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自身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思想碰撞和启发,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涵和意义,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阅读和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和读后感篇1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快餐式消化知识已经成了接受知识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作者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目录,浏览下来,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导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目录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确实有点难理解。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目录,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目录,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目录从而思考之前的内容,在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成人,或者说,是并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刚读这本书的我,看目录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兴趣。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我想之所以一开始读目录时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为,我读目录时,就没有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内容?我与它仅仅是书本和读者的关系?读到这里,不经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让书本教导我们。
作者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这就是低年级孩子的水平,同时所收获到的知识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比如说看娱乐杂志、广告之类的。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方法了。
我经常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无论作为教者还是读者的我,都应主动阅读,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阅读和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看了著名的革命小说《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其中第三章让我感触良多。
第三章讲的是重庆共产党员成岗的一段革命故事。他从一位普通的工厂管理员做起,把工人团结起来,让他们有了钱支撑起生活。经过一番风雨和一次又一次的岗位调动,成岗总于成了一位出色的党员,并担任了《挺进报》的印刷员。
读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成岗坚持不懈,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动岗位,但又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不管是与党失去了联系还是被特务抓走,他都是牢记党的纪律,坚持不懈地为党做事。他们这样无怨无悔地忘我牺牲是为什么呢?我深深思考着,突然想到烈士们豪壮的诗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这牢底坐穿”、“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换来了新中国!
我要以《红岩》中的烈士们为榜样,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和读后感篇3
第一次翻开《简·爱》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候学校没有图书馆,想看点什么书,就只能找同学借,要么自己买,也就是那个时间买了不少书,大学后每次想看点什么就去图书馆,因为有时间限定,每次只能草草看过。自己买的就不一样了,可以有时间精读细读。《简爱》是我最早买的一本书,也是读的时间最长最用心的一本。从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男女平等,关于爱情。
而在这部小说中主要表现是男女在爱情上的平等地位。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身世平凡无奇,而男主人公刚开始是个贵族,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高富帅,就身份而言两人完全不是同一层级的,就像灰姑娘与王子,当王子与公主相爱,我们永远只会羡慕灰姑娘的幸运,看一个最下层的普通姑娘,被英俊、智慧、多金的王子看上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就像中了巨额彩票一样,灰姑娘睡梦中也是笑着的吧。也有人会鄙夷王子的眼光,明明有那么多和他身份、地位、容貌相匹配的女孩儿,为什么他却挑中了平凡的灰姑娘。那又有谁会说,其实王子才是那个应该感激上天赐予他幸福的人,幸好他遇到的是善良淳朴的灰姑娘,要是令他倾心的是灰姑娘的那两个外表美丽高贵却内心歹毒的姐姐,那么他就要向上天祈祷,他们的那些隐于表皮下的罪恶手段不会用到他的身上。
简·爱和罗切斯特起初的相爱,就像世人所理解的灰姑娘似的完全不登对的恋爱模式。而简又岂是一般的灰姑娘,就如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说的,简的外貌是矮小丑陋的,但她却能和别人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的女郎相媲美。真的是这样,她虽然只是一个出生贫苦的孤儿和一个家庭女教师,但她却有着自己内心高尚的道德与追求。就如她对爱情的态度,要求男女平等,坚决扞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当她明白了对罗切斯特的感情是爱时,她大胆地爱上了他,并没有顾及什么身份与地位的差异,只是凭着内心的感觉走,爱了就爱了。但她的理智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当两人之间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阻隔时,她还是毅然地抽身,这就体现在当两人已经踏上了婚姻的殿堂时,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她断然的离开了。并且对罗切斯特说出了,这样一段经典且耐人寻味的话“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您难以离开我,就象此刻我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灵魂同您的灵魂在对话,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是的,如此平等!”当简得知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变残,失去妻子之时,她却回来,找到了他并主动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因为这时的他们不仅在灵魂上平等了,身份地位上也相差无几。虽然,这不是简所期待的,但他们最后的在一起,既融合了世俗的眼光,也符合了他们内心的要求。
人们常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缺失爱情的人生是永远也无法完美的,当然这无关乎爱情的圆满不圆满。不同的人关于爱情有着他们各自的看法,而我对于爱情的见解,基本来源于夏洛蒂的这部《简·爱》。大部分人都未经历过所谓的刻骨铭心似的爱情,就我看来,很多恋人都仅仅停留在对对方的喜欢或是好感,一时的心动,互诉衷肠,然后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但这不是真的爱情,因为这种种感觉绝大多数不会维持恒久。各自的方方面面,会在时间的刷洗下逐步显露在对方面前,这些有优点,当然也有缺陷。人是追求美的生物,对美的事物,我们会欣赏,有能力时也会尽可能占有,而对于不足,往往是敬而远之。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包容你的缺点,只有这样的人,对你有所求,想要从你这得到些什么;还有就是无私爱你的人,这就是那些真心爱你的人,有父母或许还有真心爱你的人。
罗切斯特对简的爱开始有点自私,因为有些事对简没有坦白,比如他把自己已婚并拥有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妻子的事掩盖了,如果不是他妻子的弟弟公布了这件事,简可能会被蒙蔽很久,然后就这样成了他的妻子。真正相爱的两人,会在对方面前勇敢地坦白对方理所应当知道的一切,然后是会在包容对方缺陷同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两人相处,本就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有些情侣总会为了些小问题争吵不休,然后分分合合,虽然说没有问题的感情是不存在,但矛盾发生后,总是把分手长提嘴边的,这本身就是对这份感情的不负责,这绝对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爱情。真爱,一个人一生能遇到几回,茫茫人海,谁才是你的另一半呢?就算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感情,那么最后又真的能毫无阻碍肯定确定的在一起吗?真的爱人能轻易说分手吗?
其实我也不太赞成简在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室后,过于坚决的态度,难道这之后就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吗?简是潇洒的走了,内心即使有了苦痛,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将这摊乱麻扔给了罗切斯特。男女主人公最后是真的走到了一起,故事结局也是幸福的隐喻,那场火灾夺走的只是罗切斯特部分身体的健康,如果是他的整个生命呢?这样下去结局还会是圆满的吗?生命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可知,可能前一秒还活生生在你身边的人,下一刻可能就去了另一个,你永远也无法知晓的世界。我只想说,珍惜这一份难得的感情,更珍视那个给你这样感情的人,不要轻易说放弃,说分手,这么大的世界,独独让我们遇见并且相知,然后相爱,是多么的不容易,不管结局怎么,拥有时,就要学会拥有的态度。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喜欢是一个人的事,爱才是两个人事。两人相爱,在某些方面一定得达到某种平衡,是两个灵魂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慕;而不是两人的家世,外表的相契合。爱需要摆在对等的位置,真正相爱的两人,双方付出的爱应该是相当的,就像天平的两边,一重一轻是永远也无法达到平衡的,爱情要正常发展,而不是畸形的对立,平衡的爱情天平才有可能维持恒久。
阅读和读后感篇4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武进图书馆看书,我读到了《论语》这本书。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时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中有几句印象最深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和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我们要在课后或回家以后复习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通过复习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会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以后我要天天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谈到学习,小朋友们只认为向老师学、向书本学,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就非常有限。其实只要我们用心,随时随地都能学到东西,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都大为增加,就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引以为鉴,以利于自己改正。”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或同学之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写的真好,我们要好好读读。
学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生无尽的思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最珍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受益匪浅。
阅读和读后感篇5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们今天继续第一篇的内容:了解书中每个部分的意义及它们是如何连接起来的,以及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整体主题之间的关联,下面请看第三篇、第四篇、附录(一、二)、索引的介绍:
如何阅读一本目录层次的思维导图?
一、第二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
1、内容:介绍了分析阅读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程序目标、前期准备、运用方法、使用步骤、注意事项
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承接第一篇总论对“分析阅读”进行了具体介绍
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中最重要的一项方法论,也是本书作者着重笔墨向大家推荐的一种阅读方法
二、第三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
1、内容:介绍如何将分析阅读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即在各类书籍中的应用)
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是第二篇内容“分析阅读”的如何进行使用的方法论和实践论,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书籍中运用“分析阅读”
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中最有效的实践方法的介绍
三、第四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
1、内容:介绍了“主题阅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
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对之前三种阅读层次一种归纳总结,进而引申出一种难度最大但效果最好的阅读方式“主题阅读”
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法的普及与传授
四、第附录、索引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
1、内容:提供了强化以上几种阅读层次的练习题(不含主题阅读),提供了作者认为是我们需要去阅读的“经典书单”,并做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索引简介
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对本书三种阅读层次的做了一次结合练习题的整体复盘(除主题阅读之外),并为我们指明了伟大作品---作者的书单
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的的实践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深化,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将作者的理论变成指引我们行动的方法
阅读和读后感篇6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上画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满着梦想,洋溢着快乐,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没有高尔基那么贫苦,甚至不及他的百万分之一,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不孝顺父母呢?
我读了《童年》这一本书之后,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才深知,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被父母宠着,惯着,千依百顺,唯我独尊,没有受一点委屈和痛苦,还整天怨天尤人,做一点事情就叫苦叫累。无论父母如何用心良苦,我们都不知道,不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童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阅读和读后感篇7
在这个假期,我又重读了了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名字叫《西游记》。以前我读过这本书,可我依然对这本书感兴趣,百读不厌。而且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以前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他会翻筋斗云,他武艺高强,他嫉恶如仇。我还喜欢沙和尚,他敦厚老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我最不喜欢猪八戒,他好吃懒做,胆小如鼠,禁不住诱惑。我也不太喜欢唐僧,一看到他就让我想起学校里的老师,每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这次重读《西游记》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有点理解唐僧的举动了。唐僧本就是一个虔诚的和尚,他自律,有坚定的信仰,可无奈收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徒弟。作为师父的他,徒儿有毛病不能不管,可他又确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除了言传身教,只有不停地唠叨。大概他也坚信滴水石穿的道理,也正是这一路的奔波加上一路的唠叨,让顽皮骄傲的石猴,好吃懒做的八戒,终于坚持到达西天求得正果。
重读《西游记》让我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唐僧只有三个徒弟就让他伤透脑筋,我们的老师每天面对三十几个学生该是怎样的不易。都说八十一难多么的难,我们的老师一学期不知要解多少危难,学习上的,身体上的,师生关系上的,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各种问题。唐僧不好做,老师更难当。以后,我想我该好好学习,少犯错误,让老师轻松些。
名著就是名著,让人百读不厌。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