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优秀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会述职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整10数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整10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00以内的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2、会写、读10000以内的数(不含0),说出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3、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两位数的数位也都有所了解。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从两位数扩展到四位数。学生将认识万以内的数,并会万以内数的读写。万以内数的读写是进一步的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因此要切实的学好本单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家电用品及其价格。复习最高位、各数位的意义等。
2、学生试读更大的数。(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由课题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活动2【活动】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4
1、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数小方块)(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3、练习数数(课本第75页第2题)
4、感受身边的数(一万)
(二)数位顺序表
1、“万”所在的数位是“万位”,之前还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摆一摆:小组合作,把5个数位进行排序。
3、数位顺序表,从右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练习
(三)教学例5
1、课件逐一出示小方块,让学生数;最后所有的小方块加在一起有多少个?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写数和读数。
3、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知识考查
大考验——寻找密码
1、第一关【读一读,说一说】(课本第75页第1题)
提示1:密码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5。
2、第二关【拨一拨,数一数】
要求:同桌两人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1)十个十个地数,从1260开始往后数5个数
()()()()()
(2)一百一百地数,从3700开始往后数4个数
()()()()()
提示2:十位的数字是3的3倍。
3、第三关【听一听,写一写】
老师报数,你来写。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个位的数字相同,它们的和是4。
密码门打开,感受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
活动4【练习】四、课堂小结,知识比赛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知识比赛(练习纸)
(1)从()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个一,5个十,6个百和8个千组成的数是()。
认识整10数教案篇2
认识时间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 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 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 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 落实概念
时针: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又粗又短)
分针:哪根针是分针? (又细又长)
12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格子?
12个数字:①你怎么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学生自由说)
②教师点拨,弄清位置。
请你闭上眼睛,记一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
用手势指一指。12在哪里?6在哪里?9在哪里?你是怎么记的?
那么,7在哪里?你能很快找到吗?
(三)认识整时
1、 指第一个钟面,这是几时?你能读出这是几时吗?
2、 你是怎么看的?
3、 小结:要看几时,我们应该怎么看?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4、(再指另一个)那这个怎么看?
分针指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四)巩固整时,并认识半时
1、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吧!
①巩固认整时。看着图你想说什么?
②并抽1个说说怎样看时间?
③你认为他这样安排合理吗?
④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2、 认识半时。
刚才小朋友们特别聪明,都知道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时间老人他说还想请小朋友来帮一个忙,小朋友们你看:(出示一个半时的钟面)
①你看这是几时?
②这时分针,时针在哪里?
③如果2时半,分针、时针在哪里?
④8时半呢?
⑤小结:看半时它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呢,指着几和几的中间。
3、 你们想知道老师一天的时间安排吗?
出示老师一天的安排:
你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中操
学了这么长时间,小朋友们大该都累了吧,时间老人说让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轻松一下,跟着他一起去跳舞。
放轻松的音乐《在钟表店里》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电子钟的认识
1、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时间公公直夸我们呢,他还想考考我们呢?
出示:7:00 10:30
2、你在哪里也看到过这样的时间?
3、落实写法
看老师写一个,学生写。
抽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重点讲7:30
(七)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总结。
并板书课题: 《认识时间》
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认识整10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特征以及不同方位的梯形。
2.能在各种图形及图案中找出梯形。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
1.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幼儿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2.出示梯形
二、认识梯形,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这个图形长的像什么?(出示梯子)
2.梯形宝宝有几个角?几条边?
3.它4条边有什么不同?四个角是什么样的?
4.幼儿观察讲述。
教师小结:这个图形宝宝它有四条边,四个角,其中两条边平平的还有两条边不是平平的,它的名字叫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
(1)出示3种不同的梯形
(2)你们好好看看,他们哪里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并利用肢体做一做梯形不同的两条边。
教师小结:这些梯形,有的手一样长,有的一个手放直了一个手没有放直,有的一个手长一个手短,他们呀都是梯形。
(2)出示梯形图片,认识不同方位的梯形
教师小结:原来梯形倒着放,睡着放都可以,不管怎么放它都叫梯形。
(3)找梯形(教师出示有各种图形的图片,幼儿找梯形,请幼儿上前指出,教师随即用红色圈出梯形)
三、找一找,涂一涂
1.(出示一张有梯形的小船图案,)刚才我们认识了梯形宝宝,还和这个调皮的梯形宝宝玩了好多的游戏,你们开心吗?现在它又要和我们来玩游戏了,它已经躲到这个图案里面去了,等下请小朋友把图案里的梯形宝宝找出来,然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梯形并涂上颜色。
2.刚才小朋友找出来了两个梯形宝宝,还有许多梯形躲在各种图案里呢,你们想不想去把它们全都找出来呀。
3.交代要求:出示幼儿用书图片(梯形大聚会),请小朋友先从图案里找出梯形,然后把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幼儿动手操作。
5.集中讲评
小结:今天和梯形宝宝做游戏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梯形的东西,下次我们去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好不好。
认识整10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xx、20xx-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xx=?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xx=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xx=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xx=3000。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xx-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xx-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xx-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xx-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xx,所以20xx-1000=100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 600-400= 3000+6000= 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 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 120-50= 800+900= 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 □+70=210 7000-□=20xx □-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认识整10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0”的意义,会写“0”;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2.在现实情境中经历“0”的符号化过程。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l教学思路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教学时,从摘苹果这一生活化的情景出发,让学生参与游戏,亲身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隐藏的数学知识,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1-10来表示物体个数,并说说1-10各数表示的意义,特别是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用数表示“一个也没有”,给学生机会大胆尝试创造,最终抽象出“0”这一数的表示方法。这样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摘苹果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了一个大胆创造、多向交流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l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0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经历一个创造符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l课前准备:
苹果树挂图、课件。
l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苹果树吗?你摘过苹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棵特别的苹果树
(出示苹果树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什么了?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共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你们想摘下这些苹果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二: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指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
认识整10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理解这些大数的读法的规则。
重 点: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难 点:
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①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大数。
②数一数,这些大数都有几位数,为读数作一些铺垫,并板书记录。
2、观察p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问题?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
揭示课题:大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9568 8500 1050 3002
师引导生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比较“13820000”与“1382”的区别。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明白: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板书: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②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引导生进一步明白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读法上联系与区别。
板书:一千零一万。
③小结
师引导生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上数的读法: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引导学生明白: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板书: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三、小结:
引导生明确大数的读法: ①先给大数分级,四位一级; ②从亿位读起,亿级上的数的读法按照个级的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亿”字,接着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四、巩固练习:
p7、4: 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最后再说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五、作业:
教案与作业设计 p12-13页 一、三题 课后填学习辅导本节课内容
认识整10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
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
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课件)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课件)
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 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
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
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谁想来掂一掂?
二、认识秤
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
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子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并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
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
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再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师:用天平称一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呢?
三、认识1克
师:下面我们要称1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师:(课件)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课件)
四、认识1千克
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
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克) 师:(课件)一袋糖500克,两袋呢?(1000克)
师:就是这两袋糖,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课件),你们发现了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000克=1千克)
师: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师:两袋糖重1千克,刚才的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一样重)
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师: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课件) 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五、应用
1、 填写质量单位:(课件)
2、 数学日记找错误:(课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3、学生阅读:(课件)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六、课后延伸作业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课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整十教案8篇