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交流,从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生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先生读后感篇1
现在我读二年级了,妈妈叫我每天写作文,我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真的感觉好烦、好枯燥。正在这时,妈妈向我推荐了由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我满怀期待地读起这本书来,希望它能把我从枯燥救出来。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鲍雷伊的`写作成长经历:先第一次写信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且还有错别字。后来,文章越写越长,从感觉没事好写,到不太讨厌写信,再到喜欢上写作,真是太神奇了。尽管他在写信时,语言很通俗,像聊天讲话一样,但展示出了鲍雷伊的真实想法。到最后,他写了一篇题目是《卡车上的一天》的文章,居然还获得年度小作家征文比赛荣誉入围奖。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淡淡的忧伤。鲍雷伊的爸爸和妈妈最终没有在一起,让我感觉很遗憾。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管这个家,很辛苦。对鲍雷伊来说,父亲的关爱是那么少,只是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中,点点记忆在他印象中是那么深刻、那么难忘。我感觉有点心酸,多么希望他能像我一样有一个完整而又温馨的家,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更让我觉得凡事贵在坚持。书中的鲍雷伊几年如一日,天天坚持写,终于有所收获。我想,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写文章并不这么可怕,只要天天坚持,写出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了。我也要学会坚持!
先生读后感篇2
在发这本书的前几天,李老师就让我们借书看。会是什么书呢?是《苹果树上的外婆》还是《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可发下来了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是《亲爱的汉修先生》!我看过许多书,可我唯一不喜欢日记或作文类的书。
为了李老师的作业,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去看,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这不但是日记,而且是鲍雷伊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不爱写日记到写日记成为一个习惯。鲍雷伊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息心教导,爸爸的精神支柱,校工对他的帮助还有汉修先生一直教他怎样写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鲍雷伊给午餐盒做报警器:他的午餐总被别人偷吃,然后他就想设一个警报器,他在图书馆中借了几本有关电力的书,终于做出了一个警报器。这个警报器你只要打开午餐盒的盖子,它就会响。可一上午都没有响,会不会是坏了?鲍雷伊想。吃午餐时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午餐盒,结果铃声响了,大家都看着他。下课后还有人找他做报警器呢!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作文书。
先生读后感篇3
文章的开头,提到了一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之形象,先生用词看似轻松幽默,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跃然纸上。其中便有这样的描写:“成群结队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先生虽没有具体描写这群留学生的颓废生活,然寥寥数语,这些所谓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已可见一斑。须知,当时能到日本留学的人多是国内的精英,某种程度上是当时中国的希望,本应是在日本学成回国后报效国家的一个群体。然而当时鲁迅先生所见的并非一群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怎不让他失望。
到仙台医科学校求学时,在课堂里看时事电影,所目睹的情形便只能用痛心来形容了。鲁迅先生写道“但是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于此,国民的麻木不仁留给先生的怕只有痛心疾首了。
弃医从文的选择
在文章中先生说到目睹上述情形后“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先生虽没有在该文中直抒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我们从其后来写的的文章及其经历来看,应能知当时先生是觉得与其学医去拯救身体羸弱的国民,不如用文艺来唤醒麻木的民众,要不然国民身体纵使强健,也不过是培养了一批麻木无聊的看客。
寻找医治社会的良方
鲁迅先生在文中结尾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看在灯光中瞥见他(指藤野先生)黑瘦的面相貌时,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来”可见鲁迅先生是想用他的笔,用他的思想来唤醒民众,振奋国民的精神,通过提升国民的素质,最终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文章的背景时间应是清末,而先生写作此文的时间已是民国,相隔二十年左右,但中国仍然积贫积弱,无大的改观,先生知道其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但总要有人首先起来呐喊疾呼,最终通过良好健全的国民教育、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开启民智,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才能达成强国富民的心愿。
与之相呼应,四年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就提及我们的第一要著在于改变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所以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纵观其一生,鲁迅先生为实现文艺救国的心愿,身体力行,著作颇丰: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花边文学》、《华盖集》等。中国少了一个医生,却多了一名文化巨匠,而这一转变背后的因由均能在《藤野先生》一文得到解读,所以要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该文不可不读,先生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在此文中也展现无疑,这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均应承继的精神财富。
先生读后感篇4
?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是以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安排故事,非常别致,作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叙述角度,几条线并行又相互关联,阅读时也会因鲍雷伊告诉作家他买的是二手书和他随心所欲的落款而发笑。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本书其实就是告诉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写成故事。
仔细读过就会发现,汉修先生是让鲍雷伊通过自我介绍、外貌描写、家人介绍、你的朋友、喜欢的老师、自己的家乡、动物书写、上学趣事、心事表达、愿望梦想等来记录生活或是与人交流的。也告诉我们要多听、多写、多思考、写自己的东西不要模仿别人。
读了这本书学生更容易理解,世界上最简单、最好的写作方法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写有趣的东西;写好玩的东西;写让读者笑起来的东西。
鲍雷伊到新学校后烦恼的事儿有点多,比如没有朋友,自己的午餐总是被偷,每天出门太早需要非常慢的走到学校等待进入校园,还有爸爸不经常给自己打电话,让他的心情有点低落。
因为午餐被偷而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在午餐盒上写假名,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用爸爸寄给他买打印机的钱买了电池等物品自己制作了“午餐盒报警器”,他不断尝试也听取了妈妈的建议终于制作成功,因为他的发明让他在同学中成了“英雄”,也收获了新朋友。
当他自己打开餐盒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引来了校长和其他老师后,他庆幸那天没人偷他的餐盒,因为他们还要在一个学校上学。鲍雷伊从一个浮躁、抱怨的孩子成长成为一个体贴、善良、有爱心还有智慧的孩子了。
昨天听马玲老师讲《夏洛的网》时她说:在书中、故事中变化的那个就是主角。鲍雷伊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哪个学校都是最多的,他们也会有许多的喜怒哀乐,如何让他们接受生活中所有烦恼而不要自暴自弃,除了老师、家长要成为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之外,还要教给他们如何正常宣泄自己的愤怒。
就像今天听《正面管教》时,老师和班里一个特别易怒的学生约定,想发脾气时就离开教室到操场走走,慢慢地,这个孩子出去的频率越来越低。同时,阅读的力量也是巨大的,通过阅读让他们懂得遇到事情抱怨、自怜自艾是没有用的,就像《手斧男孩》中布莱恩想起勃彼奇的话:“抛开杂念,争取主动,你就是你自己最有价值的财富。不要忘了这一点,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可以寻找很多关于成长的童书推荐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共读、讨论,潜移默化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先生读后感篇5
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
这本书的【雷伊】是一个不爱写日记的男孩,于是他在2年级时看了一本书,然后就跟汉修先生写信联系。
到了6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有一次,在信中雷伊说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的不适应和他内心的孤独。通过与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和理解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父母的关爱。
读了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做人不但要学会如何面对学习,还要学会怎样和父母相处。
先生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教师和朋友的记忆。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述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教师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切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龙舌兰”作铺的,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能够看出鲁迅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萂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迅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并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能够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能够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的情操和那无谓的革命精神。
先生读后感篇7
在读完《藤野先生》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对鲁迅先生无限吹捧,更多的是对现在社会上种.种现象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在本应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中,那大多数学生,用着国家免费提供的桌椅.书本.甚至免费的住宿,每天念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校规班规背得滚瓜烂熟,背地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吃喝玩乐,攀比成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生成群结队,以打架为乐。甚至将谈恋爱常挂于嘴边,拿出来炫耀。
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一心为未来奋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结下莫多的真挚朋友,收获最纯真的友谊。
十五六岁的年纪,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轻松的时代,是一个人展望未来,目空一切,不断攀爬的时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明天会挨打而担忧,为了失恋而痛苦,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美丽富有而惆怅。那是他们本不该有的。
想一想鲁迅先生当初为了中华民族毅然弃医从文的壮举,想一想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他们做着不同的事,却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将青春年华送给了祖国母亲!
同学们,醒醒吧,当你们学习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时,请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用一生换来的美好生活中成长,却做着这样那样的龌龊事,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吗?
当初,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众多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从未有一个人喊过苦,说过累。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畏惧,纵使知道前面危险重重,纵使自己有机会可以逃掉且毫发无损,但没有人那样做。即使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愿意用鲜血去唤醒中国。
为什麽?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一颗爱国心。
我相信,无论同学们平日多么放荡,在在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处最美的地方,那里装着一颗心,一颗爱国心。给你也给我一个机会,给你也给我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为了祖国的明天,请放下那些本不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辈为中国铺好了道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蓝观后感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