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根据教案中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我们要根据教案中的指引进行教学活动,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下册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20xx年、20xx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察20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教师说2100年是平年。这是怎么会是呢?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国 周年纪念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闰年。( )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视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教学点: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教师板书讲课当天的日期)
师: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精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谁愿意把你熟悉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出示赛跑的图片)
生:赛跑
师: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师:谁还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学生篮球比赛的照片)
生:这是一场篮球比赛。
师: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大约是多长时间吗?
生:40分钟 师:谁还想来?(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
生: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的图片。
师:你知道春节晚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多长时间?
生:春节晚会晚上8:00开始、12:30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3个半小时。
师:你知道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
生:十月一日
师: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生:三年。
师:这些图片都跟什么有关系?(时间)
师:我们学过那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师:其实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
师:是这样子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教学平年、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数很奇怪,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我不用看年历,你要你说出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谁来考考我?
生:自由说 师:我为什么不用查看年历就能准确地判断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并能总结规律。即:每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课文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初步理解“我”、国外友人等对五星红旗的尊重和爱护。
3、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把亲历的事写下来,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积累语言,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把亲历的事写下来,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揭示课题
1、阅读 课文第111页资料袋,了解五星红旗;(学生默读、交流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国旗的知识,重点强调“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
2、揭示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带着问题,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1、幻灯打出问题:
⑴ “我”漂流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主要困难?
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准备回答。
(示读书方法:读课文1-2遍,想想课文那些语句、哪些片段可以用来回答上述问题;写写画画做记号,准备与同桌同学交流)
3、同桌交流,部分代表班上汇报(汇报时,可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回答某个问题);
4、在汇报的同时引领对课文片段的朗读,(在不断诵读、各种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努力读通课文,积累语言)。
三、精读课文片段,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把内容写具体。
1、幻灯出示:
a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①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展开。
②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
①这面红旗依然是那么鲜艳。
②这面做工精细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b逐一引导学生读这两组句子,第一组侧重思考如何把意思写明白,把内容写具体的;第二组主要思考哪句话正确地运用了“依然”这个词。(启发从“犹豫”、 “依然”等词思考);
c让学生试着用“犹豫”或“依然”各说一句话;在语言实践中巩固理解和运用。
2、幻灯出示: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还没等喊出口,只觉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①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这一自然段,提示可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或梳理时间顺序的方式,来背诵这个自然段;
② 出示提示语,让学生背诵该段,请学生试背;
[不久 醒来时 我迷路了 第三天中午 ]
③ 去掉提示语背诵;
④ 引导学生读读讲讲,感悟其主要写法。
在下列说法中,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请选择。
⑴ 这段话是写想象中的事。( )
⑵ 这段话是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 )
⑶ 这段话的写法主要是发生了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做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
重点为学生破解:习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做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初稿写出后,再修改,主要看意思写明白了吗?句子通顺吗?内容写具体了没有?
3、幻灯出示;
小结:习作的一个主要方法:做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初稿写出后,再修改,主要看意思写明白了吗?句子通顺吗?内容写具体了没有?
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小结。
四、留下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问题:课文中,写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引起这些变化?你怎样评价这位国外的面包店老板?
请同学们回家后能再利用时间,带着这些问题,认真把课文多读几遍。
下一节课,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①在小组内交流回答上述问题;②在小组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在小组内讲《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员。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
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
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
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
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
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 18×10=180, 18×1=18, 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1 8
18 0
19 8
……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
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
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
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补充练习(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明白算法。
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