福院、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发展中草药种植等等,一口气列了二十多项工作。我们齐心协力,加班加点,积极争取,眼看着计划书上的目标都变成了现实。粉刷墙面30000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26000平方米,新修生产路2条,拉呱大院、标准化卫生室相继建成使用……这份计划书成了任务书,贫困村走上了致富路。不光我们,在政策扶持下,在大学生村官努力下,全区6个省级贫困村、6个市级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15家扶贫车间建成投产,宝葫芦加工、艾草种植、树莓销售逐渐铺开,古法榨油、特色养殖、服装加工也取得市场,贫困户有了收入,贫困村有了产业,我们大学生村官有了更大的干劲和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大学生村官正是这样做的,我们努力成长与人民同根,我们整装出发与乡村同行,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把青春献给这片挚爱的土地吧,闪耀着自己的一点光,将伟大复兴中国梦照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忠诚干净敢担当心得体会7篇

观美术展心得体会精选8篇

津彩青春心得体会精选7篇

谈使命担当心得体会6篇

奋斗的青春心得体会6篇

津彩青春心得体会优质6篇

津彩青春心得体会优秀8篇

担当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

奋斗的青春心得体会模板8篇

津彩青春心得体会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348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