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研报告,我们必须要根据领导的要求,制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是调研事情的文字记录,是推行一项举措的书面借鉴,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1
村级财务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更是农村诸多矛盾的焦点,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2009年以来,嘉禾县通过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村账乡镇代理服务”,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坦坪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的管理,笔者对该镇23个行政村的村级财务进行了调研,采取与村支委、村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座谈的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征求他们对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坦坪镇辖23个行政村,辖区人口5。5万人,是嘉禾县人口第二大镇。该镇实施村账乡镇代理服务以后,村级财务就以委托代理的形式由村账镇代理中心负责管理核算,乡镇财政所所长、经管站站长兼任“村账代理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村级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取消了会计,只设报账联络员1名,并对村级财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实行村账镇代理服务的基本情况
坦坪镇实行村账镇代理服务以来,全镇23个村均已实行了“村财民理镇监管”的代理管理模式,所有的收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业务全部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已代理各项资金达2600多万元。
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报账程序。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可章循、有规可依。该镇结合县财政局出台的《嘉禾县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嘉禾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嘉禾县村财乡管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坦坪镇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做到了规范操作。各村到村账乡镇代理服务中心报账的程序分为三步:第一步,严格实行审批制度。村级发生经济业务,应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并注明用途和事由,经办人和审核人签字后,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对不符合支出规定的凭证,由村报账联络员退还经办人,对合规合法的原始凭证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核实签字并盖村务监督委员公章,再由村委会主任审批签字后,交镇驻村干部审核签字,方可办理报销手续,数额超过5000元以上的大额资金还要交镇纪委书记审核签字。第二步,村报账联络员将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汇总,报送到村账镇代理服务中心。第三步,村账镇代理服务中心对原始凭证逐笔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各项报表,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抓好财务公开,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公开是化解干群矛盾的重要手段。在村级财务公开中各村主要采取会议、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形式必须按照《嘉禾县村级财务公开公示表>的格式和内容,在村务公开栏和《郴州农经网》廉政直通车平台同时公布。同时,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建立村级财务报表上报制度。镇“村账乡镇代理服务中心”要按季分村编制财务报表,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和县农经局报送。
三是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在调研中发现做得较好的村是瑶冲、托山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般都是由3至5人组成,他们之间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一个记账,一个管章,村支部书记负责审核签字,并且做到每月与村报账员核对一次账目。
(二)实行村账镇代理服务取得的成效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村级财务实行代理,通过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科学记账,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村级不必要的支出。通过规范村财账监管行为,撤销原村会计,设置村报账联络员,这就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对农村会计的直接干预和控制,既增强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又杜绝了村干乱支出乱花钱的现象,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通过实行村账业务电算化管理,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从而为村务公开提供了真实依据。
二是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过去村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村务公开存在失真的问题,由村级财务不清白引起的村干部村民关系紧张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实施村账镇代理服务制度之后,有效保证了村账管理的质量,通过公示收支明细,进一步促使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化,真正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同时也维护了村干部的清白。避免了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干群矛盾,理顺了工作关系,改变了过去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白条入账”的现象。
三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有效遏止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实行集中监管后,避免了村支书、村主任暗箱操作,无权可争、无利可夺,减少了村干部之间的磨擦,两委班子互相信任,团结干事,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级财务由镇代理中心集中管理后,改变了之前村级开支由村支书、主任一人做主的情况,村里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置于镇代理中心会计制度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村里开支必须由村支书、村主任和村监委主任三方审核会签盖章后才能生效,否则镇代理中心不予受理,村务开支实现了多方监督、公开透明,这就从源头上铲除了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的土壤,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促进了村级组织的团结协作。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坦坪镇村级财务管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村级财务报账联络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工作质量不高。该镇23个村,23个报账员,具有大专学历的3人,高中的8人,初中的12人。年龄50岁以上的10人,40—49岁的8人,30—39岁的5人。在性别上,男性的19人,女性的4人,其中村委会副主任兼职的2人,村文书兼职的6人,计生专干兼职的4人。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村级报账联络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随意指定,并且都是身兼多职人员,缺乏规范性操作行为。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报账联络员也跟着换届,财务收支也没有进行妥善的移交。另一方面,部分村财务人员虽然都具有初高中文化学历,但业务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该镇虽然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部分村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核算简单的问题,白条报账、不及时记账、结账、对账,导致科目漏记、重记、账实不符的问题较为突出。财务公开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内容。从调研的情况看:一是公开不及时;二是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完整;三是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发展事业举步维艰。全镇2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基本上都是属于空壳村,仅有潭湾村办了个沙场,西车村办了个砖厂,现处于破产的边缘,村级运转仅靠一点微薄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发展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债务沉重,通过“三资”清理工作,全镇23个村共清理债务800多万元,化债后仍遗留债务100多万元。同时为经济发展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又新举债500多万元,其中有一个村因新建村部而负债40万元。沉重的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几点建议
村级财务管理是在不改变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由乡镇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在银行开户、统一收入票据、统一会计帐簿、统一核算方法代替村里规范管理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实行代理制,以村财民主理财小组的模式,得到了广大村干和群众的认可,他们普遍认为,村级财务实行委托代理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要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报账联络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对村报账联络员的培训,建议由县财政局定期举办村账业务培训班,并将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纳入培训范围,从而强化民主理财意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二)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为确保村级财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建议进一步出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按照财务管理要求,切实建立起审计监督制度,建议由纪委牵头,对账务进行定期审计,杜绝乱支乱用、白条报支等情况发生。对虚报冒领、白条抵支、坐收坐支、违规操作等违反财务管理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及时坚决实施惩戒。
(三)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把握村级经济的薄弱环节,加强村级产业引导。不断提高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总结出各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优势与薄弱地带,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促进以优势弥补不足的良性循环。镇政府和各村支两委要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产业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精准的帮扶。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2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局三支部就宁都县黄石镇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访谈调研。
一、基本情况
黄石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西南部,共有15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镇总人口约10700余户,劳动力约21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7700余人,计2494户。
黄石镇面积78.8平方公里,丘陵面积50000余亩,耕地面积19000余亩,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农作物中以水稻、花生、红薯、脐橙、桑蚕为主,是“宁都黄鸡”的发源地。矿产以萤石矿、高岭土资源为主。梅、琴两江交汇形成贡江。镇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多以劳务输出为主,目前,镇外出打工人数约18000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5%。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时间紧凑,适逢新春佳节,难以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联系,依托《黄石镇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黄石镇产业发展规划图》等资料,在认真研读基础上,多采取与村民沟通交流为主,其它官方资料和素材难以搜集,信息碎片化居多,难以形成客观的结论。
三、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根据镇现有产业基础、人文自然资源和群众需求,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水利扶贫、浓醇电网扶贫、卫生扶贫和搬迁移民扶贫等精准措施,并形成三个着力点:
1、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着力发展以蔬菜、脐橙、油茶,烟叶为主导的种植业,以牛、羊、三黄鸡为主导的养殖业。
2、突出特色,常抓不懈,实施就业扶贫。着力实现贫困户劳动力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3、坚持规划,精心打造,实施旅游扶贫。着力打造“古色、绿色、江色”乡村一日游,带动贫困户参与。
四、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但与村民的交流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环节:
1、扶贫配套方案缺位。“古色、绿色、江色”的乡村一日游旅项目。受交通制约较大,目前乡村公路狭窄,春节日期间多次、多点、多路段发生堵车。
此外,与旅游配套产业滞后,目前缺乏与餐饮业(如农家乐)、种植业(果蔬采摘)对接和互动。
2、方案后续跟进缺位。如发展养殖业,政府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但缺乏有效组织,补助发放农户,大多都没有用到养殖业上,改做它用,补助资金效用没有体现。
此外,如烟草种植,需要的资金、技术等配套,还有产品的后期初加工、销 售等,如果没有后续的跟进措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3、劳动力成关键问题。黄石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多以劳务输出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与儿童留守,成为扶贫产业实施关键。老人思想保守,新技术等接受慢,劳动能力日益丧失,产业实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五、建议
1、统筹城乡治理。
一是要依托城镇,扶贫项目应对接城镇需求、城镇市场,依托城市助力乡村脱贫;
二是要加强城镇治理,缓冲对农村的压力和冲击,尤其是拖欠工资,工伤医疗保障等领域。从现状来看,乡村资源单项流动明显,社会的财富、知识、人才很少流向农村,更多的是从农村获取资源,如土地。但社会不良的触角,诸如政府拖欠工程款项,信仰危机导致的价值观混乱,总是最后落脚于农村贫困家庭,在社会缺乏救济手段的今天,种.种悲剧往往最后是以农村贫困人口返贫,或者加重贫困为收场。
2、精准扶贫和产业引导需要政府更多作为:
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是防止循环致贫的根本,老人忙于农活,监护能力受到影响,疏于监管,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社保等。与城市一样,农村老龄化矛盾逐步显现,体弱多病,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三是产业引导是根本。产业引导需要政府的主导,尤其是在人才培育、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产业规模、产业的差位等方面,单纯的政府补助、零敲碎打难成气候。
3、深化调研也是精准扶贫的助力。党员干部对家乡感情深厚,而且不少党员干部的亲朋好友依然留守乡村,开展调研,寻求脱贫对策,帮助乡村脱贫,或者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的动力,也是他们的荣幸。但适逢新春佳节,时间紧凑,素材多以见闻等碎片化的为多,难免影响实效。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3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4
5月中旬,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市农办会同市农林局、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在去年年底调查10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另外10乡镇街道和37个不同区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和不同发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个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群众能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推陈出新,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近五年来,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苦苦扮演着“一级政府”的角色。
1.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体制来看,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不在政府地财政预算之内,无固定的运作经费来源。从调查情况来看,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对确保村里工作人员思想稳定、提高工作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安全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有钱办事”的重要来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合作医疗和各类创建等项目,虽然上级有部份的配套资金,但杯水车薪,还要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开支,确保了村级组织的运作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3.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税费改革后,农户农业生产支出越来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费用,但进行
必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必须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来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万元左右,从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生产。
4.村级集体经济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如xx村、xx村等集体经济强村,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从2006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共列入xx个村社),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xx万元,与2005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所有者权益xx万元,比2005年的xx万元相比,增长xx%,扭转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下降的局面。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xx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按村组分,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全市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个,占村总数的33.81%,比2004年多1个,连续二年出现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减少的现象。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①村级经营收入9267万元,占总收入的43.22%;
②发包及上交收入3791万元,占17.68%;
③村投资收益445万元,占2.08%;
④其他经济收入7937万元,占37.02%。
另外,各级的补助收入7250万元,未计入总收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集体经济总体上体现出北强南弱、近郊村优于远郊村、平原优于山区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比较突出。50万元以下的村社132个,占总村数的46.975%,50-100万元的村社数60个,占21.35%;100万元以上的村数89个,占31.67%。如,xx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费)达1588余万元,而xx村、xxx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元。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2006年各种财政配套补助xx万元,村社均xx万元,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钢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钢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另外,部份农民群众集体意识不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拖欠、拒交应交费用的现象滋生,无疑又给村级组织增添了不该有的负担。
5.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村级组织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关的物权回报。如,在农村饮用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费用,都要由村级组织负担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权和收益由水、电等相关部门所有,无形之中使村级资产化为乌有。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5
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机制。要动员和鼓励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新生活。只有这样,农民的生活质量才会不断提高,农村的落后面貌才会尽快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早日到来。
近日,托县农牧局组织有关同志就全县“一事一议”执行情况,先后到五个镇的十个村走访调查,深入农户家中,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调查表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取消“两工”,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由全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上限控制”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向农民筹资或筹劳。筹劳每年人平不超过5个劳动日,筹资每年人平不超过15元,筹资或筹劳两者只取其一,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项目,在全县尚未正规开展。虽然我县没有开展“一事一议”的项目,但在今后的农村经济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一事一议”当中也存在着诸如不愿操作、不敢操作、不会操作、不便操作、不好操作等问题。在开展“一事一议”试点工作的同时,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化解问题,已成为当前顺利推进一事一议制度的紧迫任务。
一、 “一事一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事一议”作为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调查,发现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动群众难,不愿操作。在与部分村民座谈时,大多数村民认为,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税全免,“两工”没有了,“三提五统”没有了,而且国家还拿出大量的钱为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对国家投资还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政策不知道,认为国家已经给钱了,如果要出劳力,就要付工钱,要按照市场价出工,少了不干。据村干部反映,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请农民工,都付工钱,每天包吃30元。同时,受农村宗族、块块利益主义影响,部分农民对自己直接受益的事就赞成参加,间接受益或没有利益的就不愿参加。这主要是乡镇和村对一事一议的政策宣传得不多,不够深入,老百姓对政策不理解。同时,少数村干部存在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是执行制度难,不敢操作。在调查中,许多村干部反映,“一事一议”制度严,程序强,稍不注意,就会违规。如果群众一举报,就要查处。最后好心得不到好报,思想上有顾虑。还有另一种情况,虽然“一事一议”通过了,并形成了决议,但少数人拒不交款或是拒不投劳,村干部们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还是做不通。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第23条规定:农牧民没有正当理由,据不承担本办法规定的筹资筹劳的,嘎查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教育后拒不改正的,可以依照嘎查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实际上,我县绝大多数村都没有村规民约,村干部也不愿得罪这些人,而现行又没有法律依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最终让大多数老百姓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从而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
三是程序到位难,不会操作。按照政策规定,“一事一议”项目必须有预算、有村民开会通过记录。方案实施前必须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再报县农民减负办公室审批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我县没有“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主要原因是乡镇和村级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对操作的程序没搞清楚,对具体的筹资筹劳标准模糊不清。想议想做的“一事一议”的项目,本来都是好事,因为不按照程序操作,就违背了政策,好事到最后可能会变成坏事。
二、推进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建议
必须针对我县当前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让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村级一事一议与新农村建设“双赢”。
(一)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解决“不愿”问题。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一方面,村干部要努力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形势,切实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换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真正从要钱要粮的圈子中走出来,变过去的行政指挥为现在的.服务农民,组织农民,提高农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特别是针对部分农民片面理解国家政策,只看自己该享受的权益,不看自己应尽的义务等现象,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农民的思想工作。
(二)分类指导,规范程序,解决“不会”问题。严格坚持“一事一议”程序是搞好“一事一议”的基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的程序要求,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张榜公示;第三要召开村民大会,并且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通过;第四要报乡镇政府及县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第五要向群众公示筹资筹劳情况及财务开支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在全村范围内推荐办事公正、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工程进展情况和财务开支情况。各乡镇要求各村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作为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予以全面公开。要把为群众所做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同时,要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一切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
(三)因地制宜,惠民为本,解决“不敢”问题。出台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一项举措。随着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村级一事一议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需要丰富内涵,与时俱进。一方面,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修改、充实、完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要因地制宜,从便民、惠民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完善制度,创新方法,解决“不便”问题。推行一事一议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充分联系本地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一事一议的议事规则写进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要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一事一议有法可依,让一事一议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村民的议事意识、议事水平和议事能力,确保一事一议规范运作。对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并签字后,不筹资筹劳的,按违反合同论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愿意,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的前提下,通过村规民约健全约束机制。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6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取驻村蹲点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农村开展药品专项管理工作。以此对全县涉药单位进行调研监管,并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足,与药品监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处。在蹲点工作中,我重点对泽州县村级卫生所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情况
在去到的xx、xx、xx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xx个,涉药单位xx个,村级卫生所xx个,其中xx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一)村卫生所是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大多数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实质上已经变成了药店,在所调查的年药品流水在xxx元以上的10个卫生所中,药品的收益占到95%以上,剩下的5%大多数是接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仅有5%,以药养医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还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个别村卫生所确实是集体性质外,绝大多数卫生所实质上已是个体,村大队对卫生所不闻不问,将其和杂货部一样看待,这也是三级医疗保健网底破了的集中体现。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xx城调研时,xx城村有卫生所2家,卫生院1家,xx村有卫生所2家,xx城村有卫生所2家,xx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xx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1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二、村卫生所药品购进情况
(一)合法渠道
1、从有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在调查过的卫生所中,100%的卫生所都有在此种合法企业进药。也只有这种购进方式才是合法的;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此种行为虽然大部分卫生所负责人也知道不合法,但在卫生所的营业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又方便又实惠;第二、部分村卫生所药品流量较小,而部分药品的使用更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给他们拆开大包装,以小单位销售;第三、药品配送企业以固定时间送药,不能满足卫生所的`日常药品使用;
2、从乡镇卫生院购进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村级卫生所承担着所在村村民的门诊费,而门诊费必须由卫生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而卫生院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把兑换的门诊费给卫生所直接换成了药品,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卫生院的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所的违法购进药品事实,这种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
3、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个体非法药贩基本分三种,一是以非法购销药品为职业的。 这些人通常都打有一个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进行销售药品,如在xx镇的药贩x某打着"xx药品经销部"这个不存在的企业的旗号兜售其药品。这种药贩经销的绝大多数都是假药,严重扰乱着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重点打击的对象;二是合法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本企业产品同时,自己还带有非本单位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的药品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等卫生所使用完药品后才索要药款,以躲避卫生所向其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三是个人到外地顺便捎带些药品以获利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而群众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未使用完,放在卫生所能卖一点算一点,这种药品卫生所无利可图,但卫生所人员碍于情面会放在所里代卖。
(三)验收记录情况
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二年不间断的督促,药品购进验收的记录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卫生所在记录药品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特别是在最后的验收情况栏中,卫生所的填写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情况
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比较松散,在调查过的xx个卫生所中,对药品定期进行清理的仅仅9个,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不及时销毁,如在xx村卫生所的药架上,摆放着20多年以前的针剂近10种,看情形卫生所也不会再使用这些药品了,但反映出了卫生所对药品管理的不善。
(一) 药品随意摆放
村卫生所药品的摆放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药品分类摆放,这是药品分类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通过检查村卫生所,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外观整洁度与药房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有相当部分卫生所药房设在家中,药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观上对药品的疗效产生怀疑。
(二) 药品的效期管理不足
药品的效期管理对一个卫生所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卫生所在购进药品时,离药品效期越近,其风险就越大,而且在我县的村卫生所,仅xx、xx、xx三个乡镇,就有92%的村卫生所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也是自收自支,这样在药品效期快到之前,卫生所医生必然会加大该种药品的使用频次,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药品过期了,还是照样使用。还有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因为脱离集体,药品不报损,过期药品依然摆在货架上。口服药品,尤其是中成药,相当多的卫生所医生认为只要没有严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实际中,他们也是如此操作。
四、卫生所涉药人员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常发现卫生所开着门也有人,但一问,看门的会说医生不在。给人看病的医生不在,那还开什么门?不错,在家户式卫生所中,司药人员往往就是家里的"闲人",他们既不培训,也不体检,对药品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仅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就开方卖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端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所药品管理知识欠缺
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所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擅自自配制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xx个村卫生所中,xxxx年度没有一家上报一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此外在本医疗机构内用食品冒充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卫生所的监管思考
(一)认真调研,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研,了解村卫生所的难处,打击违法涉药行为,是维护卫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xx镇、xx镇、xx镇三乡镇有无证经营药品户24家,这些无证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经营,这种模式在监管中难取证、难处理、难取缔,反复性强,只有采取保持持续监管的高压势态,让他们自动放弃,停止经营。
(二)规范卫生所的购药渠道
加强药品批发企业在我县销售行为的监管,在只要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药品主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渠道建立监管、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使主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三)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所造成药品管理上的不规范,主要和涉药人员的素质有关,在调研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所医生是通过省卫生厅集中进行的一次培训,取得中专毕业证的,也就是说这63%的人员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专毕业证后,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业务水平也令人担忧。在与村卫生所负责人座谈时,他们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旧的医药资源统一配置的年代,卫生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应该让全村的人都到村卫生所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作异物,认为它们的存在出现,阻碍了卫生所的发展,从政策精神上看,应该是药店凭价格优势,村卫生所凭信用与医疗技术优势进行生存和发展竞争。上述卫生所人员观念,如不改变,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的不稳定,假劣药品屡打不绝。
(四)加强监督管理与指导
在调研中,xx家村卫生所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应付,都谈到了希望药监部门多来指导、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什么政策,及时通知大家。卫生所按要求整改,尽量少罚款。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药监执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药监人与相对人沟通少。药品监管与卫生所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入人性化管理,局与所沟通,药监人与涉药人员学习、交流,比如向老中医学习中药饮片的真假劣鉴别知识,相互间取长补短,让卫生所人员在主观上有合法经营药品、合理使用药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的强硬手段,只会使卫生所违法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药品监管难度也更大。在规范指导的同时,监管也不能松,监管能督促卫生所整改和规范。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药监人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管关系,才能形成村卫生所与药监部门“双赢”的局面。
通过对xx、xx、xx三个乡镇的调研,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的放失,针对农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7
为全面深入了解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乡镇实地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发展模式
1.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村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塘库等资源,通过自营、对外承包或入股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资产营运模式。利用集体现有办公用房、闲置村小、集体果园、经济林园等可利用资产,采取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合作投资模式。主要通过把财政资金、帮扶资金等,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村集体从中获得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利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采取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土地经营模式。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村集体新增收益按农户、村集体、业主x:x:x分成,对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的村集体,航测新增土地面积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农户x:x分成,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服务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动人。一是干部职责模糊。部分村干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认识不全,村干部分工中谁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无明确安排,导致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干部能力不强。目前,留居农村担任村干部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等问题,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干部动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存在消极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自己要承担风险,在收益分配上也没有优势。
2.缺乏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大多数行政村尚未规范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由村“两委”代为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明等问题。三是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大多数行政村缺少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回引各类乡村精英人士较困难。
3.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全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资源性资产承包收入、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入、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入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经济实体极少。二是可利用的资源资产有限。目前村域界限可供村集体直接支配利用的资源资产仅为少量的“四荒”地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等。同时受交通、区域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无业主承接,集体资产、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三是长效政策扶持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长效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缺少专项政策,不能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4.缺乏协同运转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尚未建立起农业险种齐全、风险分担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干事热情难以调动。三是缺乏收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导致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股权占比不明晰、收益分配简单、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人。一是明确基层干部职能职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规范建立前,由村“两委”代为履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职责,并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推动村“两委”干部积极盘活利用有限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快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统筹区、乡、村三级人才资源,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三是有效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运用“物质+精神”双重手段,促进新乡贤、优秀农民工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回归家乡,构建乡村能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
2.全覆盖建立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制调整契机,同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并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规范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债权债务。二是平稳过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序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核实和财务合并工作,坚持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充分尊重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巩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成果,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三会”制度,实现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3.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一是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度挖掘生态、水文、历史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共营合作模式。将集体的资源占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优势相衔接,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复合收益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快探索协同化抱团发展模式。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联合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飙升。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协同运转体系。一是完善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集“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监督有效”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协调保险机构开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项目的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风险。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相挂钩,通过“保底底薪+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乡村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三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特殊群体的收益分配机制,用好各类财政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形式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明确股份占比和收益分配模式,保障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3年村级调研报告篇8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2007年,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目前,我县村级经济发展最好的是方兴镇花碑社区。方兴镇花碑社区与大邑韩场交界,有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81人,耕地3000余亩,距县城9公里。2006年前,村级收入只有20000元,主要是收企业管理费和门市租金。村级经营性资产只有村委会80平方米门市。2006年,社区借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积极鼓励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户农民进入小区居住。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新增土地1276亩,其中360亩由社区经营。预计2008年,社区集体收入可达34万元,比2006年猛增32万元,他们的经验是:
1、主动出击抓机遇。2005年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