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模板6篇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将教案制定好,那课堂也很难活跃起来,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模板6篇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 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 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三、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教具学具: 投影、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 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己 ?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 红苹果 绿桃子 绿萝卜 绿苹果 红萝卜 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

(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5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教学总评:

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数学8.9的分与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计划推荐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7篇

小学英语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一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6篇

四年级猫教案模板6篇

一年级下册班主任工作计划计划推荐6篇

小学数学年级组述职报告6篇

幼儿园数学教案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1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