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教案的撰写过程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案在制定时要求教师对教学评价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

(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

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

(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体回归,学习写法

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的比较,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

14、

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个)=19(个)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over, now, kids, o'clock。

2.会运用以下句型和同伴进行交流对话: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6 o'clock.it's time for dinner.

—oh!let's go!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单词over, now, kids, o'clock。

2.掌握句型: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6 o'clock.it's time for dinner.

—oh!let's go!

3.能够根据钟面用英语正确地表达时间。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时间。

2.熟练掌握数词的拼写和应用。

3.会用“it's time for +名词.”进行对话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和课件;本课所学的单词卡片和小时钟。

学生准备:本课所需单词卡片,相关的卡片和时钟。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世界不同地方的时间,然后教师展示main scene 的图片,和学生一起学习句型: it's… o'clock. it's time to do sth.让学生在看图片时体会句子:it's time to do sth.

2.角色朗读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利用图片分三组分别表演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3.游戏教学法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时间,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巩固句型:it's time to do sth.和it's… o'clock.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师生问候,用英语打招呼。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快速展示数词,学生进行拼读练习。

2.播放歌曲it's twelve o'clock,通过一起听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main scene

(1)学生看课本第12和13页,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what's the time in beijing?what's the time in new york?”(北京几点?纽约几点?)

(2)(教师把时钟调到7点)教师问学生:what time do you get up?引导学生回答: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3)同桌之间问各地的时间:what time is it in brasilia?/…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talk

1.让学生熟悉句型

教师手拿一个时钟,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it's a “钟”.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clock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时间点,教单词o'clock。(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教师:what time is it?(教师换时间,引导学生说)

学生:it's… o'clock.

(教师可让多名学生来回答上述问题,并板书what time is it?it's… o'clock.)

2.教师播放let's talk录音(可以多放几遍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 “what time is school over? what time is dinner?”去听。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回答问题。

3.教师问:what time do you go home, kids?引导学生回答:we go home at five o'clock.

4.教师指出kids, o'clock让学生猜出它们的汉语意思。

5.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单词。(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学习now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ow的发音。

6.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

7.让学生分组朗读对话。

8. 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充和自编对话的练习。如:

a: what time is it now?

b: it's nine o'clock.

a: it's time for school.

b: oh!let's go!

9.找几组学生到前面表演对话,共同交流。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目的:通过上面几个环节,全面系统学习本课句型,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反复认知再现新句型,以完成教学目标。

step 3: practice

1.我会画(游戏)

教师让学生拿出本,在纸上先画出圆形的钟面,教师说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先画整点的,然后再画不是整点的,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全班总动员(游戏)

班级按排自然分组,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时钟,然后把它拨到一个时间,问自己的后桌:what time is it?后桌回答:it's nine o'clock and it's time for class.然后他再调个时间问他的后桌,如果有的学生答不出来,就找同组的某个同学帮着完成。教师奖励用时最短的小组小贴画。在活动中全班学生都要参与,人人都有说英语的机会。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11页第一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1.打电话(游戏)

对本课句型进行巩固拓展练习。两人一组,根据课文中提供的钟面图片,仿照let's play中的对话做练习。如:hello. where are you?hello!i'm in new york.it's 8:10 p.m.what time is it there?it's… it's time to do/for…教师予以鼓励和评价。(教师帮助学生认读单词:beijing, new york, london, sydney)

2.角色表演

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动作图片,一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小钟面和另一名学生到前面进行自由对话:what time is it?it's nine o'clock and it's time for class.ok, let's go!但一定要注意时间和活动的安排要合理,如果不合理,不能得到满分奖励。

3.看谁说得快

教师用汉语说5点,6点,8点,9点,学生听到之后,要用最快的速度用英语说出,并把自己的小钟面调到正确的时间上,看谁说得快,做得好。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单词:over, now, kids, o'clock

句型: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6 o'clock.it's time for dinner.

—oh!let's go!

step 6: homework

1.朗读课文对话。

2.根据课文let's talk 和同桌创编对话。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11页第二、四题。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5 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 let's go!

—it's 8:10 p.m. in beijing. what time is it in new york?

—it's 7:10 a.m.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与本课相关的趣味知识及可选用的习题

珍惜时间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要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非常喜欢。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1.根据汉语写单词。

(1)school is (结束).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2)what time is it (现在)?

(3)time to go home, (孩子们).

(4)it's 6 o'clock. it's time for (晚饭).

2.连线我最棒!

(1)go to the playground a.什么时候

(2)in my school b.让我们走吧

(3)what time c.在我的学校

(4)let's go d.去上学

(5)go to school e.去操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动手控制时间,并提问同学,学起来很轻松,学生也十分感兴趣,而且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本节课的教学将对话学习与角色扮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数词和时间的表达遗忘率很高,所以应该注重他们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有的学生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鉴于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更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少儿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当的'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小组间竞争赛、男女竞赛、自由组合赛、个人挑战赛等方式,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竞争中合作意识。如:问题接力竞赛、单词模仿赛、朗读比赛、看动作猜单词、看口型猜单词等方式。总之,小学生好玩好动,好胜且好奇心强。作为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breakfast, english class, lunch, music class, pe class, dinner。

2.会运用以下句型和同伴进行对话交流:

—what time is it?

—it's 9 o'clock.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let's go!

—it's time for breakfast/dinner/…

—let's drink some milk/have some chicken.

3.能够根据句型:it's time for +名词和let's+do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

1.掌握单词和短语breakfast, english class, lunch, music class, pe class, dinner。

2.掌握句型it's…o'clock.it's time for… let's…

3.能够根据所给图片与同伴进行对话交流。

教学难点

1.单词breakfast, lunch, dinner的拼写和发音。

2.it's time for+sth句型的应用。

3.根据图片进行对话练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单词卡片与图片;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和课件;奖励所需的小贴画。

学生准备:本课所需单词卡片。

教学方法

1.问答教学法

教师利用时钟和活动表,和同学进行对话练习,询问某个时间的某个活动,如:what time is it? it's 9 o'clock and 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let's go! 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的口语并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

2.游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let's do 部分的活动,让学生先根据教师的动作猜出句子的含义,然后教师反复重复几次,学生理解之后,再让学生模仿教师一边说一边做游戏。要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曲it's twelve o'clock。

3.学生练习对话:what time is it?it's time to do sth.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准备一个时钟,分别调到上午7点,8点,11点,下午5点,晚上9点,然后问: what time is it?学生答:it's seven/eight/eleven/five/nine o'clock.然后教师指着钟面说:it's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it's time for school.然后让学生重复这个句子。

2.教师拿出时钟和一幅图片(在吃饭的图),调到7点,说:it's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it's time for breakfast. follow me, breakfast.并用图片解释。调到9点,说:it's nine o'clock.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并用图片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lunch, dinner, music class, pe class。

4.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和短语,并要求学生说出英语课、体育课、音乐课、早饭和晚饭的具体时间。

let's do

1.教师拿出一杯牛奶,做喝牛奶的动作,并看一下时钟说:it's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it's time for breakfast. let's drink some milk.并重复两遍句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含义。并用简笔画表示drink some milk。

2.教师利用简笔画展示:have some chicken, eat some rice, jump and run, read and write, sing and dance,然后找学生用句型:let's +do…说句子,并做相应的动作。

step 3: practice

1.问答练习

活动方式:将学生分为四组,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图片,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进行问答练习。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小时钟表示时间,同组之间互相监督,教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

2.看图说话(游戏)

活动方式:操练句型“it's time for breakfast./it's time to have music class.”方法:教师拿出图片,学生同桌两人看一张图片,各说出两个不同的句子形式完成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班级走动,随时帮助他们,这样既巩固了单词和句型,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第二课时

花之咏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练习仿写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板书设计

花之咏

我是(一句话、星星、女儿、) 感受美好

我是(礼品、彩冠、赠物) 奉献美好

草原上、空气里、黑夜 追求美好

宣报、告别、招徕、 拥抱光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

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语文天地三

教学目的

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摘抄的技巧

教学方法 练习法 阅读法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抄笔记

1经久不衰 偃旗息鼓 短促……

2 湛蓝 孕育 啜饮 ……

3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

二、读一读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朝花夕拾

铁树开花 奇花异草 流水落花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学生多读成诵,此四句诗选自清朝阮元《吴兴杂诗》。本诗作于阮元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全诗共分四句。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以自读为主学习《朱德与兰花》:

2、查找生字、词;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有感情朗读……

二、笔下生花

1、我最喜欢的花

2、想像作文:我是——花

3、鲜花送给——

三、初显身手

观赏鲜花,用花打扮我们的教室。收集鲜花的图片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5、进行各种拓展练习,让孩子们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单元教学时间】

13《夜莺的歌声》2课时

14《小英雄雨来》1课时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机动课时2——4课时教案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 “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 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7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语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第71页《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3.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前面几个信息窗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鸟蛋和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绿毛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

2.谈话:这节课重点解决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和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可以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清晰生动的情境图中出现的两位同学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于是需要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由此激起学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

谈话:观察两位同学说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一位小数,小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整数。

谈话:对,求3.94的近似数,根据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保留整数。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况,根据我们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研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求3.94的近似数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谈话:你的方法很正确,还有哪位同学与他求得的近似数不同?

谈话:你的方法也很正确。因此,我们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看精确到哪一位。

2.学生独立思考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一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0。

讨论得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小数的数位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观察讨论过程中教谈话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

三、巩固应用

1.黄河的流域面积是75.14万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2.把1.463保留整数、把1.463保留一位小数和把1.463保留两位小数这三种说法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

3.小华的体重保留整数是45千克,他的体重可能是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中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方法的简洁,但也照顾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感悟收获

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

课后反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的指导者。本节的教学我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而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交流,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索,实现高效率学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英语s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优质6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猫的教案优秀6篇

初中语文鸟教案8篇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模板8篇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7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579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