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述职范文 >教案大全

1古诗二首教案7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案是教师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和特点的重要途径,体现教师的个性魅力,下面是会述职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1古诗二首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1古诗二首教案7篇

1古诗二首教案篇1

今天上了《古诗二首》中《山行》,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不少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古诗意思的理解上。就我个人的浅显认识而言,我认为古诗的意思一定要准确地理解,不能出现偏差和错误,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文字离我们同学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加之时间的久远,使得古诗文中部分生字的意思稍微错一两个字,就变成另外一个词语了。但新课标的理念下又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的做法是,学生先说,鼓励说,管他说什么,管他错到哪儿去,先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然后再逐字逐句的出示词语的正确解释。这么做的目的首先应该是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修正错误,以把灌输的负面效果降低到最低。

因此,就本首诗而言,学生在理解“枫林晚”时基本是正确的,“停车”“人家”是完全正确的,“二月花”也能算正确,而其他的重点字词则基本不着边。我只能一个一个的去引导理解其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发现自己错了之后,也没什么特别反应,只有“坐”的意思出现了“啊……”。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首诗是表达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赞美还是对秋天草木枯黄的惋惜时,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到依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到诗人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我觉得学生基本上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了。

一节就这样很快的结束了………意犹回味!

1古诗二首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1古诗二首教案篇3

18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2.收集与诗人有关的资料,写作背景。

学生准备:1.搜集其他乐府诗及李白的其他作品。

2.收集诗人的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古诗接龙,激趣导入

1.游戏:古诗对对碰。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

2.导入:呀!你们积累的古诗还真不少呢!这些古诗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3.简介作者:(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个人资料。)

操作指导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古诗,在指导学生参加古诗对对碰的游戏时,要创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活动1多种形式读出诗的节奏

1.引导学生听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特别要注意听自己不认识的字。

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练读,展示评价。

活动2多种方法合作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读不准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强调“辰”是翘舌音,要正确读出“摘星辰”。

4.师生合作读。按诗歌的节奏,老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5.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齐读。

6.师生间,生生间适时评价。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反复诵读,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让学生在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识记生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块三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活动1品读,体会楼之高

1.引导学生品读第一句。

(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住在深山的一个寺庙里,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这个楼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危楼高百尺”中感悟出楼很高。

(3)板书“危楼”两个字,相机学习“危”。

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的车上标注“危”字的图片,加油站中带有“危”字的提示图片,路标上带有“危”字的提示图片,有一些警示“危险”的提示牌中有“危”字。

②引导学生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适合本诗中的解释。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a.不安全,跟“安”相对。b.损害。c.高的,陡的。

③引导学生理解“危”在这里是“高的,陡的”的意思。(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4)引导学生再读古诗第一句,思考:还可以从哪些字词中看出这楼很高?(高百尺)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百尺”是虚指,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楼高。

(5)指导学生用惊讶、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一句。可以把“高”字读得响亮一些。

(6)小结:这首诗的第一个字就是“危”,和后面的“高”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呀!齐读——危楼高百尺。

2.引导学生品读第二句。

(1)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里还能感受到这座楼很高吗?

(2)引导学生从“手可摘星辰”感受楼之高。相机讲解“星辰”就是天上的星星的总称。

①引导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辰”:晨-日=辰。

②鼓励学生用组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生辰、星辰……

(3)引导学生再读一读这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楼非常高,仿佛离天很近,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4)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带着轻松、喜悦的心情来读。

(5)课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读: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山上的高楼,楼如此之高,星星离我们是那样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摘到。诗人李白不禁惊喜地吟诵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小结:同学们,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活动2识字,体会作者想象之妙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不敢高声语。

(1)相机学习生字“敢”。

①引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敢”:敢——放。

②鼓励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记:勇敢、敢于。

(2)引导学生质疑: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他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2.学习第四句——恐惊天上人。

(1)相机学习生字“恐、惊”。

①形声字识记:“恐”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有关;“惊”左表形、右表声。“恐”下部是心字底,“惊”左部是竖心旁,“恐”和“惊”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恐”。

②字谜识记:有心(忄)住京旁,可是总不安。(惊)

(2)引导学生质疑:天上真的有神仙吗?伸手真的可以摘下星星吗?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3)引导学生轻一些、慢一些地读一读后两句。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的热情。借助课文插图、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内容大胆想象画面,再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达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诵读、想象。

板块四反复诵读,积累古诗

活动1观察图画,感悟意境

1.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描述诗中的意境,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1)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如此之高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叹,登上这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即可摘到星辰,这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夜空如此美丽,真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那住在天上的神仙哪!——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引导学生借助书中的课文插图,自由读整首诗。

活动2借助图画,背诵积累

1.引导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2.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

3.学生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背诵。

操作指导

学生开展多样化朗读,看画面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请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地诵读的目的,最终积累背诵古诗。

板块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活动1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学间相互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出示本诗中要写的生字:危、敢、惊。

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明确书写要领。

危:“w”居上居中,首撇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w”,“x”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敢: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右部第六笔竖钩的竖在竖中线右侧。

活动2摹写互评

1.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的字。

3.师生进行评议。

操作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重要笔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关注细微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把字写规范端正,提高书写质量,掌握书写要领。

板块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古诗背诵给家长听。

2.选择性作业。(二者选其一)

(1)结合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给诗配画。

(2)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操作指导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把学到的`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第二课时

板块一借助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展示草原风光。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后和看后的感受。理解题目“敕勒歌”的含义。

3.导入:歌曲中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很多年以前,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也生活着一个民族——敕勒族。一个民族一首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民族流传下来的一首民歌——《敕勒歌》。(板书课文题目)

操作指导

教学时,老师可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使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1.过渡: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把经典读给你听。(老师范读,学生倾听。)

2.引导学生自由认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字理识字。

(1)认读“似”,知道这是个多音字,还读sì。组词:相似。

(2)认读和理解“穹庐”。借助图片,知道“穹庐”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毡帐,我们现在叫“蒙古包”。

(3)在理解“似”和“穹庐”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顺势理解“笼盖”就是“笼罩”的意思。

(4)学习“苍”和“茫”。字理识字。(老师板书“苍”的古体字)知道“苍”的本义是指草的颜色,后来引申为青黑色。并引导学生理解“苍”和“茫”都是形声字。通过诵读李白的《关山月》,体会和想象“苍茫”的意境。

4.引导朗读《敕勒歌》,相机正音。要点:了解“见”同“现”,显现。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听音乐看风光时,要关注全体,重视词语的运用,为理解诗意打基础。指导学生读诗时要关注个别字和停顿,运用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

板块三学习吟诵,想象诗境

活动1了解诗体,多种形式吟诵诗句

1.引导学生了解古体诗的特点。

看《敕勒歌》吟诵标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相机讲解: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只讲究“入短韵长”。

2.引导学生根据吟诵符号,自读、合作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练习吟诵。

活动2吟诵古诗,想象画面

1.学生听老师吟诵《敕勒歌》,想象画面。并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看到了什么。理解诗意,想象诗境。

2.学生跟老师学习吟诵《敕勒歌》,在声音中体会和想象画面。

3.学生结合插图描述想到的画面。

操作指导

教师要注重古诗的朗读,可开展多样化朗读,看画面配乐读,师生合作读,请学生表演读,跟随古人诵读,从而达到入情入境地诵读的目的,最终积累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时可以指导孩子结合重点词和生活体验。

板块四学写生字,展示全篇

活动1教师范写,互评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似、野、苍、茫”的字形,老师通过示范讲解。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1)“似、野”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似”是左窄右宽,“野”是左右等宽(或左右相当)。“野”字左边的最后一笔变横为提,右边“予”的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2)“苍”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茫”下面的“氵”和“亡”要写得紧凑。

2.引导学生描红、临写,并把生字填入田字格中。

活动2拓展积累

1.引导诵读《折叠》译文。

折叠(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男女生对读诗和译文。

3.师生合作吟诵译文。

4.总结课堂,再次吟诵。

操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进行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重要笔画,帮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范写,关注细微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写规范、写端正。评价时关注榜样的力量,激发书写兴趣。拓展折叠(译文),感受语言之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读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时,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句的优美。

1.将识字、学词、理解词义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例如在学习生字“危”时,通过讲述“危”的字理来帮助学生牢牢记住“危”,然后出示“危”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理解“危”在诗句中的意思是“高的,陡的”。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首古诗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在想象画面中渐渐感悟到古诗的意境。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生想象自己仿佛一抬头就看到星星在眼前眨着眼睛,一伸手就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更是想象到了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很多肥肥壮壮的牛羊的画面。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正是学生个性理解的再现。

3.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时,图片介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是图片的选用一定要恰当,不能滥用图片,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力,最好在学生想象之后,或者学生想象遇到困难时再加以运用。

1古诗二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

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识字入题,从而引入古诗。】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7)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课件出示8)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等3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课件出示9)

小娃撑,偷采回。不解藏,浮萍开。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撑,采。藏,开。

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课件出示10)

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不解一道??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萍( pín pínɡ)泉(quán qán)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萍(pínɡ)泉(quán)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杨万里。)(板书:杨万里)

(课件出示13)老师简介: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课件出示14)

无树爱尖角(板书:无树爱尖角)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1)熟字带生字:对—树用—角友—爱

(2)编儿歌记忆:二儿——无上头小下头大——尖

6.再读古诗,看谁把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课件出示15:《小池》)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板书:夏天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泉眼、晴柔。)老师简单讲解: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课件出示16:《小池》)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体现教材的特点。】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自主学习诗句的词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齐声诵读,更能读准节奏,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齐背古诗《池上》《小池》。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板书

内容泉眼惜

小池树阴爱生动有趣生机勃勃

小荷露

蜻蜓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ài xī jiān jiān jiǎo cǎi yònɡ dà shù

()()()()()

二、区别字组词。

踪()原()何()青()

粽()泉()荷()蜻()

三、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小池

泉眼,

爱晴柔。

小荷才露,

立上头。

?答案】

一、首先爱惜尖尖角采用大树

二、区别字组词。

踪(跟踪)原(原来)何(如何)青(青草)

粽(粽子)泉(泉水)荷(荷花)蜻(蜻蜓)

三、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尖尖角早有蜻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

2.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4.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5.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的艰辛和欢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颇有争议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过的。另一个定义则是可以让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况下安全横过,或者水浅得阳光能够直达塘底。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没有地面的入水口的。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因为如此,池塘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都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时都是绿色的,因为里面有很多藻类。

在亚洲,池塘常见于庭院,小区之内;而在欧洲,池塘经常见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资源丰富,池塘很常见。

1古诗二首教案篇5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1古诗二首教案篇6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古诗二首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母亲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母亲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云古诗教案6篇

草古诗教案优质5篇

古诗蜂教案5篇

一年级古诗池上教案8篇

古诗《画》的教案5篇

古诗画教案幼儿园教案8篇

草古诗教案精选6篇

小班语言池上古诗教案8篇

古诗《江南》教案8篇

古诗草小班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838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