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6篇

教学工作开始前,教师需要事先制定一份教案,制定一份合理的教案能够让我们更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6篇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学习重点:

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

1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

(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交流查字典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

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

(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

(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2、探究两个问题,模仿句式说话。

问题:(1)、省略号什么意思?

(2)、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句式训练:

选用“骆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说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

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2、汇报交流:

议点:装饰(吉祥、神圣)、舞龙(喜庆、力量)、“龙”词(赞颂、祝福)、歌词(抒情、讴歌)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

2、 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 ,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 )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

综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 八折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 )=3/4=( ):36=( )/12=( )%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 )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 0.705 1 0.333…… Π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举例,教师按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理建构做好铺垫。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根据不同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4

(一)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应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并把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

(二) 班会准备:

(1) 磁带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2) 常见交通标志,

(3) 学生活动前搜集的有关图片资料,

(4) 节目表演。

(三) 班会过程:

(1) 队会仪式

(2) 歌曲导入,出示队会主题

主持人:她,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地对我说:“送我一支歌好吗?”我愉快的答应了。那个时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地照射着她甜甜的笑脸。谁知,那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个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的下午,那个他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市汹涌的车流无情地淹没了。那一天,她刚满13岁》......(播放《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这首歌,并跟唱,营造氛围。歌曲完毕,出示本次队会主题。)

(3) 讨论交流

主持人:这位爱唱歌的小姑娘,在上学途中出了车祸,13岁的她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像她那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多媒体展示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图片)

学生谈感受。

主持人: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还知道哪些像发生在小姑娘身上那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介绍。

(4) 认识交通标志

主持人: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路上车辆最多,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交通安全。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交通方面的常识。

a、(学生跑上台把事先准备好的交通标识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一位同学扮演的小交警出场,表演交警手语,再对图片进行解说。

b、相声表演:《交通法规人人遵守》。

c、交通知识竞赛。(选出四个同学分成两组,由小交警主持)多媒体展示抢答画面,由两组队员来判断哪些行为是注意了交通安全的,而哪些行为是非常危险的?(答对题多者为胜)

(5) 平日活动的安全

主持人:我们在学校里或外出活动时,也要注意安全,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展示:多媒体漫画系列片伴随解说《自己酿成的苦果自己尝》。(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做法以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a、在人多的地方或马路上踢球,

b、在楼道上追逐狂打,

c、集体上、下楼时,不讲秩序,拥挤,

d、用小石头互相投射,手持棍棒互相打逗,用铅笔刀等锐器挥动打闹,

e、没有做准备活动便下水游泳,

f、拍照时,为追求镜头的惊险奇特而登高爬壁,

g、看到路上有断了的电线,捡起就玩。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可千万不能像刚才那些同学那样糊里糊涂呀!不过,如果万一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a (安全小卫士出场)安全小卫士:我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嘛?

它们有什么样的用处呢?(110、119、120、114......)

b 多媒体展示这些电话号码及用处。

c 表演小品《小同学得救了》。主要内容: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们正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往家走,这时,一个小同学被飞跑过来的大同学撞倒在地,后脑勺磕在水泥地上,顿时血流出来,形式十分严重。周围的同学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有的说去告诉老师,有的说告诉父母,有的说送她回家,还有的说直接送医院,这时,有过路的人告诉他们应该赶快拨打120。救护车及时赶到,那位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6)学会自我保护

①主持人:我们不仅要注意交通安全,还必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警惕。

a 游戏:翻头像。出示很多头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人。再把头像翻过来(头像背面有着这个人的真实身份),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坏人没有一定的模样,坏人可能长得很漂亮甚至很慈祥,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坏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认识的朋友。

b 多媒体展示多种画面,学生根据画面指出画中主人公应该怎样做。

有人敲门,称其妈妈受了伤,让他来接他去医院。

外出活动时,天黑路又偏僻,小明不知道如何是好。

路遇抢劫的歹徒。

去电脑游戏厅结识新朋友,炫耀自己家的财富。

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

(7)小主持人宣读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倡议书,全班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名。

(8)辅导员讲话。

(9)呼号,退旗,活动结束。

(10)活动延伸:

a 请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动员和教育。

b 组织学生上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5

一、教材: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三、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东施效颦》的动画片。

2、谁能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谁能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庄子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颦 pin 皱眉 挈qie 带领 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走:跑 亦:也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老师范读,交给学生读课文方法)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美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3、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丑陋无比 、丑人多作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用词概况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考察学生词语积累)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同是皱眉捧心,为何一美一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

3、你是怎么看待东施的?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学生也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 小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自然之美,而东施是刻意造作,模仿别人。可见本身的美,是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试着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五、看课文幻灯片,看完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通过演一演,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六 拓展训练

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让学生关注生活)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希望这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可以有助于您备课!

小学六年级桥的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是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鸽巢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鸽巢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

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4)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受到历史唯物注意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鸽巢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鸽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六、课时安排:3课时

鸽巢问题-------------------1课时

“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6篇

小学数学年级组述职报告6篇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6篇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计划精选6篇

大班音乐桥的教案参考8篇

大班音乐桥的教案7篇

大班音乐桥的教案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小学二年级组长工作计划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39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