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事迹激励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工作和生活注入动力,完整的事迹资料是展示个人魅力和实力的重要途径,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奉献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奉献事迹篇1
小陈,是如东县曹埠镇国土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奉献于国土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在曹埠国土所工作的这些年里,所里的执法监察、耕地保护、挂钩复垦等工作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曹埠镇分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沈镇长说,陈健工作十分扎实。无论是镇党委、政府分配的高速公路拆迁任务,还是县局部署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土地发证等业务工作,他都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地完成好。每天上班他最早到办公室,最迟下班。他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
精于业务。
陈健同志经常对所里的同事讲:“作为国土管理工作人员,依法从严管好用好土地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或遭遇打击也没什么可怕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违法用地行为,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秉公执法。他跑遍了所属村、组,及时掌握土地使用现状,并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常年坚持进行巡查。对于他所管辖的区片用地情况,他如数家珍,同事有不清楚的情况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他可以说是曹埠镇土地管理的一本活地图。
勤于学习。
国土资源管理涉及30多个法律法规,且与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感悟到:作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者,如果不精通法律法规,如果不了解现行政策,如果不熟悉业务,就会说错话、办错事,就会损害政府形象,就会伤害群众感情。为此,他深感责任的重大,学习的重要。为练好内功,成为内行人,他坚持勤学多思,自觉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专心学,用心学,在学习中坚定立场,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在学习中陶冶情操。近年来,他在自觉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同时,把学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列入每天的必修课,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一系列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每当国家出台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新的政策后,他都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钻研。
舍小家为大家。
陈健同志住处离镇政府有几十里地,每天上下班来回都是骑的一部旧摩托车,来回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还会遭遇风吹雨打,平时县局一旦有事,他就会风尘仆仆地骑上他的旧摩托车,从所里赶到二十里外的县城办事,有时候一办就是一整天,等他回来,镇上已经下班了,他整理完文件还得匆匆赶回家,第二天依然早早的来镇政府上班,每当别人提及此事,他总是一笑而过,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在他看来,维护曹埠镇的土地管理秩序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舍小家为大家成了他的代名词。
清正廉洁。
在乡镇国土所担任工作,肯定是要经受诸多的诱惑,但陈健却从容面对,对所有来求事、求情、求办的,他一慨拒绝。他的答复只有一句话:“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我没办法帮你这个忙。”陈健始终把清正廉洁当作自己的信条,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他曾在述职报告中说道:“心术不正得罪于大众,言行表率方显党员本色。”
工作几十年来,陈健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种种困难,扎根基层,尽责尽职,无怨无悔。他为了挑起了曹埠镇西片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任,保护耕地,调处土地纠纷,双脚踏遍了西片的角角落落。他把伟大的理想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真正让理想成为行动的指南。身处基层,工作繁杂、琐碎而艰苦,但并不妨碍他勤奋忘我,随时出现在工作需要的地方。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基层国土管理工作者“不以事小而不为”、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怀。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格,体现了新时期国土资源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讲奉献事迹篇2
刘付昌,男,汉族,1922年5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山水社区居民。郭德刚,男,汉族,1951年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居民。
刘付昌、郭德刚两名退伍军人,在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用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遵义市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68年,遵照组织安排,退伍军人刘付昌接受了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立下“我一定守好,守到老死”的誓言。他修围墙、修道路、修墓地,栽树、扫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守陵的同时,他还向前来祭奠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述红军故事3000多场次,让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
为了维修烈士陵园,刘付昌带着工人从山脚下一块一块把砖背上山,再一块一块用砖砌起围墙。陵园里杂草丛生,刘付昌又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脚下背土上山,然后种上树木。有时候,甚至将石旮旯凿出洞,再培土种上柏树。这一干就是3年,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付昌始终坚持。陵园修缮完毕,刘付昌就在烈士墓旁搭起简易工棚安了“家”,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
1999年,同为退伍军人的郭德刚了解到刘付昌老人守护烈士陵园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主动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护者。刘付昌老人用50年的时间践行“守到死”的承诺,在他逝世后,郭德刚不负重托,接力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两代守陵人守护的是烈士忠魂,坚守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
刘付昌荣登“中国好人榜”。
讲奉献事迹篇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并非为猎取而赐予;赐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快乐;对人来说,的快乐,的美好是把自己的精神力气奉献给他人。
奉献,是人的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俗话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风刺骨,连人也不敢出门,我真怪老天爷,今日这么冷还让我上学。我匆忙地吃了早餐,背着书包出门去了。在路上,阵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我只好硬着头向前走。在不远,一根大竹把我挡住了,我陡然停止,闷闷不乐地顾视前方。只见离大竹不远有一位清洁工正毫无怨言地为人们挖通前几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着冷,忍受着恶心的臭味,用一双差不多被冻僵的手紧紧地拿着铁铲,然后用力地把铁铲插进了被堵塞的‘臭水渠’里,再把铲起的垃圾倒到旁边的桶里……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里面被塞实了,用铁铲铲不行,用夹子夹不行,那位清洁工只好戴着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他的脚。她忍受着痛苦,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观察了也热心地走过来对清洁工说:“小刘,别再挖了。天这么冷,你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人来替你挖就行了,何况这工作又不是你负责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这是怎么回事?这工作不是他负责的?那他这么辛苦来做这干啥呢?……”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身旁,轻声细语地对她说:“叔叔,别再挖了!你就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清洁工来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见他抬起头,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我决不会回去休息的,我肯定要把这条‘臭水渠’挖通。”看着他那倔强的样子,我只好无可奈何地上学去了。
过了几天,我们住的一带地方最终能通水了,大家也兴奋得不得了。不知何时,那位清洁工在刺骨的寒风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他的言行深深的训练着我,影响着我——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讲奉献事迹篇4
xxx,小学高级教师,是一个具有时代精英风范的青年骨干教师。他教学经验丰富,多才多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独树一帜。他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工作成绩和为师之道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经验丰富在他十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学校中心组教研员;主持课题研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科兼职指导教师;xx区教育局兼职教研员。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他十分珍惜,不断总结,丰富经验,积极提高。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他博采众长教学不是简单的形式和内容所能体现,要探索、要改革、要创新,需要吸取营养,博古纳今,增强底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一片痴情,他不断超越自我,19xx年他完成了专科函授学习,19xx年5月被上级领导推荐成为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学员以后,成为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更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他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观摩学习了xxxx、xxx、xxx、xx明、xxx、xx等十多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及专题讲座,认真阅读他们的专著。多次到各地去参观听课,潜心揣摩同行们的教法,博采众长,人为己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教学风格。
他擅长师道他因材施教,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蕴含在每堂课。自xxxx年以来,该同志一直是课堂上一位十分出色的教师,他多次上示范课、公开课、实验课、研讨课、比赛课。xxxx年被xx区教育局聘为“xx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科兼职指导教师”,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上示范课受到了一致好评。不管面对的是小学生、还是在职再培训的小学教师,他都轻车熟路,游韧有余。他用魅力营造、用学识滋养、用睿智丰富、用特长去创新他的不同课堂,他的课文化底蕴深,情感氛围浓,温婉、生动、朝气蓬勃,充满生活气息。xxxx年6月他参加园丁工程首届课堂展示课,《百分数xxx的应用》一课荣获第一名,并受到导师和学员们的高度评价。陆仕罗主任认为他的课是“阶梯形的教学模式,引上一个知识的顶峰”。xx导师评价是“学生上了一节课,就象逛了一次商场,很轻松愉快”。xxxx年4月,xx市b类园丁工程课堂教学展示评比,他执教的《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获得第一名,并受到xx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高级讲师谢学宾的高度称赞,认为这节课“符合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改革”。xxxx年11月他代表xx市唯一的数学选手参加自治区第五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荣获数学学科综合比赛二等奖。他的学生爱他,更爱他的课,他教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自觉能力高、认知技能更强,每次活动及考试成绩多次名列前茅。
他擅长育人言传身教,师为人范。他关心爱护学生,潜心班主任工作研究,教育学生做人为本,为学生撑起一片“个性发展”的天空,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引导学生成为关心学校、关心他人的既具有“学业技能”又具有“道德技能”的一代新人。他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挚爱,淋漓尽致地倾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他潜心研究多年来,他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是“经历、体验、探索”过程性目标研究的参与者。他潜心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一切教育实践操作,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积极总结经验,多次撰写专业论文,课堂教案,教学案例等。其中近十篇专业论文在区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1.19xx年被xx区教育局评为“优秀青年教职工”
2.19xx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3.19xx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4.20xx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讲奉献事迹篇5
用 奉 献 诠 释 人 生
--------记白城市二三七处车队队长郭凤彬
在白城市二三七处,有这样一位同志,三十几年来,他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队,把关爱献给单位。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先进个人。他就是白城市二三七处车队队长----郭凤彬。
锲而不舍,苦练本领。1973年,20岁的郭凤彬参加工作于白城市二三七处,1976年被处里派到黑龙江局二三一处学习车辆维修和驾驶,从此,便与汽车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由于他勤奋好学,肯于吃苦,很受师傅们的喜爱和信任,在车队任学徒工期间一些简单的工作就能独立完成,1977年他曾主动申请一个人给2000只解放牌汽车电瓶充电,没早没晚整整干了一个月,虽然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最终圆满完成了领导和师傅交办的任务。1986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车辆修理工,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刚刚干上这一行时,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边学习、边请教、边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学习。由于二三七处的车辆大部分是日本进口的特种车,车型老,车辆说明书全部是日文的,维修特别困难,他就买来中日文两用的车辆工具书,自己逐步的摸索,逐步的研究,最终他凭着勤思善钻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劳的实干作风,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很快成长为一名熟知处里各种车型的车辆修理能手。把车辆交给他,同事安心,领导放心,他成了车队的骨干力量,他是车队中的技术能手。这些年来,经他手大修过的吊车、叉车、推土机、拖拉机、装载机30余台次,大修过液压变速箱、机油散热器、离合器、论边减速器、真空增压器、发动机等。中修、小修的车辆不计其数。
情系车队,以处为家。二三七处物资吞吐量大,每天都有几百吨的物资出入库。再加之车队编制少,这就加大了车队的工作量。1 为确保完成工作任务,他没早没晚,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修车。特别是1996年他被任命为车队队长后,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成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工作狂”。2001年二三七处代管物资每天都有500吨,叉车司机忙得饭顾不上吃,看到这种情况,他立即带领吊车、行车司机组成临时倒班组参加作业,缓解压力。到货最多的一天(到货41车皮),他一个人足足干了一天一夜,当同志们发现他时他已经趴在车旁睡着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父亲病危,但为了不耽误处里的工作,他只好非常内疚的把父亲托付给弟弟,直到老父亲临终前才赶到跟前尽一点孝道。在办理完父亲丧事的第二天他又连忙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为此,他弟弟不理解,旁人也冷眼看他,他都默默的承受。他曾说:“我工作起来不要命,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我更看重的是事业”。人们常说:“手握方向盘,出去就有钱。”在他每次被借出支援和出劳务的时候,被帮助单位总是给他一些好处费,可为了维护处里的形象,这些钱他从来没拿过。也有不少的地方去请他做技师,每月报酬几千元,这也被他一一婉言拒绝了。他考虑的是二三七处培养的我,现在车队人少车多,维修量大,在这关键时期,我怎么能离开?怎么能舍“大家”顾“小家”呢?
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兄弟单位在得知郭凤彬在修理方面的特长和为人后,经常邀请他进行技术支援。1994年他被安排到二三八处讲解变速箱组装原理,并在空闲时间帮助修理了两台日本叉车;2000年被六三五处邀请修理了3台叉车;2001年被二七八处邀请修理了一台30装载机;2002年被白城驻军黑水靶场邀请修理了特种车。每一次对外支援他从不以客人自居,每个故障必亲自动手检查、调试,常常是大汗淋漓、满身油污,有时加班忙到深夜,深受兄弟单位同行的赞许。在平时他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很少说话,但重活、脏活总是干在最前面,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大家。在他刚刚担任车队队长时,处里有很大一 2 部分车辆处在维修和半瘫痪状态,他当即提出了“小修不过夜,大修不出门”的口号,亲自冲到修车的一线。在维修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年轻司机只会开车,不会修车。于是在以后的维修中便有意的安排年轻司机当助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把修车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于是,很快在车队中兴起了一股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潮。经他耐心细致的传、帮、带,全队同志的修车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一般的小故障都能独立排除。
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车辆维修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二三七处车队在他的带领下,全车队的同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支出压到了最低,成为处里厉行节约的楷模。而郭凤彬的节约在处里更是出了名的,早在1989年他就曾背着100多斤的叉车破损件独闯北京。为了省下打车费,他倒了三次公交车才到厂家,以至于肩膀都被压肿了,配件加工好后他又背着配件返回白城。于是在二三七处留下了一段“千里背件闯北京”的佳话。在车辆维修中他常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做到“四个绝不”,即:能自己修的车辆绝不到外边修;能自己制作或其它配件替代的绝不购买;能本地加工的零部件绝不到外地加工;能重新修理再利用的配件绝不报废。在他的倡导下,每年都有大量车辆维修、保养更换下来的液压油通过过滤得以重新再利用,经他手革新改造过的吊车、叉车配件30多件。多年来,经他带领全队同志实施维修车辆、自制配件、替代配件、修旧利废等措施,累计为处里节约支出40余万元。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郭凤彬同志觉得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虽然经常劳累过度,但能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只要能使二三七处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再苦再累他也觉得心甘情愿,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讲奉献事迹篇6
小锋,男,1982年7月生,本科学历,先后担任子长县安定镇二十里铺昌泰希望小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曾获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各1次,教育教学论文获县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获国家级学术论文一等奖2次(其中核心期刊1次),获国家“”科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个人”1次,现将其先进事迹主要介绍如下:
铸就正气,忠诚教育,扎根山区
小锋出身于农村家庭,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辛苦,了解农民心理和需求,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为农民服务,后来他真的如愿了。“人要有理想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他常说的话。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力求高质量高水平,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起五更睡半夜,甚至通霄达旦。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还帮助他人把工作做到最好,其扎实认真的作风非一般人可比,在担任二十里铺昌泰希望小学校长以来,为了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他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呈现出教师敬业爱岗、潜心钻研,学生勤奋学习、奋发进取的崭新局面。
凡是熟悉他的人,无不赞赏他的个人品质,从言行举止到习惯观念很难找到他的缺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永远不能脱离农民;我是人民教师,永远做到为人师表。”他尊重所有的人,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他曾经有过两次进县城的机会,别人求之不得,他却不为所动,在乡下一干就是十几年。人们说他傻,他却说:“我应该在最苦的地方、最需要我的地方工作。”
为人师表、勤奋学习、潜心钻研
他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他只要看到果皮纸屑,就随手捡起。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读书看报、上网查资料、观看优秀的教学实录、案例等。多年来,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驽远,也不放弃原则,更不强人所难。在尊重师生的前提下,加强学校的过程管理,以自已优良的品德影响人、教育人、感化人,让所有师生感受到他的正派、无私和宽厚。其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保证了地方教育事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奉献至上,助人为乐、甘当人梯
他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给人们的印象是“大忙人”。每天他是学校里睡觉最晚起床最早的一个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总在忙工作,很多人都不明白,人们问他没日没夜的干工作图个啥?他回答的很朴实,他说“能多干工作首先是领导的信任,其二是可以使人生更充实”。
在学生眼里,他是亲人、是朋友。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那些思想纪律、学习较差的后进学生从不歧视,而是百般关爱,想方设法转变他们,为他们谈人生、叙理想、讲前途,以满腔的热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田。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学生因缺乏亲情温暖,不认真学习,厌学、逃学,他总是耐心教育、疏导,给以特别的照顾。学生晚睡时,他坚持每天深入到学生宿舍,嘘寒问暖、端汤喂药,晚上给没有盖好被子学生拉的盖被子,发现有病学生立即领到办公室,量体温,联系家长或医生。由于当地医疗条件不好,距诊所相当远,学校所在村子里甚至连诊所都没有,他自己掏钱买了体温计和一些感冒咳嗽、退烧药等以防联系不到学生家长或医生时给学生应急使用。他对全校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尽力提供帮助。下雨天,有些学生衣服、鞋、袜被雨水淋湿了,他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叫家长送来。他经常给学校里的一些贫困儿童赠送学习用品,还每年给当地村上的一名在延中上学孤儿支助500元用于完成学业,每年给村上的一个残疾儿童支助200元生活费。
在同事眼里,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对待同事像春天般的温暖,时时刻刻把同事们的事挂在心上。不管谁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竭力帮助解决。 20xx年7月8日,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日子,也许是他的真诚、奉献感动了上苍才死里逃生。根据他的回忆,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学校的一个教师宿舍土炕上烧不上去火,学校的李老师在烟囱上面看了一下,说好像里面掉进去一块砖。过了一会儿,他在教学楼二楼道里走的时候看到李老师扛着一根钢筋棍正在往宿舍脑畔上走,等他到三楼时看到李老师把钢筋棍的一端已放在烟囱里,另一端将要靠近上面的高压电线,“李老师,危险!”他一边高呼一边翻过三楼栏杆跳在宿舍脑畔上飞快地跑向李老师,当他跑到李老师身边时看到李老师身上闪着火花,还听到像电焊机一样“嘟嘟”的声音,就在他抬腿准备一脚踹开李老师的同时,好像有一股力量一拉一推,顿时他失去知觉……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感觉到自己好像在梦境中一样,恍恍惚惚中抬起头,刚开始只看到黄蒙蒙的一片,过了一会儿,终于看清楚了:他趴在长得很高的黄蒿草上,李老师面朝天躺在距烟囱三四米的地方,眼睛闭着。他立刻爬起来走到李老师身边一边喊李老师,一边拉李老师的肩膀,李老师没有反应。他立刻开始做人工呼吸,做了一会,无济于事。他立刻大喊救人,学校的王光斌老师和两个厨师赶上来,他们把李老师抬到校园里,急忙拨了120电话。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身上有十几处被电流击伤,几处击伤部位的肌肉已烧焦。等了很长时间救护车还没有上来,忽然间听到从邻近村子下来的班车的鸣笛声,他不顾一切赶紧跑到公路上唤住了班车,和学校的几个老师把李老师抬上了车。当班车走到安定镇上时遇上了救护车,医生检查了一下说人已牺牲了。小锋老师忍着巨痛乘坐急救车到了县医院,医生说全身伤口多,一处伤口面积太大需要植皮手术,县医院做不了,又转入延安市医院,市医院的一个大夫看了伤口后对他说:“你太幸运了,接触高压电的人能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好好配合治疗吧。”他在医院里治疗了44天后,秋季开学时间已到,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强烈要求出院﹙那时大部分伤口还没有完全好,还用纱布紧紧裹着,走路时一不注意鲜血直流﹚,医生没办法只好让他出院。﹙后附近期拍的康复后的伤口图片﹚
在当地村民眼里,他是好邻居、是亲人。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哪家要写申请、要写合约、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电视机接收不到信号等等生活琐事,村民们经常找他帮忙,他每次都会认真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在20xx年盛夏的一个下午,他闲着没事干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他正准备爬一个陡坡时看到一个长发年轻男子骑着自行车飞一般地从坡上往下驶,估计自行车的刹车出了故障,这个男子已慌了神、不知所措,任自行车跑。他扫视了一下周围,下坡处是一个近九十度急转弯,右面十多米的悬崖,路左边是山壁,路和山壁中间还隔一条一米左右的水渠。他一看自行车就要飞下来了,一个箭步跑上去,两手死死抓住自行车,这名男子才幸免于一场灾难。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左小腿上被自行车划开一道口子,大腿上受了伤,鲜血直流,还肿了起来,剧痛难忍。
“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小锋老师为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还在不懈的追求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讲家训的作文6篇
★ 林老师讲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