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表达对书籍中情感共鸣的感受,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情节的思考,它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读后感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读后感篇1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深入领会这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精彩论述。
尤其是第七十五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读后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他们崇拜他的老师,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会让他兴奋不已——“我多棒”;老师一个爱抚的动作会让他骄傲自豪——“老师最喜欢我”;甚至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也会让他专心去上好这节课,这些老师与学生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他们懂得如何去呵护这些幼嫩的心灵。但是,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会让学生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不行,是班里最差的学生:“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个毫无用处的人。”因而,对儿童的性格也产生悲剧的影响,儿童会“粗暴、甚至逃避,说谎话。”
作为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儿童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而是包括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做一个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教育界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计其数,但也不乏有人没有做到,他们对学生的不足冷言相讥,对他们的成长漠不关心,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
苏霍姆林斯基还送给了每位教育工作这一个教育秘诀,那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我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天天有进步的喜悦。”这种喜悦伴随儿童成长,他会更加尊重、信任老师,会把他所有的欢喜、烦恼都告诉你,所以,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上司,或把学生看成是被管的对象,现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吗?作为老师、长者、智者我们要全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亲近他们。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他们成长为有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体会到,老师越是尊重他、信任他,他学习劲头越大,自信心越强,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师读后感篇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所以利用假期读了一些书籍,以丰厚我的知识储备。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我谈谈感受较深的几点。
一、教师要有静气。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
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 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
是呀,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教师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里面写了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这里,就让我介绍一下安利柯的朋友们吧!
他的朋友卡隆是一个“热心肠”。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孩把买笔记本的钱弄丢了,就用自己的钱帮他买。妈妈过生日,他花了三天时间,努力写了一封八页长的祝福,还在旁边画了很多漂亮的图画。卡隆孝敬父母、帮助弱小,挺令人喜欢。
科列帝很勤劳,经常帮父母干活。他帮父亲运木柴,有人把木柴交给他,他就接过来,搬到店里去。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虽然很累,但一直不放下手中的活。跟科列帝相比,我学习的环境要好多了,可他的勤奋让我好感动。
华梯尼爱炫耀,但很善良。有一次,他戴着海狸皮帽子,还有一块金表,非常漂亮。他向一个男孩吹牛,却发现对方是个盲人。他难过了好久呢!我不学他爱炫耀的缺点,但知错能改可是很不错的优点呵。
德皮西令人佩服,他每次考试都拿第一,领一等奖。他什么都好,真是最棒的'!无论学什么,德皮西都一学就会。但他并没有骄傲,与同学之间很融洽。我也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平时多微笑。
波列科西也是安利柯的朋友。他的爸爸总喝酒,回家无缘无故打他。他却从来不对外人说。有一次,老师发现他的本子被烧掉了一大半。但是,波列科西学习很用功,还得了二等奖。最后,他爸爸也被感动了。波列科西真不容易,跟他相比,我真太幸福了。我更应好好学习,在新学期取得新的进步。
教师读后感篇4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一辑的第七篇《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爱》中,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文笔,只是以平淡、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方老师对待一个个性特别孩子的教育故事,小班读后感。我看了以后,深有同感。
记得去年我带的小班中,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每天入园时,总会在大门口发脾气不肯自己走进来,非要老师上前去拉他。到活动室后,他就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不管老师怎么哄,他就是不理不睬。于是老师就随他去了,想等他的脾气发完。只是到后来,他会匍匐到地上,眼泪鼻涕流一身,甚至连小便也拉在身上,最后只好请家长接回家。后来多次跟家长沟通教育也无济于事。后来,无意间的一件小事发现他原来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于是,我们就抓住他的这个心理,不时地用鼓励的语言表扬他,并且时常地做一些关爱的动作,如:摸摸他的头,牵一下他的小手等。渐渐地,他的脾气不见了。第二学期的一天,他拿了一大袋水果来园,我问他:“这些水果是给小朋友吃吗?”他摇了摇头说:“是给你吃的。”我听了深受感动。
常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认为:孩子的“非正常”表现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她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过程中,当孩子哭泣、不合作、发脾气、不讲道理时,老师就会感到沮丧、气恼、烦躁等,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更加恶劣,常常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其实,这样只能使孩子变得更加恐惧不安,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隐藏得更深、更持久。因此,我们需要用理智与冷静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多地去理解、宽容与等待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坚持倾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不妨少一份指责,多一些扪心自问:“爱孩子,我真的准备好了吗?“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
教师读后感篇5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教师读后感篇6
今年的“三八节”,学校领导别出心裁地送给我们每位教师一份独特的礼物——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刚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大概又是在教我们如何无私奉献吧。可当我不经意地翻开一看,立刻被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书中的话语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光,带给我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洗涤。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说实话,我很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近几年我们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反思、去沉淀呢?可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一路的风景。
所以,即使我们再忙碌,每天也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而阅读,可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滋润。而且还要像陶老师提倡的那样,我们要“取法乎上”的阅读,这样才可以一当十,拓宽生命的维度。书中说:“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教师,往往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在关注教材和教参的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在教学中,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上下纵横,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我想,这即是所谓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终生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专业修养,就像陶老师说的:“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己每天幸福快乐了,才能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也影响着自己的整个人生是否幸福快乐。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