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教案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授课,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一个棋类特色学校,下个月马上又要进行各棋类比赛了,老师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你能算一算,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分步计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算式:12×3+15×4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题。

1、谈话: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综合算式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

2、提问:比较一下,12×3+15×4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那么这个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尝试一下吗?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说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 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完整板书: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二)练习。

1、出示:240÷6-2×1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对。

3、提问:这两个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

不同点:三个运算符号不同。

相同点:都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加减法,计算原则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150+120÷6×5

谈话: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你觉得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板演。

4、指名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四)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不含括号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说说运算顺序。

全班校对。

2、第2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改错。

(2)指名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分析错误原因。全班校对。

3、第3题。

(1)学生一组一组进行计算,比较上下两题,思考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先分步计算,再根据分步计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美术组:18人书法组:18人的2倍合唱组:比两个组多6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业:书本p36的第4、6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ah)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a=s平÷h)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总结:

(1)同一级符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学例1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看图,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比较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4)计算并比较三组算式。

点拨:先分别算出种茄子和辣椒的面积;或先算出这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点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

总结:“先算出这块菜地的长,再算它的面积”相对简便些。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三道算式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为什么?

(3)整数加、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也都适用吗?

4。集体交流。

导学要点: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同样适用。而且,应用运算律常常能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整合“练一练”第1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点拨:“练一练”第1题的(1)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练习十四第2题的最后一题,算式中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整合“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点拨:0。25×36=0。25×4×9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4×1。02=2。4×(1+0。02)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中的6道题。

提醒: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要求这四名同学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只要把表中的四个数据相加就可以了;而求这四个数连加的和时,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5题。

点拨: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数,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数;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数,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总千克数。

(四)创编练习。

简便计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在教学式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来口述式题的运算顺序,减少运算顺序的错误,同时也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业时还要求学生根据式题的运算顺序用简单的画顺序线,以增强运算顺序的形象感。如:第11页例题5: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6(12-4)

(2)42+612-4

口述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口述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号外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加法。算减法。

而在教两三步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时,我先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让其明白列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只有多巩固练习,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则运算式题的顺序无误,列综合算式条理清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获是差生做式题的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错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开教学

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较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提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引导归纳。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顺序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部分)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部分)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练一练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2、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109页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根据大家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交流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最后交流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两步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根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5、总结运算顺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加以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1、完成书本练一练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应该先算什么?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8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变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边长×边长=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练习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检查口算本练习情况、布置今天的口算作业。

一、完成书上的练习:

1、第1题:(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交流。(注意第1小题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这四题做在作业本上。

(3)补充75×12、280÷35的简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后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第2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审题: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

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判断的依据。

3、第3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各算式的特点(如左边两题是连加,右边的是连乘),可以如何简便?各是运用了学过的哪些运算规律?

指出: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运算规律。交流后,把这4题写在作业本上。注意小括号的运用。

4、第4题:学生看懂题意,先说说这题要用的基本关系式是:单价×数量=总价

再读第一个问题,说说在估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把单价看成某个接近的整百数)说说最后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算一算:学生在本子上完成这题的计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结果和列式算得的结果比较,说说估算和笔算价值分别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题要求用脱式计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几题算几题)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评昨天的回家作业(p。42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填写符号后,用脱式计算):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1、(3+3)÷(3-3)=6÷0=6指出:除数不能为0,“6÷0”这个算式没有意义;2、(3×3+3)÷3=9+3÷3=12÷3=4

指出:括号里有2步,先算乘,加没算,移的时候要把括号也移下来。3、(3+3)+3÷3=6+3÷3=9÷3=3

指出:看计算的过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开始的算式应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所以还应加上“[]”,变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号的基础上,才有中括号,不能直接写中括号。5、补充:3+3-3+3=6-6=0或3×3÷3×3=9÷9=1

请学生说说上面两题对吗?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数就对了?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学生练习:

,请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提醒:第1题除和乘可以同时算。

三、布置作业:第6、7、8题

其中第7、8题要求学生写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18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