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课堂,编写教案可以提升业务水平,以下是会述职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鱼的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鱼的教案篇1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认识鱼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能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读、认、写l~5各数。
2、能用1~5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建立数感。
1.2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1~5的基数、序数含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小棒等。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第1节-1—5的认识
1、观察数数。(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这是一张动物园的图片,仔细观察并且数一数,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生:1只太阳、4朵云、1头大象、3只长颈鹿、2头犀牛、4只小鸟、3头羊、2棵树、4位学生、1位老师、5朵花、2位男孩、2位女孩、……
2、揭示课题。
师: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的认识》。
(板书:《1~5的认识》)
新课讲授
探究一: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学习l的数量。(媒体出示:大象图。)
师:图上有1只大象,那么大象个数就可以用1颗珠子来表示,可以用数1来表示。
(第一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演示:闪烁大象;第二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1颗珠子;第三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数字1。师并板书:○ 1)
师:你还能从图上找到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数1来表示的?(可以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
(学生可能回答:1只太阳可以用数1来表示。1位老师可以用数1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老师图片和太阳图片。)
师:1位老师、1头大象、1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
2、学习2的数量
师:你能不能找到哪些事物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呢?(板书:○○ 2)
生:2头犀牛、2棵树、2位男孩、2位女孩都可以用数2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犀牛、树、男孩、女孩的图片。)
(第一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演示:闪烁犀牛;第二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2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数字2。)
3、学习3、4、5的数量
师:那么图上其它的事物,你们都会用小棒和数来表示吗?在小组中说一说。(4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生:3头羊、3只长颈鹿都可以用3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3来表示;
4朵云、4只小鸟、4位学生都可以用4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4来表示;
5朵花、5个人可以用5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5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羊”图片媒体演示:媒体先闪烁“羊”图片;第二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3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数字3)(板书:○○○ 3)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云”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4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数字4。)(板书:○○○○ 4)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人”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5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数字5。)(板书:○○○○○ 5)
探究二:1~5的数序
1、感知1~5的顺序
(媒体出示1颗珠子。)
师:再摆1颗珠子是几根?可以用那个数来表示?(学生可能回答:2)
师: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可能回答:1个再加1个就是2。)
(根据学生回答,点媒体依次出示:再摆1颗珠子,数2。)
师:再加1颗珠子是几根? (学生可能回答:3)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3。)
师:如果我想表示4,我应该怎么摆珠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再加1颗珠子;一共摆4颗珠子。)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4。)
师:谁会摆5?(请小朋友用珠子摆一摆。)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5。)
(这时媒体呈现1~5颗珠子和相应的数1~5。)
2、认读1~5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是带领大家顺着读,倒着读,点着读等。)
3、练一练
(1)3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2)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有一个数比2大,这个数可能是( )。
(5)有一个数比4小,这个数可能是( )。
(6)有一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这个数是( )。
?附本题答案】(1)4,2 (2)1,3 (3)3,5(4)3、4、5 (5)1、2、3 (6)4
探究三:写数1~5
1、(媒体出示:日字格。)
师:这像什么字?(日)
师:所以我们称它们为“日”字格。我们以后学习写数字都是在日字格上书写的。
2、观察的日字格,介绍上半格、下半格、四个角及中线的名称。
3、观察各数的结构,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4、学习数1-5的儿歌。
“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随风飘,“5”像钩子挂半空。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书,紧接着,学生书写。
6、练一练:学生在书上描红写数字。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第一次写数字。通过媒体动态演示与教师示范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从哪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把握好每个数字的笔顺和在方格中的布局,更好地突破学生在书写中的难点,为独立地写好这些数字打好基础。]
认识鱼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
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1米=100厘米)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 展现例题)
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
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
二、新授
1、认识毫米
(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
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
(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那么1mm有多长呢?
(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
①从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
②测量感受1mm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
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
认识鱼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结合围棋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围棋、记号笔、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棋”
我们小朋友都会下围棋,今天老师就用围棋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棋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数一数有几颗棋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放在这块有一个绿色磁铁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放在2个红色圆点的黑板上。幼儿操作。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那么,在我们下围棋的时候,哪里会用到单双数?(猜先),对了,在猜先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单双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次“猜先”好吗?
3、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单双数在围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再次操作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生生互动)
4、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认识鱼的教案篇5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重点难点
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
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挂图一幅。
3、固体胶。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带领幼儿进教室,教师提出问题;
①教室里都有什么呀?
②它们长得什么样呀?
③什么颜色?等等。
2、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拿出自己的示范图形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逐个带领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宝宝,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三角形长什么样呀?”(三条边,三个角),请幼儿摸一摸,亲一亲,并让他们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个是三角形,并指出来,最后请他们画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也有这样的方法来认识。
3、发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图形宝宝跟固体胶给幼儿,让幼儿用这些来拼成汽车、房子等等物品。这样通过游戏来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既可以让幼儿对图形宝宝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认识鱼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认识鱼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钟表、秒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计时系红领巾。
问:你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系红领巾活动,你对秒有什麽感受?
师:计量比较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较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秒的知识。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
1、你认为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出示带秒针的钟表、手表、电子表、秒表)
2、根据问题,分组学习。
1)、秒针走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秒针走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2)、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长时间?从2走到4呢?
3)、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又回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从3开始转一圈又回到3呢?
小组汇报。
认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3、体验活动。
1)、1秒钟有多长?把小闹钟放在耳朵上听一听,嘀哒一声就是1秒。
你有什么感受?1秒钟能干什么?
说明:1秒钟确实很短,但有些现代化工具1秒钟能干很多事情呢。
课件演示。
看了这些,你们对秒有什么新的感受?珍惜时间。
2)、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一秒一秒积累起来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钟能数多少个数?数
10秒钟有多长呢?春节晚会的倒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
10秒钟你能做些什么呢?
3)、1分等于多少秒?60秒钟能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分组活动:拍皮球、跳绳、写字、做口算。
生汇报。
4)、秒在体育比赛中用途非常广泛,很多体育项目用秒计算。我这里有几张奥运会冠军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演示。
三、看书,提问
四、巩固练习
1、小明每分钟打字56个,小亮每分钟打字49个,他们谁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运会100米比赛中,王浩用了16秒80,赵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辉用了16秒11,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五、小结
下课铃响了,请大家迅速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认识鱼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第63页例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多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
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0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第4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63页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还剩()根。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还剩()根。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鱼的分类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